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首批經濟特區中的廈門和汕頭,一首《春天的故事》家喻戶曉。而這個“故事”的主人翁,就誕生在廣安!

同樣,在特區締造者鄧小平同志的家鄉,那首詮釋閩粵人民精神的《愛拼纔會贏》,人人皆知。

曾經一段時期,這兩首歌,一度成爲這三座本與“改革開放總設計師”有着莫大情緣的城市,唯一能被提起的牽連。

進入新時代,兩個沿海特區的發展日新月異,地處內陸的廣安以市委五屆六次全會的召開爲契機,切實轉變觀念、精準設計抓手:

“落實省委‘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戰略部署,發揮小平故里的優勢,加強跨區域合作,重點突出深圳、珠海、廈門、汕頭等首批經濟特區……”

立即行動!就是南向!!

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廣安與首批經濟特區風雲際會,開始了更高層面、更深層次的“親密接觸”。

6月19日至21日,市委書記李建勤,市委副書記、市長曾卿率市黨政代表團赴廈門、汕頭考察學習。考察兩地12個最具代表性的改革開放、產業發展、城市建設、創新創業點位;開展2場市級層面工作座談會、3場經貿合作推介(座談)會,簽署一系列合作協議;看望慰問部分在外鄉友代表,帶去家鄉人民的親切問候和祝願。

一路向南前行,廣安,正走向萬象更新的春天!

這是一次深度對標推動發展的學習之行,更是一次開闊視野取長補短的交流之行,在改革前沿虛心當“學生”,學理念、學思路、學精神、學作風、學好做法

市委五屆六次全會把省委“作戰圖”細化爲廣安“施工圖”,明確了發展的美好願景:推進高質量發展,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廣安。

高質量怎樣推?發展如何進?啓迪思路,廣安必須對標!

改革開放以來,首批特區的經濟實現了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的轉變,也實現了從重視速度到注重質量、由封閉對內到開放對外的轉變。學過深圳、珠海,廈門與汕頭,就是另外一支標杆與朝向。

40年來,廈門GDP年均遞增15.6%,經濟總量由4.80億元增長到4791.41億元,汕頭的增長數則爲98.6倍,人均增長49.8倍。

到廈門——走進同時與國內外衆多一流科研院校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關係,申請國家發明專利十多項的廈門藍灣科技有限公司;考察已構建起“研發創新—孵化—中試—產業化”的產業發展體系,吸引了300多家企業落戶的廈門生物醫藥港。

赴汕頭——學習汕頭超聲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通過管理制度改革、經營體制改革,實現技術優化升級、產品調整提升的具體做法;觸摸該市具備10萬噸級集裝箱船舶進出港條件的外海深水港區——廣澳港區的發展脈搏。

處處是“特”,戶戶有“新”。

廈門天馬微電子重視知識產權和高端人才培養,自主掌握了顯示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累計申請專利數量超1600項,其中發明專利佔比超80%。這家企業,只是廈門一千多家市級高新技術企業的冰山一角。市經信局局長趙勝強和市科技局局長何君對此念念不忘。

“廈門修訂完成了《廈門市市級高新技術企業備案辦法》,自主創新示範區退出兩批89項創新事項,已落地實施80項,其中6項在全省推廣。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3.4%。”“設立了‘一站式’惠企窗口、制定‘一企一策’精準扶持方案、出臺完善各項惠企政策及人才政策……廈門在優化營商環境和服務企業方面亮點頻現。”

趙勝強與何君認爲,我市已把電子信息產業納入“341”現代工業產業體系重點發展,接下來,要在深度融合各類要素資源,引進各類高科技人才和高新技術,依靠科技、依靠優質服務,不斷延伸產業鏈,集聚上下游企業的同時,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實現企業辦事“最多跑一次”,實現企業效益、速度、質量齊頭並進。

搶抓“一帶一路”這一重大機遇,2014年才設立的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現已有11家總部企業項目落地。鄰水縣委常委、高灘新區黨工委書記吳奇雷感嘆,從一窮二白到中國樣板,汕頭以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的高投入奠定了發展的堅實基礎。高灘新區乃至鄰水、廣安,都不缺乏類似的發展機遇,關鍵是要以這股子闖勁與幹勁,實實在在地抓。再通透點,就是要牢牢“扭住”重慶、借力重慶、合作重慶,一抓到底。

“我們要鞏固“兩轉一提一抓”活動成效,真正踐行‘晚幹不如早幹、要幹就幹好’的理念,一年幹幾件小事,幾年幹成一件大事。”

“找‘支點’、治‘痛點’、解‘難點’,廈門印發了《關於聚焦企業關切進一步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政策的若干措施》,汕頭則出臺了《促進產業共建推動產業園區提質增效的實施意見》。”前鋒區委書記、區長米亮說,還要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逐條落實好25條‘真金白銀’措施,以服務爲企業提振信心。

