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裏紅瓷器就是民族文化的精品,它創燒於元代,鼎盛於明代,清代後也有所發展。它以氧化銅在瓷胚上着彩,然後施透明釉,經過1300℃高溫中一次燒成。

明代釉裏紅極爲盛行,其特點爲淺紅略帶灰色,器物釉面有的有裂紋。裝飾以線描爲主,紋飾有纏枝蓮、纏枝牡丹等,與元代的人物故事、動物、魚藻相比就顯得簡單了。器型主要有盤、碗、罐等。

成化時期的款識也極富個性,“天字罐”是罐底書“天”而得名。藏品徵集182,,449,,194,,20據傳是根據《千字文》的開篇“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所以我們常說天字第一號,就是這麼來的。而天字款只有皇帝纔可以用,也就是明朝成化天字款的官窯。

釉裏紅瓷器也因爲燒製難度大、成品率低、傳世較少,價格居高不下。

成化釉裏紅江崖花卉天字蓋罐器型完好,髮色濃淡相間。器罐蓋平頂雲紋飛象,青花雙圈勾弦紋,蓋沿繪海浪紋。腹繪江崖花卉紋,腹下與肩部繪蓮瓣紋,青花勾雙絃線。底素白釉書“天”字款,實爲成化朝少見之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