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也稱“紫禁城”。這裏曾居住過24個皇帝,是明清兩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宮,現闢爲“故宮博物院”。故宮的整個建築金碧輝煌,莊嚴絢麗,被譽爲世界五大宮之一(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裏姆林宮),並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爲“世界文化遺產”。

故宮的宮殿建築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羣,總面積達72萬多平方米,傳說有殿宇宮室9999間半,被稱爲“殿宇之海”,氣魄宏偉,極爲壯觀。無論是平面佈局,立體效果,還是形式上的雄偉堂皇,都堪稱無與倫比的傑作。

一條中軸貫通着整個故宮,這條中軸又在北京城的中軸線上。三大殿、後三宮、御花園都位於這條中軸線上。在中軸宮殿兩旁,還對稱分佈着許多殿宇,也都宏偉華麗。這些宮殿可分爲外朝和內廷兩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爲中心,文華、武英殿爲兩翼。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爲中心,東西六宮爲兩翼,佈局嚴謹有序。故宮的四個城角都有精巧玲瓏的角樓,建造精巧美觀。宮城周圍環繞着高10米,長3400米的宮牆,牆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

現在,故宮的一些宮殿中設立了綜合性的歷史藝術館、繪畫館、分類的陶瓷館、青銅器館、明清工藝美術館、銘刻館、玩具館、文房四寶館、玩物館、珍寶館、鐘錶館和清代宮廷典章文物展覽等,收藏有大量古代藝術珍品,據統計共達1052653件,佔中國文物總數的六分之一,是中國收藏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中很多文物是絕無僅有的無價國寶。土耳其

聖索菲亞大教堂

聖索菲亞大教堂(希臘語:Ἁγία Σοφία,(意思是:Holy Wisdom);俄語:Собор Святой Софии;英語:Hagia Sophia;拉丁語:Sancta Sophia or Sancta Sapientia)位於現今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有近一千五百年的歷史,因巨大的圓頂而聞名於世,是一幢拜占庭式建築。

聖索菲亞大教堂在希臘語裏的意思是上帝智慧。其拉丁語名稱則爲Sancta Sophia,希臘語全名是"Ναός τῆς Ἁγίας τοῦ Θεοῦ Σοφίας",解作"上帝聖智教堂",教堂供奉在正教基督教神學裏的耶穌。大教堂稱爲"聖索菲亞"(Ἁγία Σοφία),是特別獻給天主聖智的那一位,即聖三中的聖言。這種對耶穌的稱呼可能源自保祿從(保羅)對基督的描繪,格前1:24 "基督卻是天主的德能和天主的聖智(Σοφία)"。在該教堂佇立的地點曾經存在過兩座被暴亂摧毀的教堂,公元532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第三所教堂。在拜占庭雄厚的國力支持之下,由物理學家米利都的伊西多爾及數學家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設計的這所教堂在公元537年便完成了其建造。剛竣工時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是正教會牧首巴西利卡形制的大教堂,在1519年被塞維利亞主教座堂取代之前聖索菲亞大教堂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希臘

雅典衛城

雅典衛城(Acropolis),是希臘最傑出的古建築羣,是綜合性的公共建築,爲宗教政治的中心地。雅典衛城面積約有4平方千米,位於雅典市中心的衛城山丘上,始建於公元前580年。衛城中最早的建築是雅典娜神廟和其他宗教建築。雅典衛城,也稱爲雅典的阿克羅波利斯,希臘語爲"阿克羅波利斯",原意爲"高處的城市"或"高丘上的城邦"。西班牙

阿勒罕布拉王宮建於13、14世紀,爲摩爾人作爲要塞之用的宮殿,堪稱是回教藝術在西班牙的瑰寶。它由一系列的庭院、天井和房屋組成,裏面錯綜複雜的鑲嵌式牆壁和天花板設計使得整個宮殿的佈置顯得極其豪華。被譽爲世上最美麗的阿拉伯式宮殿,沿着螺旋狀階梯往上來到守望臺,爲阿勒罕布拉王宮最高點,可以瞭望格拉那達全景。柬埔寨

吳哥窟(Angkor Wat)又稱吳哥寺,位於在柬埔寨,被稱作柬埔寨國寶,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

吳哥窟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爲"毗溼奴的神殿",中國佛學古籍稱之爲"桑香佛舍"。

12世紀時,吳哥王朝國王蘇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希望在平地興建一座規模宏偉的石窟寺廟,作爲吳哥王朝的國都和國寺。因此舉全國之力,並花了大約35年建造。它是吳哥古蹟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建築,以建築宏偉與浮雕細緻聞名於世。

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吳哥古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此後吳哥窟作爲吳哥古蹟的重中之重,成爲了柬埔寨一張亮麗的旅遊名片

一百多年來,世界各國投入大量資金在吳哥窟的維護工程上,以保護這份世界文化遺產。吳哥窟的造型,已經成爲柬埔寨國家的標誌,展現在柬埔寨的國旗上。墨西哥

奇琴伊察瑪雅城邦遺址, 曾是古瑪雅帝國最大最繁華的城邦遺址,拉於尤卡坦半島中部 ,始建於公元514年。城邦的主要古蹟有, 千柱廣場, 它曾支撐巨大的穹窿形房頂,可見此建築物之大巴西

