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白米飯是我們每天都離不開的主食,因爲相比糙米飯等主食,白米飯的口感更佳,而且更助消化。但是,很多人都聽說過,長期喫白米飯增進了罹患糖尿病的風險,而且糖尿病患者也不宜多喫白米飯。那麼,怎麼喫白米飯才更有益於防治糖尿病呢?今天塔哥就跟大家好好聊一聊這個問題。

  ☆研究表明,喫過多白米飯會增加糖尿病風險

  目前有研究表明,長期進食較多精緻白米容易導致糖耐量受損,誘發糖尿病。《英國醫學雜誌》上有一篇報道,哈佛大學對中、日、美三國的相關研究所做的薈萃分析,納入研究人數達35萬餘人,追蹤年限爲4到22年,研究顯示中國人和日本人每天喫3份以上白米飯,其中,喫白米飯最多的人和最少的人相比,糖尿病發生危險增加55%;美國人每週只喫1到2份白米飯,糖尿病發生風險只增加12%。

  那麼,爲什麼喫過多的白米飯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呢?

  專家認爲,經過精加工的白米飯不需要過多地咀嚼,消化吸收速度非常快,所以餐後血糖就上升得較快。

  大家都知道,白米飯屬於高GI(血糖生成指數)食物,長期進食高GI食物容易導致血糖的較大波動,損害胰島功能,從而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或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即產生胰島素抵抗。隨着時間的推移,人體無法再將血糖降至正常範圍內,最終導致糖尿病的出現。

  另外,專家表示,除了白米飯,白饅頭、白米粥和白麪包等精細糧食也屬於高GI食物,同樣不利於防治糖尿病。

  ☆白米飯僅是一個誘因,危害遠不比肥胖、缺乏運動

  既然白米飯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那麼白米飯是不是就不能喫了呢?答案顯然也是清晰的。

  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成年人每天需要攝入250~400克穀類,其中就包括米飯。米、面等穀類食物作爲中國人傳統的主食,其中的複合碳水化合物是機體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同時碳水化合物轉化而來的葡萄糖也是人腦的唯一能量來源,因此這些主食是我們每天都離不開的。

  事實上,西方國家的高脂肪、高蛋白飲食所造成的肥胖、胰島素抵抗、高血壓等代謝紊亂性疾病對機體的危害更大。

  糖尿病的發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喫白米飯僅僅只是一個單一的誘因,遠比不上肥胖、缺乏運動等的危害大。

  ☆科學喫米飯:粗細搭配、主食副食搭配

  既然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白米飯,那麼怎麼喫白米飯纔是最科學的呢?主要有以下兩點:

  1、粗細搭配

  幾種常見的細糧與粗糧的GI值如下:白饅頭88.1,大米飯83.2,麪條81.6,小米71,糙米70,甜玉米(煮)55,燕麥麩55,綠豆27.2。可見粗雜糧的GI值普遍低於細糧,而且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含量也更高,它們對預防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心腦血管疾病、便祕和腸道腫瘤等慢性疾病均有益。

  因此,專家提倡喫粗糧,將它們與大米混合烹調,比如燕麥飯、紅豆飯、芸豆粥、八寶粥之類。

  值得注意的是,本身存在消化道潰瘍或消化道出血風險等症狀的人,不宜過多進食粗糧。

  2、主食和副食搭配

  在喫米飯時,我們應當配合大量的綠葉蔬菜,也可以加上適量的豆腐、魚肉等,同時注意細嚼慢嚥。

  這樣的喫法,能讓米飯被其它食物阻隔,在胃裏排空速度減慢,吸收速度也會相應減慢,餐後血糖上升的速度也越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