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濟生:冒董真愛情,寧死不棄傅濟生:冒董真愛情,寧死不棄

《紅樓夢》第四十六回:尷尬人難免尷尬事 鴛鴦女誓絕鴛鴦偶

此回主要內容:賈赦看上了鴛鴦,邢夫人只知順承賈赦以自保,叫來鳳姐讓她爲賈赦求娶鴛鴦。鳳姐假賈母之口拒絕,邢夫人威逼,鳳姐只好去探鴛鴦的口風。鴛鴦向平兒表示即使做大老婆也不幹。賈赦因鴛鴦拒絕惱怒萬分,叫賈璉去南京找鴛鴦之父金彩,賈璉未去被罵。賈赦親喚鴛鴦之兄,讓他們夫妻說服鴛鴦做妾,鴛鴦被接回家,堅決不從,在賈母面前剪髮明誓。

其實這既是冒闢疆借鴛鴦抗婚的故事情節,表明他永不仕清的民族氣節,那時清朝最高當局使出種種手段威逼利誘,他都想方沒法託辭拒絕;同時也表明冒闢疆十分讚賞女子不隨便委身於人,而以保全貞節爲重,寧死不棄不屈,做到全節而終的高貴品格。冒闢疆聯想到與董小宛逃難中對話時的情景猶在眼前: 《冒闢疆全集》第594頁“家君復失去惹山,內外莫知所措,餘因與姬決:‘此番潰散,不似家園,尚有左右之者,而孤身累重,與其臨難捨子,不若先爲之地。我有年友,信義多才,以子託之,此後如復相見, 當結平生歡,否則聽子自裁,毋以我爲念。’ 姬曰:‘君言善。舉室皆倚君爲命,覆命不自君出,君堂上膝下,有百倍重於我者,乃以我牽君之臆,非徒無益,而又害之。我 隨君友去,苛可自全,警間關匍匐以俟君回;(匍匐——竭力,全力) 脫有不測, 前與君縱觀大海,狂瀾萬頃,是吾葬身處也!’ 方命之行, 而兩親以餘獨割姬爲憾,復攜之去。自此百日,皆展轉深 林僻路、茅屋漁艇。或一月徙,或一日徙,或一日數徙,飢寒風雨,苦不具述,卒於馬鞍山遇大兵,殺掠奇慘,天幸得一小舟,八口飛渡,骨肉得全,而姬之驚悸瘁(疒者),至矣!盡矣!"

《冒闢疆全集》第588頁“每花前月下,靜試對嘗,碧沈香泛,真如木蘭沾露,瑤草臨波。”

一輪明月靜出碧海,天地間霜縞冰靜,享受桂華露影,月之精神,茶之氣韻,情之婉轉,都在朦朧綽約的夜色月影裏交織成錦,“則得玩月三昧矣”。誰願與愛人去享受月光,清賞,只帶一杯茶去清賞?

清茶當營養,不食他物,茶能夠滋養多少這樣的好女子?無月在燭光下對飲,有月往月光下泡茗,有多少愛情可以如此不管人間煙火而浪漫如此溫情如此?時人名琴牧子者感嘆說:“姬歿,闢疆哭之曰:“吾不知姬死而吾死也!”予謂父母存,不許人以死,況裀席間物乎?及讀闢疆《哀詞》,始知情至之人,固不妨此語也。夫飢色如飢食焉:飢食者,獲一飽,雖珍羞亦厭之。今闢疆九年而未厭,何也?飢德非飢色也!棲山水者,十年而不出,其朝光夕景,有以日酣其志也,宛君其有日酣冒子者乎?雖然,歷之風波疾厄盜賊之際而不變如宛君者,真奇女,可匹我闢疆奇男子矣。”“夫飢色如飢食焉,獲一飽,雖珍饈亦厭之。”如果董小宛與冒闢疆相互愛慕的是色,那麼再好的色,怕也不能如此長相許,再是美味佳餚也有厭棄之時。“闢疆九年而不厭”,爲什麼?也許是茶吧。茶一樣的女子,茶一般的愛情,誰厭?

九年長嗎?不長!茶只赴一次水,熱烈一次,已經把芳華全部釋放。九年,是剎那芳華,卻剎那而成永恆,恰如茶,茶水潤喉只是剎那,穿腸而過啊,而茶香久在肺腑縈繞,恰如董小宛的愛情,在人間只是九年,但是其香飄了幾百年,還在無休止地飄香。僅引上述兩點就足以說明冒闢疆和董小宛的真愛情寧死不屈不棄。

