王士禎 王士禎別稱王士禛、王士正,是清朝時期著名詩人、文學家,著有《池北偶談》、《古夫於亭雜錄》、《香祖筆記》等作品,與朱彝尊並稱“南朱北王”,他的“神韻說”對後世影響頗深。

王士禎簡介王士禎是哪個朝代的

王士禎(1634年9月17日—1711年6月26日),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世稱王漁洋,諡文簡。山東新城(今桓臺縣)人,常自稱濟南人。清順治十五年(1658)進士,康熙四十三年(1704)官至刑部尚書,頗有政聲。清初傑出詩人、文學家,繼錢謙益之後主盟詩壇,與朱彝尊並稱“南朱北王”。詩論創“神韻”說,於後世影響深遠。早年詩作清麗澄淡,中年轉爲蒼勁。擅長各體,尤工七絕。好爲筆記,有《池北偶談》、《古夫於亭雜錄》、《香祖筆記》等。

康熙朝書畫家宋犖稱王士禎“書法高秀似晉人“。近人稱其書法爲“詩人之書”。博學好古,又能鑑別書畫、鼎彝之屬,精金石篆刻。

王士禎的詩

王士禎以詩文爲一代宗師,其詩多抒寫個人情懷,清新蘊藉、刻畫工整,早年作品清麗華贍,中年後轉爲清淡蒼勁。散文、填詞也很出色。擅長各體,尤工七律。與朱彝尊齊名,時稱“朱王”。他提出的神韻詩論,淵源於唐司空圖“自然”、“含蓄”和宋嚴羽“妙語”、“興趣”之說,以“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爲作詩要訣。所傳詩文中,有不少題詠濟南風物,記敘濟南掌故之作。

王士禛以詩與詩論著稱於文學史,其書名爲詩名所掩。其書風與詩風一樣,經歷了數次變化,早期率真狂放,中年後瀟灑俊逸,清雅悠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