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在香港臨終前曾特意囑咐過家人,死後要給他買一副上好的棺材,將其送往上海,葬在父母旁邊。然而最終的結果卻是,臺灣對其家人威逼利誘,這位上海灘土皇帝的靈柩一直停在臺北不得入土。

上海解放前,委員長曾三次召見杜月笙,邀他一同前往臺灣。杜月笙知道去了臺灣也不會得到重用,寄人籬下的生活如同軟禁,但如果執意留在上海,後果將會是不堪設想的,所以杜月笙只能藉口先到香港治病,再到臺灣效力推脫。

害怕被清算而逃往香港避難,杜月笙因何事與臺灣徹底翻臉

其實杜月笙也並非沒有考慮過留下。在上海解放之前,十里洋場早已打響了另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交戰雙方都在爭取社會知名人士,而杜月笙就名列其中。爲了打消杜的疑慮,西柏坡曾在廣播中表示,希望杜月笙能夠留下,共同維持上海的社會秩序,並可以不計前嫌。

杜月笙不願去臺灣,心裏想什麼,委員長明白的很,當即丟下一句話:“我只是不願意看到老朋友變成刀下鬼,更不願看到有人變節”。杜月笙知道這句話的分量,一想到“四一二”時的血債,最終下決心前往香港。不過,杜月笙卻留了個心眼,安排兒子杜約翰和幾個得意的弟子留在上海,並給中央留下三封信。

害怕被清算而逃往香港避難,杜月笙因何事與臺灣徹底翻臉

杜月笙在香港做寓公期間雖然大部分時間都躺在病牀上,但對於他的爭取卻始終沒有停止。臺灣的目的很明確,爭取杜月笙的意義就在於穩住旅港的上海工商界人士,不至於不讓他們帶人帶錢回上海。

可是不管臺灣派來什麼人,杜月笙始終不願離開香港。見杜月笙不肯就範,臺灣只能就讓他繼續發揮餘熱,就任“救國公債節約儲蓄券港澳勸募委員會主任委員”,杜月笙依舊拒絕接受任命。

杜月笙和香港的幾位金融業鉅子都曾是中國銀行的商股股東,解放前夕他們都持有數額不等的股份。上海解放前夕,他們光顧着逃亡,也顧不得處理股份。1950年,北京要改組中行,因此來信邀他們前往北京開會。杜月笙召集衆人開會說道:

“今天,我們都算是無家可歸之人,今後到底是去臺灣,還是回大陸,還很難說,既然北京來人叫我們回去開會,這是給我們面子,順水人情不能不做,禮尚往來嘛。”

害怕被清算而逃往香港避難,杜月笙因何事與臺灣徹底翻臉

大家都以爲杜月笙要回大陸,但見他不急不慢地又解釋道,回去的時機還未成熟,但可以出具委託書,派代表到北京開會。杜月笙知道香港時彈丸之地,內心最渴望的還是能葉落歸根,這一計的確有高人一籌之初,但卻徹底惹怒了臺灣。

臺灣先是派人到杜家興師問罪,得到的答覆卻是:

“我做人最重信義,不能說謊,更不願賣友,此次北京中行開會,我等已籤委託書,則一切改變均不可能,如不見諒,有何危險,也只好聽命了”。

害怕被清算而逃往香港避難,杜月笙因何事與臺灣徹底翻臉

​喫了閉門羹後,臺灣不斷污衊杜月笙,甚至還直接派特務到香港威脅恐嚇。至此杜月笙已經和臺灣徹底撕破臉了。由於一直向北京示好,在香港期間也並未做任何損害國家利益的事情,還專門派人到上海告誡自己的子弟們要遵紀守法,所以在臨終前纔敢留下遺願,死後葬在上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