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佛系小恩(來自豆瓣)

整理:紫翹書桌(ID:jxylsy3377)

《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是一部建立在文獻研究基礎上的嚴肅歷史小說。作者美籍華人熊存瑞,歷史學家,美國西密西歇根大學歷史系終身教授。主攻隋唐歷史,在美國史學界聲名鵲起,爲中國中世紀曆史在國際學術界地位的提升做出了無可比擬的貢獻。

在這部小說中,作者以觸動靈魂的筆觸刻畫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形象以及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李世民在位20年,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不但統一了中原大部分領土,幹掉了東突厥部落首領頡利,讓他成爲了自己的皇家侍衛,而且讓戎狄吐番等鄰國承認大唐的統治地位,連年朝貢。

幾位綠洲國家的首領於貞觀四年提交了一份聯名請願書,臣請李世民接受天可汗的尊號。天可汗的意思是:可汗中的可汗,也就是大草原上諸國的首領。

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出現“天可汗”的尊號,並且不是李世民自封的。表明自頡利垮臺之後,各個國家首領對唐朝主導地位的認可。

李世民在位期間取得輝煌的成就,與他英明的指導以及用人唯賢有關。所以他身邊聚集了一大批能人志士,爲國家獻計獻策,纔會出現普天之下欣欣向榮的景象。

凌煙閣裏面的功臣,個個都是豐功偉業。

第一個我們要談的是魏徵。

在隋朝的時候,魏徵在李密麾下效力,但是沒有得到過重用。李淵時期,他的個別建議得到了採納,算是小有名氣。魏徵以敏銳的洞察力和戰略眼光被舉薦給了太子李建成,成爲其得力幕僚之一。玄武門之後,魏徵以戴罪之身,被人押解到李世民面前。

李世民厲聲問他爲何離間我們兄弟之情?

魏徵說他是李建成的幕僚,有義務助他上位。回答的不卑不亢,有理有據。

李世民問魏徵,李建成是否對他言聽計從?

魏徵直言不諱,如果他早聽他的,也不至於落到今天這幅田地。

李世民被他的回答震驚到了。因爲他不是一位循規蹈矩的官僚,而是一位有着高深見解的能吏。他們繼而又聊了很多關於“開明君主”,關於“仁政”。一談談了幾個時辰,李世民第二次召見魏徵的時候,就任命他爲建議諫議大夫,專門指出朝廷高官和君主的錯誤,並提出改正意見。

魏徵在位多年,積極推行仁政,從未辱皇命。一向敢於直言不諱,將李世民的一些不當思想,及時消滅在萌芽狀態。

在貞觀盛世的時候,文武百官全民請願皇帝封禪。魏徵認爲此舉爲圖虛名,不免勞民傷財,頂着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危險,建議皇帝放棄封禪。縱使李世民深覺掃興,但是魏徵條理清晰的言辭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於是,封禪的建議被永久擱置。

魏徵去世之後,李世民身邊雖然不乏諫臣。例如。褚遂良,也經常上疏修正皇帝意見。但是李世民對他的建議是有所保留的。

立儲之爭,侯君集站錯了位置,支持李承乾,企圖謀反。東窗事發後,侯君集被處以斬首。魏徵作爲侯君集的好友,生前曾多次舉薦其擔任僕射一要職,李世民懷疑他是侯君集盟友(雖然沒有確鑿的證據),但是魏徵在其心中地位大打折扣。不久之後收到一份密報,稱魏徵曾勸諫皇帝的奏章,與起居郎諸遂良分享過。那些敏感信息和嚴厲的批評怎能隨意披露給第三人?

火冒三丈的皇帝命人推翻魏徵墓碑,又取消了公主與魏兒的婚約,魏徵的名譽從此蒙上了一層陰影。

直到高麗戰爭結束之後,李世民對着堆積如山的骸骨,朗讀祭文時,內心悲痛不已。他開始懷念魏徵,如果魏徵還活着,他絕對會第一個站出來反對出兵。遂下令重建其墓碑,恢復其榮譽。

第二個要談的是房玄齡。

房玄齡18歲中進士,在渭北投靠李世民,武德九年參與玄武門之變,與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並功第一。房玄齡擅謀略,杜如悔處事果斷,因此人稱“房謀杜斷”,來形容良相的典範。房玄齡出生於官宦世家,自幼耳濡目染,頗承其父遺風,博覽史經,精通儒家經典,書法造詣極高。

爲報李世民知遇之恩,一生爲其出謀劃策,鞠躬盡瘁。作爲最早跟隨李世民的一批忠臣,房玄齡官居要職,謹言慎行,甚得皇心。

一生只觸犯過兩次龍顏。

貞觀十年,房玄齡因強勢的妻子盧氏無端趕走了皇帝御賜的兩名美女,而失寵。長孫皇后在臨終前,替房玄齡說了不少好話。他是繼杜如晦之後最能幹的朝中要臣,除非是犯下大錯,若非如此,還應儘快召回朝廷。

李世民念及皇后臨終遺言,召見房玄齡夫婦入朝覲見。盧氏執意讓皇帝收回成命,退還兩位美女。李世民賞賜了她一杯醋,這事也就算不了了之,房玄齡被重新啓用。

貞觀二十年末,高麗雖承認唐朝霸主地位,卻繼續蠶食新羅領土,李世民深感不滿,朝廷高層開始討論第二次討伐高麗一事。年近古稀又疾病纏身的房玄齡,一改過去言聽計從的秉性,提出強烈反對。李世民一怒之下,剝奪了他所有權利,並把他關押起來。

褚遂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寫了一篇奏章上表皇帝。提到了房玄齡多年來兢兢業業,鞠躬盡瘁。規勸皇帝“萬不可因蘚疥之疾,罔顧長達數十年之久的功勳”。

李世民追憶起武德末年的黑暗時光,時至今時今日,儘管發生了很多不快,房玄齡依舊效忠朝廷。他不禁落淚,感慨道:“房玄齡久居病榻,尚且還能爲國家命運盡心盡力。”

不久,房玄齡病世,皇帝命令綴朝三日以示哀悼。

在李世民的英明領導下,貞觀時期賢臣輩出。除了以上兩位,還有高士廉、長孫無忌,蕭瑀、李勣等。

做爲歷史小說,熊存瑞的《天可汗》只記述事件,沒有做概括性評述,而是讓作者自己去感悟,這無疑更真實地還原了歷史事件。爲偉大文明時代中的千萬生命者,勾勒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畫卷。

《天可汗》全網熱賣中,歡迎支持!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