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的日本,度過了因爲糧食危機而造成的短期經濟困難後,藉着1950年朝鮮戰爭特需的東風,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在1953年後半期就已經超越了戰前最高水準。

1955年到1973年,日本經濟增長連續18年GDP年增長率超過10%,1968年,日本就幹掉了當時的西德,國民生產總值(GNP)躍升爲世界第二。這段時期也被被譽爲“日本高度經濟成長期”,造就了享譽世界的日本戰後經濟發展神話。

然而,戰後日本國民素質並沒有隨着經濟的發展而提高,整個社會大環境還是停留在了“髒、亂、差”的階段。當時的日本公共環境極其糟。廁所髒亂,惡臭撲鼻;大街上隨意丟垃圾,甚至隨地小便;河裏都是垃圾,污染嚴重;做火車電車時從不排隊,車內也到處都是乘客隨手丟掉的垃圾;公務員態度蠻橫,服務態度差等等。

下面的視頻是1960年左右日本人乘坐火車的場景,足見當時日本的國民素質還是非常低的。當時乘坐長距離列車的時候,很多日本人都是直接從窗戶裏翻進去的。當時的日本火車廁所都是直上直下直接落到軌道上的。按照規定進站和停車期間不允許上廁所。但是,當時的日本人很少遵守,列車停車進站時也經常使用。這直接導致了當時日本的一些車站內惡臭撲鼻,火車軌道沿線居民晾曬的衣服上沾有黃點黃斑,被稱爲“黃害問題”。

當時爲了防止人們隨地小便,日本人在街道的角落裏設置了迷你鳥居(如下圖)。衆所周知,鳥居是日本神社的入口,以區分神域與人類所居住的世俗界,是十分神聖的東西。日本人是不敢在撒尿到鳥居上的。據說效果顯著,迷你鳥居也由關西地區迅速推廣到日本全國。

戰後日本人第一次開始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契機是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爲了不在外國客人面前丟臉蒙恥,東京都開展了大規模的環境整治運動。政府組織街道清掃,在街頭設置垃圾箱;挨家挨戶發宣傳單,呼籲人們垃圾一定要扔到垃圾箱,不要隨地吐痰,更不要隨地小便。當時的東京大氣污染很嚴重,直接隨地吐痰的人很多,政府開始在車站等地方設置痰盂,號召大家吐痰一定要吐在痰盂裏。但是,人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掉的。東京奧運會後,日本人的國民素質並沒有得到太大的改善。1970年出版的《醜陋的日本人》將日本人的醜態推上了風口浪尖,書中對日本人的惡習進行了詳細描寫,轟動一時,作者高橋敷還因此受到很多日本人的非難和責罵。

日本經濟的高度增長,讓日本人越來越有錢,日本人也走向世界,開始去歐美地區進行海外旅行。一些陋習帶到了海外,讓歐美譁然,也讓日本人自己蒙羞。1973年,日本科幻小說家、作家筒井康隆便出版了短篇科幻小說《農協月へ行く》,來諷刺當時的日本遊客。書中講述了暴發戶團體農協去月亮上旅行途中發生的很多不文明現象,來影射當時日本遊客在海外的種種劣行。

一直到80年代後期,日本人在海外的名聲都是極差的。1987年,《時代》週刊以“橫掃全世界觀光地的野蠻人”爲題,聚焦日本遊客的野蠻行徑,進行了專題報道。文中提到了日本遊客很多令人髮指的行徑,比如爲了留作紀念,直接把羅馬元老院的大理石地板削了一塊然後偷偷帶回家;在意大利教堂不關閃光燈,直接拍攝正在虔誠做懺悔的信徒;在德國的某處已經列爲文化遺產的建築上,偷着刻上“XX信用金庫到此一遊”等等。

當年在全世界掃貨的日本人也是聲名鵲起,在香奈兒和阿瑪尼瘋狂爆買的日本女大學生也是名噪一時,震驚世界。

但當時的歐美人,把日本人看作是亞洲沒有教養的暴發戶,常常嗤之以鼻,不屑一顧。

國外的各種批判聲音漸漸傳到日本國內,開始讓日本人意識到自己行爲的醜陋。政府也開始爲了提高國民素質,進行各種努力。

1988年,日本政府痛定思過,成立了“日本人海外旅行安全等對策研究會”,在飛機機艙內以廣播的形式,向日本國人呼籲遵守公共秩序,做文明遊客。

民間團體,旅行社也是重拳出擊,開始印製各種手冊,向日本遊客宣傳遵守規章秩序,做文明遊客的重要性。日本的國民素質也開始慢慢得到提高,許多陋習也慢慢得以改善。一直到日本經濟泡沫崩盤,也就是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日本國內環境纔得到很大改善,日本國民在經歷了經濟騰飛、穩步增長、泡沫經濟、泡沫崩盤後,國民素質得以穩步提高,社會風氣也逐漸變好。

而我們今天看到的如此乾淨、整潔、國民素質極高的日本,大約是進入21世紀後的事情了,並沒有那麼久遠。很多人居然吹日本從明治維新就如此乾淨,還擺了好多擺拍的照片來進行佐證,也真是貽笑大方。

韓國人在上世紀90年代也經歷了這種陣痛,而中國,正在經歷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