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济生:冒董真爱情,宁死不弃傅济生:冒董真爱情,宁死不弃

《红楼梦》第四十六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

此回主要内容:贾赦看上了鸳鸯,邢夫人只知顺承贾赦以自保,叫来凤姐让她为贾赦求娶鸳鸯。凤姐假贾母之口拒绝,邢夫人威逼,凤姐只好去探鸳鸯的口风。鸳鸯向平儿表示即使做大老婆也不干。贾赦因鸳鸯拒绝恼怒万分,叫贾琏去南京找鸳鸯之父金彩,贾琏未去被骂。贾赦亲唤鸳鸯之兄,让他们夫妻说服鸳鸯做妾,鸳鸯被接回家,坚决不从,在贾母面前剪发明誓。

其实这既是冒辟疆借鸳鸯抗婚的故事情节,表明他永不仕清的民族气节,那时清朝最高当局使出种种手段威逼利诱,他都想方没法托辞拒绝;同时也表明冒辟疆十分赞赏女子不随便委身于人,而以保全贞节为重,宁死不弃不屈,做到全节而终的高贵品格。冒辟疆联想到与董小宛逃难中对话时的情景犹在眼前: 《冒辟疆全集》第594页“家君复失去惹山,内外莫知所措,余因与姬决:‘此番溃散,不似家园,尚有左右之者,而孤身累重,与其临难舍子,不若先为之地。我有年友,信义多才,以子托之,此后如复相见, 当结平生欢,否则听子自裁,毋以我为念。’ 姬曰:‘君言善。举室皆倚君为命,复命不自君出,君堂上膝下,有百倍重于我者,乃以我牵君之臆,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我 随君友去,苛可自全,警间关匍匐以俟君回;(匍匐——竭力,全力) 脱有不测, 前与君纵观大海,狂澜万顷,是吾葬身处也!’ 方命之行, 而两亲以余独割姬为憾,复携之去。自此百日,皆展转深 林僻路、茅屋渔艇。或一月徙,或一日徙,或一日数徙,饥寒风雨,苦不具述,卒于马鞍山遇大兵,杀掠奇惨,天幸得一小舟,八口飞渡,骨肉得全,而姬之惊悸瘁(疒者),至矣!尽矣!"

《冒辟疆全集》第588页“每花前月下,静试对尝,碧沈香泛,真如木兰沾露,瑶草临波。”

一轮明月静出碧海,天地间霜缟冰静,享受桂华露影,月之精神,茶之气韵,情之婉转,都在朦胧绰约的夜色月影里交织成锦,“则得玩月三昧矣”。谁愿与爱人去享受月光,清赏,只带一杯茶去清赏?

清茶当营养,不食他物,茶能够滋养多少这样的好女子?无月在烛光下对饮,有月往月光下泡茗,有多少爱情可以如此不管人间烟火而浪漫如此温情如此?时人名琴牧子者感叹说:“姬殁,辟疆哭之曰:“吾不知姬死而吾死也!”予谓父母存,不许人以死,况裀席间物乎?及读辟疆《哀词》,始知情至之人,固不妨此语也。夫饥色如饥食焉:饥食者,获一饱,虽珍羞亦厌之。今辟疆九年而未厌,何也?饥德非饥色也!栖山水者,十年而不出,其朝光夕景,有以日酣其志也,宛君其有日酣冒子者乎?虽然,历之风波疾厄盗贼之际而不变如宛君者,真奇女,可匹我辟疆奇男子矣。”“夫饥色如饥食焉,获一饱,虽珍馐亦厌之。”如果董小宛与冒辟疆相互爱慕的是色,那么再好的色,怕也不能如此长相许,再是美味佳肴也有厌弃之时。“辟疆九年而不厌”,为什么?也许是茶吧。茶一样的女子,茶一般的爱情,谁厌?

九年长吗?不长!茶只赴一次水,热烈一次,已经把芳华全部释放。九年,是刹那芳华,却刹那而成永恒,恰如茶,茶水润喉只是刹那,穿肠而过啊,而茶香久在肺腑萦绕,恰如董小宛的爱情,在人间只是九年,但是其香飘了几百年,还在无休止地飘香。仅引上述两点就足以说明冒辟疆和董小宛的真爱情宁死不屈不弃。

清道光以后有人妄言小宛当年未死,被洪承畴计取,送入皇宫,以博帝欢,得顺治宠爱,辟疆恐惧,谎称小宛已死,其实董鄂妃即董小宛,全属虚谈。

董小宛这样的奇女、烈女、节妇,不管是被清庭走狗虏去,还是被狗汉汗阴谋诡计骗走献给顺治,她必会誓死不从,清末开始流行小宛入清宫为顺治帝所宠幸的传说和戏剧, 因为这不仅关系到这位名妓的个人命运, 而且还涉及到满汉民族矛盾问题, 故能长期引起人们的关心.一般剧中所谓小宛入宫是由洪承畴挟仇报复, 当系编剧之虚构; 但据近人刘成禺《世载堂诗》所称, 近代训诂学家和文学家黄侃 (季刚) 在大学讲授清史时, 曾说"小宛入宫, 实顾亭林主谋, 有献西施沼吴之意", 而且"称获确证", 可又"匿不示人".因而也无法确定其可靠性, 只能姑存一说.后来, 孟森 (心史) 、冒广生等都力辩小宛入宫之妄。