救世基督像(葡萄牙語:Cristo Redentor)是一座裝飾藝術風格的大型耶穌基督雕像,位於巴西里約熱內盧市的科科瓦多山頂已超過75年,重一千一百四十五噸,高三十八公尺,張開的雙手寬28公尺,基座同時也是一座能夠容納150人的天主教堂。耶穌像由波蘭裔法國藝術家朗多夫斯基(Paul Landovsky)所設計,他一九二六到一九三一年間先在法國造好雕像片段,然後運到巴西組裝,整體採用水泥材質,歷時四年建成,也堪稱是巴西最著名的地標之一,在里約市區裏幾乎各個角度都可以看見它!意大利

意大利古羅馬鬥獸場(英語:Colosseum,音譯"科洛西姆")是古羅馬帝國專供奴隸主、貴族和自由民觀看鬥獸或奴隸角鬥的地方。

羅馬大斗獸場(意大利語:Colosseo),亦譯作羅馬角鬥場、羅馬競技場、羅馬圓形競技場、科洛西姆競技場、科洛西姆演技場,原名弗萊文圓形劇場(Amphitheatrum Flavium),建於公元72至82年間,是古羅馬文明的象徵。遺址位於意大利首都羅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廣場的南面,古羅馬市場附近。

從外觀上看,它呈正圓形;俯瞰時,它是橢圓形的。它的佔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長軸長約爲188米,短軸長約爲156米,圓周長約527米,圍牆高約57米,這座龐大的建築可以容納近九萬人數的觀衆。法國

埃菲爾鐵塔(法語:La Tour Eiffel;英語:Eiffel Tower)矗立在法國巴黎的戰神廣場,是世界著名建築,也是法國文化象徵之一,巴黎城市地標之一,也是巴黎最高建築物,高300米,天線高24米,總高324米,於1889年建成,得名於設計它的著名建築師、結構工程師古斯塔夫·埃菲爾。 鐵塔設計新穎獨特,是世界建築史上的技術傑作,是法國巴黎的重要景點和突出標誌。

1889年5月15日,爲給世界博覽會開幕典禮剪綵,鐵塔的設計師古斯塔夫·埃菲爾親手將法國國旗升上鐵塔的300米高空,由此,人們爲了紀念他對法國和巴黎的這一貢獻,特別還在塔下爲他塑造了一座半身銅像。

因爲法國巴黎是浪漫之都,建築物也都是低矮而且富有情調的,但是在市中心突然聳立起這個醜陋的、突兀的鋼鐵龐然大物,讓巴黎市民很氣憤,曾多次想拆除埃菲爾鐵塔,認爲它是影響巴黎市容,是巴黎最糟糕、最失敗的建築物,而現在卻成了法國甚至是全世界最吸金的建築地標,2011年約有698萬人參觀,在2010年累計參觀人數已超過二億五千萬人,每年爲巴黎帶來15億歐元的旅遊收入。巴黎人民也接受了它,並把埃菲爾鐵塔當做法國的象徵。

埃菲爾鐵塔經歷了百年風雨,但在經過上世紀80年代初的大修之後風采依舊,巍然屹立在塞納河畔。它是全體法國人民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日本

清水寺位於京都東部音羽山的山腰,始建於778年,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曾數次被燒燬並重建,後於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本堂前懸空的清水舞臺是日本國寶級文物,四周綠樹環抱,春季時櫻花爛漫,是京都的賞櫻名所之一,秋季時紅楓颯爽,又是賞楓勝地。

清水寺的茶藝名列京都之首。俄羅斯

克里姆林宮是一組建築羣,位於莫斯科的心臟地帶,是俄羅斯聯邦的象徵、總統府的所在地。

克里姆林宮的"克里姆林"在俄語中意爲"內城"。在蒙古語中,是"堡壘"之意。位於俄羅斯首都的最中心的博羅維茨基山崗上,南臨莫斯科河,西北接亞歷山大羅夫斯基花園,東南與紅場相連,呈三角形。保持至今的圍牆長2235米,厚6米,高14米,圍牆上有塔樓18座,參差錯落地分佈在三角形宮牆上,其中最壯觀、最著名的要屬帶有鳴鐘的救世主塔樓。5座最大的城門塔樓和箭樓裝上了紅寶石五角星,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克里姆林宮紅星。克里姆林宮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譽。

莫斯科克裏姆林宮是俄羅斯國家的象徵,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築羣之一,是歷史瑰寶、文化和藝術古蹟的寶庫。美國

自由女神像(英文:Statue Of Liberty),全名爲“自由女神銅像國家紀念碑”,正式名稱是“自由照耀世界(Liberty Enlightening the World)”,位於美國紐約海港內自由島的哈德遜河口附近。是法國於1876年爲紀念美國獨立戰爭勝利一百週年而建造的,1886年10月28日銅像落成。

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臘風格服裝,頭戴光芒四射冠冕,七道尖芒象徵七大洲。右手高舉象徵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獨立宣言》;腳下是打碎的手銬、腳鐐和鎖鏈,象徵着掙脫暴政的約束和自由。

自由女神像是美國的象徵,美利堅民族和美法人民友誼象徵,表達美國人民爭取民主、自由的崇高理想。自由是美國的象徵。

1984年,美國自由女神銅像國家紀念碑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內涵被廣泛用於各種領域。德國

勃蘭登堡門位於德國首都柏林的市中心,最初是柏林城牆的一道城門,因通往勃蘭登堡而得名。現在保存的勃蘭登堡門是一座古典復興建築,由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於1788年至1791年間建造,以紀念普魯士在七年戰爭取得的勝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