…………

邊走邊看、邊聽邊議,如沐春風的市黨政代表團成員既學習好經驗、好做法,也在聽、看、問、思中激發頭腦風暴,碰撞觀點的火花,進一步討論總結指導今後實踐的啓示。

行動,是部署得以落實的直觀反映。

誠如市委書記李建勤在行前動員會上爲此次考察學習所提要求一樣,大家當好了虛心好學的“學生”,在考察學習中做到了多聽、多看、多問、多思、多學、多推進合作,考察學習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抓住小平同志這一情感牽連,積極推動務實合作,廣安與全國首批經濟特區全部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並建立友好城市關係,用行動向南前行,努力建設內陸開放合作高地,走向萬象更新的春天

廣安誕生了一代偉人鄧小平,鄧小平同志倡導設立了我國首批經濟特區,廣安與特區因爲一代偉人,有着特殊的淵源和感情、有着廣闊的合作空間。

此次考察,小平故里的優勢再次得到彰顯。

福建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胡昌升在與我市黨政代表團座談時說到,因爲偉人,兩地有特殊的緣分。希望兩市加強戰略對接,發掘合作潛力,用心用情地推動產業深度對接,投資貿易互促共進,文化旅遊深度合作,實現陸海聯動、雙向互濟。

在與汕頭市舉行的座談會上,該市在職正廳級領導悉數到場。市委書記馬文田在介紹汕頭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時直言,期待與偉人故里廣安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高層次實現互惠雙贏、共同發展。並祝願兩地友誼地久天長。

對廣安高看一眼!被誠意與誠心打動!

因爲偉人這一情感牽連,廣安與廈門、汕頭兩市合作的心更近、合作的情更濃,合作的雙手握得更緊!

6月19日與21日,我市分別與廈門、汕頭簽訂友好城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這標誌着繼深圳和珠海之後,廣安與全國首批經濟特區全部建立友好城市關係。至此,廣安的開放合作不再侷限於廣深合作,而是上升到廣安與四大特區的合作。

“有其一,但更有其二。這遠非市委佈局打通南向通道,建設內陸開放合作高地的全部。”主抓區域合作的市經合局局長李婧對此有她的認知。

“與深珠汕廈合作是其一。但只有開放力度更大,步子才能邁得更大。借力是其二。”李婧進一步解釋她的看法,與深圳、珠海合作,廣安融入的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乃至更爲廣闊的‘一帶一路’;與廈門、汕頭合作,則意在參與海峽兩岸合作並借力潮汕僑鄉吸引外資。

格局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窺探出這一奧祕的不單單是李婧。

當晚,就有媒體刊文評述:穿雲跨海,廣安的“朋友圈”,在廣袤大陸上拓展,在浩瀚海洋中延伸,牽手借力全國首批經濟特區,廣安悄然在中國南方畫了一個開放合作“朋友圈”,更表明廣安藉助外力建設四川內陸開放合作高地的“野心”。

“廣安與深圳的合作已經有一定基礎,與珠海簽訂了合作協議,相關合作正有條不紊地推進。此次赴廈門、汕頭,我們還有一項任務就是‘多推進合作。’”

時針回撥,市委書記李建勤行前伊始爲考察學習明確的一項最重要任務在市一級政府層面率先得到落實。

“以組成黨政代表團的方式統一外出考察學習,這也爲市級部門、區市縣借勢借力謀求發展搭建了平臺。”考察期間,市委書記李建勤,市委副書記、市長曾卿出席廣安招商引資推介會,帶頭推介廣安營商發展環境;與部分知名臺資企業及臺商協會負責人,廈門北大校友會企業家代表、廈門清華校友會企業家代表座談交流,向他們拋出投資廣安的橄欖枝。

廣安區和鄰水縣很主動,借力此次平臺,按照“在談項目促簽約、簽約項目促落地、落地項目強推進”,“主攻”意向投資業主和進度滯後項目業主單位;前鋒區很給力,行前掌握的6個項目,簽約3個、另外3個進入商談具體合作階段……

座談、對接,送資料、遞名片,留號碼、加微信……相機而動,招數頻出。大家以“四張名片”推介廣安,以“1234”工作思路讓外界瞭解廣安,搭臺補臺、共享商機,目的只有一個:吸引客商投資廣安。

所有努力都不被辜負,所有汗水都會有收穫。

考察期間,作爲廣安和廈門、汕頭戰略合作落地內容之一,廣安在廈門舉行招商引資推介會暨項目簽約儀式,成功簽約26個項目,協議投資117.4億元。在汕頭召開鄉友座談會,鄉友們表態要當好廣安“宣傳員、信息員、聯絡員”、返鄉創業投資,不久,廣安將加速迎來收穫。

返程途中,記者聽到了協興園區黨工委書記劉潛和黨工委副書記、主任石國平的交談:廈門在城市建設上推行“多規合一”,做到了生態與顏值並重。我們要對標森林化、公園化,實施好鴻錦大道、協興大道、小平故里北路至佛手山景觀提升工程,突出紅色元素,加強紅色合作。

來源:廣安日報

文編:黃 瀟

美編:張興璐

責編:李玉朗 蘭 宇

監製:王道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