即使哄骗她这是要他起到西施的作用,她也会清醒的认识到西施是去乱吴国朝政的,西施,名夷光,又称西子。春秋末期越国(今浙江诸暨)人,其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沉鱼”之西施、“落雁”之王昭君、“闭月”之貂蝉、“羞花”之杨贵妃)之一。公元前491年,越王勾践和范蠡被释回国,结束了3年囚吴的吴奴生活。大丈夫怎能受此奇辱?回国后,勾践、范蠡、文种共拟了“兴越抑吴”九术,九术之一的“美人计”由范蠡实施。公元前485年,范蠡从诸暨苎萝山觅得绝色美女西施,和另一美女郑旦一起交与勾践进献给吴王夫差。《吴越春秋》载:“本年,越王献美女西施、郑旦于吴,夫差纳之。伍员谏,不听。”时值勾吴国运正盛,吴王夫差骄纵不能自持,更兼其有贪恋美色之好,笑纳西施后,在原吴王阖闾马迹山上避暑宫旁增筑“梅梁殿”。所谓“梅梁殿”,就是以梅树当柱作梁的宫殿。梅树在西施家乡诸暨被称为“吉祥树”,吴王夫差为讨西施欢心,建造了此殿。据说当年是由伯噽到越国要求勾践按建造“梅梁殿”所需梅树的数量、标准送达吴国。匀践求之不得有讨好而麻痹夫差的机会,梅树采伐完成后,命范蠡督运以表重视,从水路直接运到太湖马迹山。后来吴王夫差又大兴土木在灵岩山建馆娃宫(今灵岩寺),宫中建有“响屐廊”,以西施擅跳响屐舞而命名。梅梁殿和馆娃宫成为吴王夫差宠姬行乐之所。清代著名诗人蒋士铨《响屐廊》诗“不重雄封重艳情,遗踪犹自慕倾城。怜伊几两平生屐,踏碎山河是此声”,评述吴王夫差重艳轻国的荒唐之举。今淹城景区有“响屐廊”,依此史事而建。

处在“国运盛,战事胜,更有美色沉绝伦”包围中的吴王夫差,全然不知潜在危机已悄悄逼近。越王勾践励志复国、“卧薪尝胆”,经“十年生聚”国力大增,足以与吴抗衡;吴国奸佞太宰(国相)伯噽受越国之利诱,反复美言益于越;仕吴30年的忠臣良相伍子胥复谏“欲释齐,以越为忧”,反遭夫差斥之、伯噽讥之,终被赐死而浮尸闾江(其地在雪堰东、无锡西的胥山旁,旧为武进与无锡的分界河)。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吴国之灭已不可避免,范蠡的“西施沼吴”术收到奇效。西施身在吴国却忠于越国,最终导致越国灭了吴国,这完全是国家行为。而董鄂妃若是董小宛,是由几个明末文人仿“西施沼吴”之计,这纯属个人行为,而且她是身在清庭,忠于清庭,为巩固清朝的统治出谋划策,并导致以后的“康乾盛世”,这是出于什么目的?冒辟疆等人值得做这种事吗?。历史上祇有一位西施,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若是汉奸威逼或骗董小宛入清宫,这既是卖国求荣,又是违背初衷丧失民族气节,怎能与西施相提并论呢?无独有偶,后世有个汪精卫的曲线救国,难道不是汉奸而是民族英雄吗?笔者认为:任何人都不可能威逼利诱使董小宛离开冒辟疆,“脱有不测, 前与君纵观大海,狂澜万顷,是吾葬身处也!”这就是冒董宁死不弃的爱情誓言,这就是董小宛绝对不会入清宫的铁证。而无聊文人胡编的“董小宛入宫”说,纯属造谣污蔑!

一百多年来对于董小宛入宫说,争论不休众说纷云莫衷一是,从表面上看好像没有定论,其实董小宛病死在如皋且葬在如皋的历史文献是难以改变的。

一.近世编撰的《辞海》中明白地写道:“董小宛,明末秦淮名妓,名白,后为冒襄(辟疆)妾。清兵南下时,辗转于离乱之间达九年,后因操劳过度而逝世”;

二.如皋水绘园关于冒辟疆和董小宛的故事不能改写;

三.各地和如皋的一些馆藏文献的历史记载不可改变等等。

因此所有董小宛入宫说,只能是一说而已。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群聊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