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万众瞩目的十二届国展,可以期待为乘着绍兴论坛的春风,中国书协和当代书法人重视书法人文内涵的一次积极探索和尝试。“源流·时代”暨绍兴论坛可以上升到论辩书法发展方向的高度,即呼唤书法人文内涵的回归——很可能是一次有历史意义、影响深远的书法论辩。

书法人文内涵的回归

势在必行

徐宏斌

·时代”暨绍兴论坛上,很多书家学者提出了重视书法人文内涵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不少书家在解读十二届国展细则时,也都提到了注重书法人文内涵的重要信息。很显然,中国书协、不少书家已开始意识到注重书法的人文内涵、重视书家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以国展领衔的各类各级书法展,为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凡事不止一面。国展是风向标,是一面旗帜,书法展“一秒定生死”评审方式,注重“第一视觉”的缺陷和局限性,导致书法形式主义之风的盛行,实际已普遍沦为“形而下”的纯视觉艺术。

注重形式有积极意义么?当然有。书写工具的革命、信息化的日新月异,书法已从实用转向视觉艺术,从书房走向展厅,这是不争的事实。再加上社会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加剧,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尤其是近十多年中,书法若不注重展览形式,不注重视觉效果,很容易和时代渐行渐远,错过其发展繁荣的历史机遇。当代书法人对书法技法、章法、材料、工具、形式等的研究和突破,让书法在新时代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成为与时俱进的视觉艺术。

如果说,注重视觉形式助力书法艺术完成了复苏,并实现繁荣,那么,今天乃至明天,书法又该走向何方?物极必反。书法展览的视觉性取向,让书法变成纯视觉艺术的同时,也导致书法人文内涵渐失,功利、浮躁之风盛行。社会上,各类书法入展速成班比比皆是,甚至铺天盖地。也许教者本意并非速成,但风气所致,谁也无法改变。所有参与者都期待今天学到绝招,明天就能投稿入展。他们把更多的精力花在了流行书风的研究、作品形式和视觉效果的反复打磨上,失去了文化学习、提升修养的自觉性,甚至失去了安心临帖、汲取古人营养的耐性。即便是有限的理论学习,也都与“实用”挂钩。但要知道,书法之所以传承不衰,视觉性绝不是唯一。书法的载体是汉字,书法植根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上,是尤其注重人文内涵、注重艺术家人品、艺品的艺术。失去了人文内涵,书法艺术还健康么?拿“天下三大行书”来说,之所以能千古传唱,哪一个没有艺术家的人文修养和字外功夫支撑?

所幸,很多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思考现状和未来,甚至上升到“关乎书法未来命运”的高度。书法传承数千年,每一代人都作出了巨大努力。到了我们这一代,书法正迎来天翻地覆的巨大变革,每一个书法人都应该思考,该如何保护书法的正脉、源流,确保书法艺术的接力棒健康、有序地传承下去。

“源流·时代”暨绍兴论坛可以上升到论辩书法发展方向的高度,即呼唤书法人文内涵的回归——很可能是一次有历史意义、影响深远的书法论辩。

万众瞩目的十二届国展,可以期待为乘着绍兴论坛的春风,中国书协和当代书法人重视书法人文内涵的一次积极探索和尝试。中国书法的生态环境和发展走向,以国展为主的各类展览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国展重视书家人文素养,并付诸实际举措,这就跨出了有重要意义的一步。很多书家猜测,接下来肯定会有更多的举措,对国展入展作者的人文及综合素养会提出更高要求,甚至设定必要的门槛。以此,带动书法风气的纠正,呼唤人文精神、文化内涵的回归。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