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臺北展。


雖然臺北展早已不如當年,但衆多廠商還是會選擇在這個炎熱6月的舞臺上發佈自己一系列的新動態,其中就包括一大批半導體公司。當然,跟臺北展相關,而大家又最關心的只有3家:Intel、AMD、NVIDIA。


Intel和AMD都算是常規更新,前者發佈了一款Core i7-8086K紀念自己的50歲生日,後者展示了全新的GPU核心,但不告訴你參數。在服務器端,IA兩家更是槓上了,前者先拿出了自己的28核心56線程CPU,後者就掏出了自己的32核心64線程處理器,然而這種劇情走向的確跟普通消費者沒有什麼關係。


所以,還是讓我們來看看三家之中產品“最未來”的英(he)偉(dan)達(chang)吧。


這次的新品


英偉達 HGX-2


在這次臺北電腦展上,英偉達主要發佈了兩款新品:HGX-2、Jetson Xavier。前者其實比較簡單,就是今年CES上NVIDIA發佈的那款DGX-2超級計算機的“拆解版”,目標就是讓用戶能夠更加靈活地組裝GPU加速節點(GPU和CPU可以獨立升級換代,同時在現場安裝的時候也更加靈活機動)。


所以,其實也只能算半個“新品”。這也讓另外一個新品——Jetson Xavier,顯得更加重要。


英偉達 Jetson Xavier


Jetson實際上是英偉達Issac項目的嵌入式硬件平臺,主要面對的應用場景是機器人。在此前,Jetson共有兩個型號,分別是 TX1(Maxwell架構)、TX2(Pascal架構),其中TX2是去年3月發佈的。


那麼這次的Jetson Xavier究竟有什麼不同呢?其實就是它的後半個名字“Xavier”。在今年年初的CES上,英偉達實際上就發佈了自家自動駕駛方向最新的平臺產品:Drive Xavier。


沒錯,Jetson Xavier和Driver Xavier實際上最核心的芯片都是一樣的,而且這也是英偉達第一顆SoC芯片(注:SoC,即System on Chip、片上系統,一片芯片上會封裝上各種模塊,手機時代使用率非常高)。


Xavier:英偉達SoC時代的曙光?


Xavier SoC


而具體到到這顆Xavier芯片,它的參數究竟怎麼樣呢?我們來簡單看看參數就知道了:


  • SoC整體大小爲350 平方毫米,採用12nm FFN製程,整體功耗僅爲30W;

  • CPU部分採用定製架構8核規格,10路超標量,支持雙執行模式;

  • GPU採用最新Volta架構,含有512個CUDA核心,浮點運算能力高達1.3TFlops,人工智能需求處理能力高達20 Tensor Core TOPS;

  • 自帶ISP,處理能力高達1.5GPIX/s,原生支持全幅HDR處理;

  • 自帶DLA(深度學習加速器),提供5T FLOPS FP16運算能力,10 TOPS INT8運算能力;

  • 自帶PVA,處理高達1.6 TOPS,能夠對光流和圖像處理進行加速;

  • 自帶視頻編碼解碼處理器,編碼解碼速度性能分別達到1.2、1.8GPIX/s。

  • 附:此芯片開發耗時約爲8000攻城獅·年(1個攻城獅耗時8000年,8000個攻城獅耗時1年)。


這些參數或許你還是看不懂,但隱隱透露了英偉達這個人工智能領域開拓者的一個關鍵看法——對於人工智能來說,全通用性、全專用性處理器都不太適合,還是用多個處理器模塊結合的SoC效率最高;


另外一個重要的結果是,Xavier既然能夠橫跨自動駕駛、機器人兩個平臺使用,那麼未來英偉達也可以繼續通過不斷更新這樣的SoC產品來推進這兩個領域的市場。這實際上也就變成了一個關鍵性的簡化。


從整體來看,SoC產品線的出現標誌着英偉達的產品愈發成熟,同時這些SoC內部的GPU模塊依舊使用了和NVIDIA所有GPU相同的微架構,以及對人工智能、圖形加速等技術的支持。能夠繼續完成英偉達跨平臺算法“打造”的目標。這的確是再好不過的佈局。


下一個check point?


NVIDIA TITAN V GPU加速卡


相比自動駕駛、機器人、GPU加速器、人工智能方面的進展,英偉達的消費產品線實際上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更新了。好在就在昨天,英偉達已經透露將在7月公佈全新的消費產品線。


這對於整體營收中依舊是遊戲顯卡佔比最多的英偉達來說,是在拓展未來的同時必須維護的現實。而且在英偉達後面,還有一個這幾年越來越雄心勃勃的AMD。


大概率又有紅綠大戰看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