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2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一項一直以來細節都不太清晰的宏偉火星登陸計劃終於宣告破產。目前,一份清算名單顯示,備受爭議的太空探索項目“火星一號”現已申請破產。

據悉,“火星一號”項目發起者是一傢俬營公司,它實際上是由兩個部分組成,一部分是非營利性“火星一號基金會”,另一部分是營利性“火星一號風險投資公司”。2016年,瑞士金融服務公司InFin Innovative Finance AG收購了“火星一號風險投資公司”。

在一份收購聲明中,“火星一號”計劃領導層解釋了該計劃如何步入正軌,儘管表面上看這是一項非常宏偉的太空計劃,但具體落實仍存在巨大挑戰。此次收購爲“火星一號”計劃在火星表面建立永久人類定居基地提供可靠的資金來源,這些步驟包括:將剩下的宇航員候選人減少至24人,以及繼續與火星一號技術供應商進行任務設計階段的洽談協商。

當談及該太空計劃破產事宜時,“火星一號”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巴斯·蘭斯多爾普(Bas Lansdorp)表示,火星一號基金會將繼續運營,除非蘭斯多爾普在尋找解決方案的過程中獲得資金注入,否則該基金會將陷入停滯狀態。

“火星一號”計劃從一開始就註定要失敗,它更多地基於CGI視頻和火星任務真人秀節目的營銷炒作,並不具有任何科學現實意義,甚至真人秀節目都不能順利進行。

對於任何願意對“火星一號”探其究竟的人們來說,存在着很多危險信號,但是其古怪提議使得“火星一號”能夠利用太空探索者內在的樂觀和好奇心,正如一位入圍決賽的候選者所披露的那樣,“火星一號”的財務現況看上去像是一個多層次營銷計劃,而不是一個科學考察項目。

當你加入“火星一號社區”時,他們就會開始給你加分。他們會說:“如果你想要獲得更多的積分,必須在每一輪選拔過程中都獲得積分,而獲得更多積分的唯一途徑就是從‘火星一號’購買商品,或者向他們捐款。”事實證明,“火星一號”並沒有製造任何航天器,只是聲稱他們將通過製作真人秀節目來購買所謂的太空必需品。

2014年一份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報告對該項目的可行性發出了警告:按照“火星一號”計劃所設想的那樣,如果所有食物都是從當地種植作物中獲取,那麼這些植物將產生不安全的氧氣水平,並引發一系列事件,最終會導致居住在火星表面的居民窒息而死。

“火星一號”設想的人類生存基地無法實現,如果依據國際空間站宇航員典型的工作時間表、活動水平和新陳代謝率,估計每位火星登陸者每天要消耗大約3040卡路里熱量,才能維持健康生活。該計劃提出的想法是在火星表面種植能夠提供合理均衡飲食的農作物,其中包括:豆類、生菜、花生、土豆和大米等。初步計算生產這些農作物需要大約200平方米的種植面積,但是“火星一號”評估的種植面積僅50平方米。

此外,“火星一號”的技術還不夠成熟,不足以實現火星太空旅行,之前專家推測火星任務可能花費數千億美元,但是該計劃聲稱所需的費用大概60億美元,兩個數據相差太大。

依據“火星一號”計劃,在宇航員抵達火星之前,將需要6枚獵鷹重型火箭運送初始補給物資,但是麻省理工學院的評估報告表示,這個數字並不準確,過於樂觀。他們認爲,火星任務所需的補給物資需要15次獵鷹重型火箭發射完成補給物資運輸,而且隨着更多宇航員和火星補給物資的增加,該成本還將繼續增大,同時還未將任務開發和設備購買費用計算在內。

最後,研究小組還對火星基地備件補給進行了綜合分析,即每次需要向火星基地運送多少備件才能維持基地正常運行。他們發現,隨着火星基地的不斷擴大,備件將很快成爲未來火星運輸的主要部分,將佔所有有效載荷的62%。在國際空間站,如果有什麼設備配件壞了,很快就可以更換一個新的。但在火星卻很困難,如果想獲得一個備用零件,人們只能等每26個月一個週期的最佳發射窗口,然後通過180多天的太空運輸才能抵達火星。儘管人們認爲3D打印或許會發揮用武之地,但是能夠在火星表面製造零部件是很難的,當前的3D打印技術還不夠先進,無法精確複製一些精密零件的尺寸及實現相應的功能性。

綜上所述,這些細節問題告訴你,對於一個心胸狹隘的公司,你需要知道這家公司向公衆兜售一個關於它的紅色大夢想的賺錢故事。或許“火星一號”計劃的破產並不意外。(葉傾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