清道光以後有人妄言小宛當年未死,被洪承疇計取,送入皇宮,以博帝歡,得順治寵愛,闢疆恐懼,謊稱小宛已死,其實董鄂妃即董小宛,全屬虛談。

董小宛這樣的奇女、烈女、節婦,不管是被清庭走狗虜去,還是被狗漢汗陰謀詭計騙走獻給順治,她必會誓死不從,清末開始流行小宛入清宮爲順治帝所寵幸的傳說和戲劇, 因爲這不僅關係到這位名妓的個人命運, 而且還涉及到滿漢民族矛盾問題, 故能長期引起人們的關心.一般劇中所謂小宛入宮是由洪承疇挾仇報復, 當系編劇之虛構; 但據近人劉成禺《世載堂詩》所稱, 近代訓詁學家和文學家黃侃 (季剛) 在大學講授清史時, 曾說"小宛入宮, 實顧亭林主謀, 有獻西施沼吳之意", 而且"稱獲確證", 可又"匿不示人".因而也無法確定其可靠性, 只能姑存一說.後來, 孟森 (心史) 、冒廣生等都力辯小宛入宮之妄。

即使哄騙她這是要他起到西施的作用,她也會清醒的認識到西施是去亂吳國朝政的,西施,名夷光,又稱西子。春秋末期越國(今浙江諸暨)人,其爲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沉魚”之西施、“落雁”之王昭君、“閉月”之貂蟬、“羞花”之楊貴妃)之一。公元前491年,越王勾踐和范蠡被釋回國,結束了3年囚吳的吳奴生活。大丈夫怎能受此奇辱?回國後,勾踐、范蠡、文種共擬了“興越抑吳”九術,九術之一的“美人計”由范蠡實施。公元前485年,范蠡從諸暨苧蘿山覓得絕色美女西施,和另一美女鄭旦一起交與勾踐進獻給吳王夫差。《吳越春秋》載:“本年,越王獻美女西施、鄭旦於吳,夫差納之。伍員諫,不聽。”時值勾吳國運正盛,吳王夫差驕縱不能自持,更兼其有貪戀美色之好,笑納西施後,在原吳王闔閭馬跡山上避暑宮旁增築“梅梁殿”。所謂“梅梁殿”,就是以梅樹當柱作梁的宮殿。梅樹在西施家鄉諸暨被稱爲“吉祥樹”,吳王夫差爲討西施歡心,建造了此殿。據說當年是由伯噽到越國要求勾踐按建造“梅梁殿”所需梅樹的數量、標準送達吳國。勻踐求之不得有討好而麻痹夫差的機會,梅樹採伐完成後,命范蠡督運以表重視,從水路直接運到太湖馬跡山。後來吳王夫差又大興土木在靈巖山建館娃宮(今靈巖寺),宮中建有“響屐廊”,以西施擅跳響屐舞而命名。梅梁殿和館娃宮成爲吳王夫差寵姬行樂之所。清代著名詩人蔣士銓《響屐廊》詩“不重雄封重豔情,遺蹤猶自慕傾城。憐伊幾兩平生屐,踏碎山河是此聲”,評述吳王夫差重豔輕國的荒唐之舉。今淹城景區有“響屐廊”,依此史事而建。

處在“國運盛,戰事勝,更有美色沉絕倫”包圍中的吳王夫差,全然不知潛在危機已悄悄逼近。越王勾踐勵志復國、“臥薪嚐膽”,經“十年生聚”國力大增,足以與吳抗衡;吳國奸佞太宰(國相)伯噽受越國之利誘,反覆美言益於越;仕吳30年的忠臣良相伍子胥復諫“欲釋齊,以越爲憂”,反遭夫差斥之、伯噽譏之,終被賜死而浮屍閭江(其地在雪堰東、無錫西的胥山旁,舊爲武進與無錫的分界河)。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吳國之滅已不可避免,范蠡的“西施沼吳”術收到奇效。西施身在吳國卻忠於越國,最終導致越國滅了吳國,這完全是國家行爲。而董鄂妃若是董小宛,是由幾個明末文人仿“西施沼吳”之計,這純屬個人行爲,而且她是身在清庭,忠於清庭,爲鞏固清朝的統治出謀劃策,並導致以後的“康乾盛世”,這是出於什麼目的?冒闢疆等人值得做這種事嗎?。歷史上祇有一位西施,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若是漢奸威逼或騙董小宛入清宮,這既是賣國求榮,又是違背初衷喪失民族氣節,怎能與西施相提並論呢?無獨有偶,後世有個汪精衛的曲線救國,難道不是漢奸而是民族英雄嗎?筆者認爲:任何人都不可能威逼利誘使董小宛離開冒闢疆,“脫有不測, 前與君縱觀大海,狂瀾萬頃,是吾葬身處也!”這就是冒董寧死不棄的愛情誓言,這就是董小宛絕對不會入清宮的鐵證。而無聊文人胡編的“董小宛入宮”說,純屬造謠污衊!

一百多年來對於董小宛入宮說,爭論不休衆說紛雲莫衷一是,從表面上看好像沒有定論,其實董小宛病死在如皋且葬在如皋的歷史文獻是難以改變的。

一.近世編撰的《辭海》中明白地寫道:“董小宛,明末秦淮名妓,名白,後爲冒襄(闢疆)妾。清兵南下時,輾轉於離亂之間達九年,後因操勞過度而逝世”;

二.如皋水繪園關於冒闢疆和董小宛的故事不能改寫;

三.各地和如皋的一些舘藏文獻的歷史記載不可改變等等。

因此所有董小宛入宮說,只能是一說而已。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衆號消息:羣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