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徒”“酒鬼”“酒狂”你獲冕了嗎?

酒,亦好亦壞,亦正亦邪。因爲酒,留下了無數婦孺皆知的故事,比如:商紂王的以酒爲池,懸肉爲林,三國時曹操的煮酒論英雄,關羽溫酒斬華雄,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凡此種種,無不與酒緊相關聯。

因爲酒,才傳承了太多耳熟能詳的美妙詩文,比如: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杜甫的“舉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斷水水更流”,蘇軾的“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翰的”酒臥沙場君莫笑,古人征戰能幾回“,-----不勝枚舉,無不因酒而感發。

因爲酒,纔會在給我們留下些名垂千古的藝術精品,比如: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就是在遊蘭亭時,因爲酒醉之時才揮毫如瀉,怪人鄭板橋也常在酒醉後乘着酒興揮毫潑墨,鑄就了“難得糊塗”,畫聖吳道子也是酣飲大醉方可動筆,醉後爲畫。如果沒有酒,他們的靈感就不能這樣靈動飛揚,情懷就不能這樣灑脫豪放,咱們自然也就欣賞不到“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詩章,看不到這些畫家鬼斧神工的神來之作了。

傳統是不可能輕易改變的,先祖們對酒情有獨鍾,一代代傳承下來。到如今,很多人依然喜愛喝酒,品酒,醉酒,在酒中回味人生,在酒中醉生夢死紙醉金迷,在酒中出醜誤事出格。這一樁樁一件件,給這些當事者冠上了“酒徒”,“酒鬼”,“酒狂”,“酒仙”,“酒神”等等稱號,可謂風光無限啊!那麼,對於這些稱號,你又瞭解多少呢?接下來我們就來溫習下歷史吧!

“酒徒”“酒鬼”“酒狂”你獲冕了嗎?

[酒徒],是對飲酒者的泛稱。現在多用作貶義,往往同“酒鬼”、“酒狂”等同。“酒徒”一詞,最早見於《史記·酈生陸賈列傳》,當初並無貶義。傳中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酈生名酈食其,陳留高陽人。好讀書,有奇謀,家貧落魄卻放蕩不羈,故人們稱他爲“狂生”。漢高祖劉邦起義後,久攻陳留不下。正在無計可施之際,酈生前去求見,他對看門的軍士說:“請你通報一聲,說有個60多歲的儒生來見。”軍士說:“劉邦向來討厭儒生。過去有個儒生來見,他把儒生的帽子摘下來當夜壺撒尿。平時說話,一提到儒生他就大罵,所以最好不說是儒生求見。”酈生說:“但說無妨,你就這樣去通報吧。”軍士只好進帳通報。當時劉邦坐在牀上由兩個女人爲他洗腳。他問道:“來的是怎樣一個人?”軍士說:“看樣子像個大儒,穿的儒者衣服,戴的儒者帽子。”劉邦說:“你就說我正在爲天大的事發愁,沒有閒功夫見儒生。”軍士出來傳達了劉邦的話,酈生怒眼圓睜,呵軍士說:“你再滾進去通報,就說我是高陽酒徒,不是儒生!”劉邦聽是酒徒求見,馬上停止洗腳,說:“快請客人進來。”由此可見,酒徒在劉邦心目中的地位,比儒生要高得多。

“酒徒”“酒鬼”“酒狂”你獲冕了嗎?

[酒鬼],詈辭,用來形容嗜酒無度的人。1、元代楊維楨 《龍眠居士畫捫蝨圖》詩:“金榼墮地非酒鬼,巾箱以驢行萬里。”2、《醒世恆言·蔡瑞虹忍辱報仇》:“平昔別無所好,偏愛的是杯中之物,若一見了酒,連性命也不相顧,人都叫他蔡酒鬼 。”3、張恨水 《八十一夢·第五夢》:“那 劉老闆 是個酒鬼,你不要信他的話。”

“酒徒”“酒鬼”“酒狂”你獲冕了嗎?

[酒狂],這一名稱也始於漢朝。《漢書》77卷記載:漢宣帝時期有個蓋寬饒,河南人,爲人剛直清廉,任負責治安的司隸校尉,以法辦事,京師清寧。一次,平恩侯許伯新建的府第落成,丞相、御史、將軍等達官貴人都前往祝賀。蓋寬饒遲到,許伯說:“蓋君遲到……”話還沒有說完,蓋就說:“不要讓我多飲酒,我是酒狂!”丞相魏侯說:“他醒的時候就狂,何必飲酒。”一會兒酒酣作樂,長信少府檀長卿起舞,扮成猴子與狗鬥,滿座大笑。唯獨蓋寬饒仰頭環視新房,長嘆一聲說:“這房子真好啊!然而富貴不能長久,新居落成忽然換了主人的事,我見得多了。唯有謹慎做人才能長久,君侯要引以爲戒啊!”說完,他便退席而去,接着就向宣帝彈劾檀長卿在衆人面前跳獼猴舞,失禮不敬。宣帝要治檀罪,許伯入朝罪才得以倖免。可見這位自稱“酒狂”的人老蓋一點不狂,而那位裝扮獼猴的老檀倒是“狂”得差點被罷官。

到了西晉,“竹林七賢”中有位劉伶,縱酒放達,那才真是個酒狂哩。他經常喝醉以後赤身裸體躺在地上酣睡。有人進屋去勸他穿上衣褲上牀睡,他卻說:“天地就是我的牀,房間就是我的褲,你怎麼鑽進我的褲子裏來啦!”他又曾坐鹿車出門,隨身帶着一壺酒,命家人拿着鋤頭跟在後邊,說:“我醉死在哪裏,就在哪裏把我埋了。”你說狂不狂?

“酒徒”“酒鬼”“酒狂”你獲冕了嗎?

