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我想这幅《瑶窗弄风雨诗意图》会成为他的技法与想象力相结合的经典之作,而我现在也极为期待金秋十月即将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的他的个人展览,这次展览汇聚了他近些年在绘画书法篆刻领域的匠心之作,更是他作为一名艺术家、一名共产党员以真挚的情怀和初心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如今耄耋之年的天衡师仍然一枝铁笔、一枝毛笔,每日笔耕不辍,他明白艺术创作作为一份手艺工作,思考与实践两者皆不可缺少,思考能够产生灵感,善于思考会有更多的想象力,但只有思考缺少实践,就成了一场空想,没有勤奋,没有殉道者的精神去对待这份事业,要取得任何成绩,都是一句空话,“学艺术要付出真感情,艺术才会用真感情拥抱你。

SEP

22

“书斋随笔”栏目,每周末平台推出以书法为主体的人物故事、诗歌、散文以及可读性超强的书学评论等原创内容。

本文字数:1486

阅读时间:约7分钟

读韩天衡《瑶窗弄风雨诗意图》

文 / 唐吉慧

郑板桥《秋竹诗》 敢云少少许 胜人多多许 努力作秋声 瑶窗弄风雨

天衡师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有3年时间少涉书印,而专攻绘画。那段时期以临摹宋元名家,诸如顾定之、梅道人、柯九思、赵孟𫖯的兰竹为主。

资料匮乏的年代,他借来画谱拍成照片,而后临摹,每天工作之余临摹五六小时,如遇周末或过年过节,师母为他留下几斤光面打发一日三餐,就匆匆带着孩子回了娘家,他便从早上6点用功至深夜12点。

半年多下来,正值9月依然暑热难挡,他去杭州随身带了一柄折扇,有艺友向他借来看扇上的画,但见几杆墨竹素心凌云,只是没有落款。艺友反复观赏扇面,问竹子谁画的?他答:“我画的,画了半年多,你看如何?”艺友的眼神顿生惊讶,望着韩先生没有掩饰自己的赞叹之情:“真是你画的?如果真是你学了半年多才画的,你将来一定是个大画家!”

眨眼四十多年过去,韩先生艺友的话早已应验,天衡师于印家、书家之外的的确确成了一位大画家。他说书画印就像一个个马蜂窝的蜂壁,如果打通,定能贯通。

那柄七十年代天衡师的墨竹扇面我无缘得见,这些年他以翠竹为主题创作的作品我见过的却也不少,有时寥寥几笔,丰姿立现;有时繁复绵密,依然清朗秀逸;有时墨笔草草,神韵天成;有时工笔写就,依然灵动典雅。

韩天衡书画作品《瑶窗弄风雨诗意图》

最近我偶然见到他的一幅《瑶窗弄风雨诗意图》,较以往所作大为不同,让我印象深刻。在他笔下细细勾勒、轻轻敷彩的两杆竹叶凌风摇动,清刚有力又清气扑人,两只“韩鸟”立于下方,左右相望又顾盼生情,不过这并非动人之处,最有意韵的是整幅画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墨影,参差错落、如雨如雾,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立时为画面带来了朦胧和神秘感,延伸出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使读者如我产生了许多奇异的遐想。

左上端所题郑板桥《秋竹诗》与画作的意境珠联璧合:“敢云少少许,胜人多多许。努力作秋声,瑶窗弄风雨。”这幅作品展现了天衡师不同一般的想象力,充满了浪漫气息。

《瑶窗弄风雨诗意图》局部

关于想象力,爱因斯坦有过这样的论述,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句话激励着包括艺术在内的任何一门学科的工作者们不断展开思维的自由进行创新的研究,从而推动学科的进步。

天衡师是有这样一种精神的。他注重传统,却不保守,如同一个少年郞,用一颗年轻的心与时代同步,探索着区别于过往、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

在我看来他所取得的成就够多了,但他清醒的保持着正确的态度,他曾对他的学生们说,艺术不能盲目骄傲,要将自己立足历史,与历史上的名家比,比差距,比缺点,比出自己的尊严来,不放弃,不言败,不退缩,不满足,不断思考,不断追求,不断探索,因为艺术创作一旦固守在程式之中,一切索然无味了。

他的一枚篆刻作品《心畅》做了又一个很好的印证,以粗白文草篆入印,“心”字仅占据印面右上角,与“畅”字左上角“申”部形成对应,而“畅”字的“昜”部则布满印面中心,新颖的章法、流动的线条使视觉产生了无比壮美的景象。

韩天衡篆刻作品《心畅》

如今耄耋之年的天衡师仍然一枝铁笔、一枝毛笔,每日笔耕不辍,他明白艺术创作作为一份手艺工作,思考与实践两者皆不可缺少,思考能够产生灵感,善于思考会有更多的想象力,但只有思考缺少实践,就成了一场空想,没有勤奋,没有殉道者的精神去对待这份事业,要取得任何成绩,都是一句空话,“学艺术要付出真感情,艺术才会用真感情拥抱你。”他说。

所以我想这幅《瑶窗弄风雨诗意图》会成为他的技法与想象力相结合的经典之作,而我现在也极为期待金秋十月即将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的他的个人展览,这次展览汇聚了他近些年在绘画书法篆刻领域的匠心之作,更是他作为一名艺术家、一名共产党员以真挚的情怀和初心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

(备注:本文获得作者授权发布。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照片均由作者提供。)

作 者

唐吉慧,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新联会理事、上海市青联常委、上海市人大代表等。

主要出版著作:散文集《旧时月色》《旧时相识》,编著有《俞振飞书信集》《周有光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集》《陈伯吹书信集》等。《陈伯吹书信集》入围“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上海优秀文史类图书”。

策展:2018“周有光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展”、2019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多党合作制度确立70周年——文心灿烂·中国近现代学人手迹展”。

您的赞赏,是给作者最好的鼓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