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第一家:以孝義立家

在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有一個以家族爲名的小鎮——鄭宅鎮。在這裏,有鄭氏義門被稱爲“江南第一家”。根據縣誌記載,鄭氏家族自南宋起,歷經宋、元、明三朝十五世,一直都在此處同居共食。

最爲鼎盛的時候,家族中有三千多人一起喫飯。這是何等的壯觀鄭氏家族素來以孝義治家而名冠天下,更是被明太祖朱元璋欽賜爲江南第一家”。

據《明史·鄭濂傳》所載,鄭氏家族的家法規定,家族會選舉一名德才兼備的族人擔任大家長,負責總理全家的各項事務。洪武年間,鄭濂被選爲大家長。此時,鄭氏義門的孝義美名遠揚,明太祖朱元璋知道後十分讚賞,便決定召見鄭家家長鄭濂。

鄭濂到京城面見太祖,朱元璋問他:“鄭濂,你們家如今共有多少人呢?”鄭濂答道:“啓稟陛下,如今家中約有一千多口人!”朱元璋驚歎,鄭氏家族竟有這麼多人住在一起,卻沒有絲毫紛爭,便又問道:“這麼多人,要使家族保持長久和睦可不容易,你究竟是如何做到的?治理這麼大的家族,你有什麼祕訣嗎?”陛下,其實只有四個字,謹遵祖訓。

”說着,鄭濂拿出了隨身攜帶的《鄭氏規範》呈給皇帝。朱元璋翻開仔細瞧了瞧,不由得點頭稱讚朱元璋又問:“那你說說這規範要義是什麼呢?”鄭濂仔細地答道:“鄭氏之切以孝義爲本。子孝其親,謂之多夫妻、兄弟、宗族、鄰里相互敬愛之義。鄭氏所行所習,無非積善二字。朱元璋聽了很高興,賞了鄭濂兩個御梨。鄭濂叩謝後便帶着兩個梨子回去了,全然不知這是皇帝對他的考驗。

實際上,朱元璋還派人跟着他,以觀察他的行爲舉動。回到家中後,鄭濂立即將族裏的千多人都召集到了一起,跟大家講了太祖皇帝朱元璋賞了兩個梨子的事情。族裏衆人見太祖皇帝只賞了兩個梨,都在苦惱應該怎麼分,只見鄭濂叫人搬來兩口大缸,在大缸中灌滿甘測的清水,然後把兩個梨子弄碎了放進缸中,讓族裏人分着喝梨水。跟來觀察鄭濂行爲的差人如實地將他的所見所聞回稟給朱元璋。朱元璋十分欣賞鄭濂的行爲,於是就親手書寫了“孝義家”三個大字並加蓋玉璽賜給鄭家。

後來,有人向朝廷告密說鄭家犯了通敵之罪。官府來抓人的時候,鄭家兄弟竟然爭相赴獄。鄭濂說:“我是家長,應當抓我纔對。”弟弟鄭湜極力勸阻:“哥哥,您年紀大了,應當由弟弟我去受審纔是。”

兩人爭着去坐牢的事情傳到了朱元璋的耳朵裏,他跟其他人說“如此仁義的家族,怎麼可能犯謀逆大罪呢?”於是,朱元璋就赦免了鄭氏家族的罪責,還提拔鄭湜爲左參議。鄭氏家族之所以能夠長期同居聚食,主要在於其有深厚的文化傳統作爲基礎。全族成員都具有一種內在的根深蒂固的共同文化心理作爲精神上的凝聚劑,從而自覺地維護了整個家族的正常運行

這種共同的文化心理概括起來的精髓便是孝義精神,正是這種智慧指引着這個家族在歷史長河中前行,成爲中國儒家“家族文化”的典範

圖片來源於網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