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韦庄:没赶上好时代,他成了故乡和岁月的浪子

文|江徐

民国时期的“汉奸文人”胡兰成说:我不仅对于故乡是荡子,对于岁月亦是荡子。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唐代诗人韦庄。

他飘零一生,虽然成为诗坛与官场的领袖,却也沦为故乡和岁月的游子。就像他在《思归引》中写道:如何我是飘飘者,独向江头恋钓矶。

趣说韦庄:没赶上好时代,他成了故乡和岁月的浪子

韦庄雕像

1. 名门之后,却没有赶上好时代

曾几何时,唐朝的长安城内流行这样一句俗语:城南韦杜,去天五迟。

韦,就是韦庄所在的韦氏望族。

韦庄是土生土长的长安(现在的西安)人,先祖韦待价是唐睿宗时期的宰相,四世祖是写下“春潮带雨,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著名田园山水诗人韦应物。

韦庄遗传到了他们的文采,却没赶上他们的热闹。轮到韦庄出生,不仅家道中落,整个大唐也是山河动荡,面临衰败。

当时,黄巢正搞农民起义,各地藩镇割据,宫廷内宦官争权。对于李氏王朝来说,内忧外患;对百姓来说,自然是连年战乱,民不聊生。

韦庄没赶上好时代。

赶上一个战乱年代,韦庄和很多任一样,需要在漂泊与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

趣说韦庄:没赶上好时代,他成了故乡和岁月的浪子

2.一边失意,一边得意

因为被战乱耽搁,生于书香之家、自身很有文才的韦庄,一直到六十岁才考中进士。

考中进士后,唐昭宗任命他为判官,奉使入蜀,与四川节度使王建和谈,同时承诺他,完成归朝后升任左补阙。

韦庄奉命去了。但他没有按照使命诏安王建,反被王建策反,成为王建身边的红人,后来一路辅佐他坐上皇帝的龙椅。

古语有言,生不为己天诛地灭。但是从某个角度看,韦庄这样背叛前朝,投靠新君,实在有违忠君爱国的一个“忠”字,失去文人操守。

公元907年,王建称帝,国号大蜀。辅佐有功的韦庄当上了蜀国宰相。

对此,有人评论说他一方面全了忠,另一方面夺了权。

是非功过,没有绝对,全留后人评说。对错输赢,只是所处立场、所看角度的不同。

趣说韦庄:没赶上好时代,他成了故乡和岁月的浪子

杜甫草堂

3.只学到诸葛亮的形,没有学到诸葛亮的神

当上宰相的韦庄入住了成都杜甫草堂。

这里,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诸葛孔明的踪迹。

这里,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圣杜甫的忧思。

这两个风云人物,一个是军事政治上的前辈,一个是文坛诗歌方面的巨擘,都是韦庄的偶像。

他自己已经在蜀国功成名就,一时为之春风得意。于是,住进草堂之后以诸葛亮自比,为此还写下诗作《闲卧》:

谁知闲卧意,非病亦非眠。

手从雕扇落,头任漉巾偏。

可以说,他只学到卧龙先生的形,却没习得前辈的神。

韦庄从晚唐走出,又走进蜀国。对于祖辈效忠、他自己成长的唐朝,他是失落的;对于趁乱而起的蜀国,他又是得意的。

趣说韦庄:没赶上好时代,他成了故乡和岁月的浪子

4.回不去的地方,叫作故乡

人,不论走到哪,都身处一个时代。

文化,总归是一个特定时代的产物。

作为诗人,韦庄除了写下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的《秦妇吟》之外,他最大成就是创作出晚唐五代时期最具特色的“花间词派”这一诗词学流派,与花间词鼻祖温庭筠并称为“温韦”。

花间词的内容拘泥于旅愁闺怨、儿女私情男,缺乏盛唐时期的豪放旷达的气象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通读韦庄的后期所写花间词,不难发现,乡愁成为他解不了的心结。失了祖国,远离故乡,漂泊远方,纵使功成名就,纵使成为官场与诗坛的领袖,依旧是故乡与岁月的游子。

“故人三载别,明月两乡愁。”“纵有秦医在,怀乡亦流泪。”“睡觉寒炉酒半消,客情乡梦两遥遥。”“异乡流落谁相识,唯有丛篁似主人。”“天涯方叹异乡身,又向天涯别故人。”

包括他那首代表作《菩萨蛮》,大家都读到烟雨江南的诗意风景,在韦庄自己心里,也许别有一番远离故乡,身处异乡的飘零之感吧:

趣说韦庄:没赶上好时代,他成了故乡和岁月的浪子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到不了的地方,叫远方。回不去的地方,是故乡。

就像韦庄,半生挣扎,半生漂泊,就算名利加身,就算佳人傍身,有挥之不去的乡愁萦绕心头,这一生,怎么都难以释怀吧。

趣说韦庄:没赶上好时代,他成了故乡和岁月的浪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