[酒仙],提起“酒仙”,有一定飲酒常識的人都會想到那個醉臥在晉代竹林裏的劉伶。劉伶飲酒的傳說大概應首推“杜康造酒醉劉伶”,杜康是酒的創始人,是酒聖,而劉伶專喝他的酒,必是酒仙無疑。可是,杜康即是少康,少康則是傳說中夏國的國王,而劉伶卻生活在西晉的沛國,這“杜康造酒醉劉伶”便有點“關公戰秦瓊”的味道。其實這也不難解釋,既可以理解爲杜康造的酒保存到晉代,也可以理解爲酒最初是由杜康造的,我們還可以想象,在仙界那個靈魂的自由王國裏,劉伶慕名尋到造酒者杜康,杜康則讓他的瓊液將劉伶醉到了三年。這三年也是凡界的說法,在仙界只不過是三天罷了。

我國從古至今沒有一部專寫飲酒者的史書,而且歷代以來,人們對飲酒總是褒貶不一,很少有爲飲酒者立傳的,因此,現在想要查找一下劉伶每日裏飲酒的次數和每次的量數,實在是困難之至。

不過,有一點到可以稍加證實,即是劉伶在青少年時代是不太飲酒的,否則,他就當不上建安參軍。可是他這個參軍不是當膩了,便是有點看不出火候,竟對朝廷發出了策問。大嚷大叫要推行老莊思想,推行“無爲而治”的觀點,其結果是不但沒有能夠使皇帝老子“無爲”,倒是自己被一“無能”之名而罷免。

劉伶的酒緣應該是在他被罷免之後才結的。 他的骨子裏已浸透了“無爲”的思想,現在又真的無處可爲,便開始放蕩竹林,飲酒做詩,自傲清高,留下了千古的酒名。

劉伶對於“酒罈”的一大貢獻當推他作過《酒德頌》,極力宣傳他的老莊思想和縱酒放蕩生活,無奈是文中對禮法的藐視太過了頭,以致今天要尋到此文已經是一件不大不小的困難。

劉伶的一則飲酒的故事和莊周先生的人生觀到也極爲相似,據說劉伶出遊在外的時候,曾讓僕人扛把钁頭隨在其後,並叮囑道:“我在什麼地方醉死了,就地把我埋了。”表現出一種極度的超脫。

“酒徒”“酒鬼”“酒狂”你獲冕了嗎?

[酒神],提到神,大家應該都明白,神最大的能力就是創造,酒的發明創造者儀狄和杜康都被尊爲酒神。

酒神儀狄,傳說是夏禹的一位祭司,是最早見諸史書的釀酒專家。中國人發明的“曲藥釀酒術”的“發明權”就被劃歸她(他)——之所加括號寫是因爲儀狄的性別現在還有爭議。先秦文獻記錄爲女性,而後世的文獻則完全男性化。據《世本》、《呂氏春秋》、《戰國策》等先秦典籍記載是夏禹時代司掌造酒的官員,相傳是我國最早的釀酒人,女性。

史籍中有多處提到“儀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的記載,似乎儀狄乃制酒之始祖。這是否事實,有待於進一步考證。一種說法叫“儀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這裏並無時代先後之分,似乎是講他們作的是不同的酒。醪,是一種糯米經過發酵工而成的醪糟兒。性溫軟,其味甜,多產於江浙一帶。現在的不少家庭中,仍自制醪糟兒。醪糟兒潔白細膩,稠狀的糟糊可當主食,上面的清亮汁液頗近於酒。秫,高梁的別稱。杜康作秫酒,指的是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梁。如果硬要將儀狄或杜康確定爲酒的創始人的話,只能說儀狄是黃酒的創始人,而杜康則是高梁酒創始人。

酒神杜康(約公元前十世紀),字仲寧,白水縣康家衛(今杜康鎮)人。生卒無可考。相傳他是周朝時釀酒術的發明者。

杜康作爲酒的始造者,開闢了源遠流長的華夏酒文化的源頭。他釀酒採取蒸餾法,其過程大致是:先把糧食作物磨碎,然後發酵,使之成爲酒糟,再把含醇的酒糟溶入水中,加熱煮沸,造成含醇的蒸餾水,即酒。初製出的酒有糙味,放入地窖醇化三年,取出後清洌甘醇。酒有“和血行氣,壯神禦寒”的功效,因此治疾養生倍受青睞。人煩悶時飲酒,身體發熱,可以暫忘思慮。魏武帝曹操在《短歌行》中就有“何以解憂,惟有杜康”的詩句。

杜康死後葬於康家衛的水溝,人們叫它杜康溝。杜康的墓冢在溝東側的小溝,小溝外依崖窯洞裏有杜康的塑像,廟會時人們焚香叩拜,乞求神靈。後來遭到破壞,遺蹟荒廢,杜康酒亦長期堙沒。自從日本田中角榮訪華,向周恩來總理要求喝杜康酒後,白水縣重張這一古老的造酒工藝恢復了杜康酒的生產。今日的杜康溝面貌一新,杜康泉中泉水清洌,泉口建有秀麗的泉亭,一道藍磚牆順地勢高低,圍護着杜康的墓冢,新建的杜康廟十分宏偉。人們到此,對這位中華民族遠古的釀造之祖,不免產生崇敬之情。

溫故而知新,這些大家應該明白其中的原委了吧。但是,這些稱號雖有褒有貶,可惜現如今基本都歸於貶那一類了,只要能喝不醉,你就可以當此殊榮。不過,能喝可不是福,健康最重要,適當飲酒,把握度量,珍愛自己和家人。

“酒徒”“酒鬼”“酒狂”你獲冕了嗎?“酒徒”“酒鬼”“酒狂”你獲冕了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