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有一百個喜歡過年的理由,除了喫喝玩樂之外,相信“過年拿紅包”也在top10之列。隨着收入提高,紅包厚度也持續增加,全國各地“標準”雖有不同,但少則也有數百,大則幾千,福建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上萬的壓歲紅包,孩子數壓歲錢都能用上點鈔機。

財富智慧 | 紅包不打理,未來淚兩行

看着孩子手捏這幾千上萬的“巨大財富”,想必很多年輕父母想起了小時候“壓歲錢媽媽幫你存起來”的往事,也憶起“我以後有孩子一定讓TA自己處理壓歲錢”的堅定誓言。

然而現實還是讓人糾結。如果將這筆壓歲錢全權交給孩子,大概率地會被濫用、花完甚至讓孩子產生錯誤的消費理念。替孩子保管這筆壓歲錢或者索性併入家庭的存款?不還是“媽媽幫你存”了嗎。

所以,紅包,到底怎麼處理才能產生更高的效用?

不如,趁此機會,對孩子進行財商的啓蒙式培養。人生第一堂硬核財商課,就從紅包開始。

財商和孩子的年齡息息相關。一般而言,可以分爲三個步驟,第一階段在3-6歲;第二階段7-10歲;10歲以上則爲第三階段。

第一階段:

培養孩子對金錢、數字的意識

多數孩子在3歲左右就知道,錢能買東西。紅包裏的錢可以買玩具,買好喫的。但錢也會用完。沒錢了,以後喫糖坐小火車的願望就無法實現了。那要怎樣才能一直有錢呢?

第二階段:

建立“存錢”的概念

要想一直有錢可用,最簡單的方法是把一部分錢存起來。在以巴菲特爲人物原型的一檔財商教育動畫中,講了這麼一個故事:小女孩想要幫人割草坪賺錢,需要買一臺割草機,可是她把錢都用到買衣服和娛樂上了,小夥伴們紛紛表達自己的觀點,有的認爲她應該預測好自己未來的消費需求;有的認爲她應該做好財務規劃;而巴菲特先生認爲,要未雨綢繆,就要學會存錢。所以即使孩子還小,父母也可以帶孩子去銀行,讓ta親身體驗“存錢”的過程。存下一筆錢,就是爲自己的未來做一份準備。

第三階段:

逐步接觸“理財”的世界

從“存錢”到儲蓄,孩子就開始建立“錢生錢”的概念。單純通過儲蓄,可以生出的錢還比較少,而購買基金、理財等各類產品就能有更多收益。此時再逐步引入“投資風險”的概念,比如紅包裏的壓歲錢也可以分成幾部分,一部分用來購物,一部分購買高收益的產品,另一部分購買保險等抗風險的產品……

通過類似這樣的財商啓蒙,用淺顯的語言,讓財富的觀念在孩子心裏慢慢生根發芽,和他們一起成長。而且銀行也有相關的理財產品,幫助父母建立成長賬戶,領先一步,培養下一代的財商。

父母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未來,我們努力拼搏,希望留給他們更多財富,春節長輩們給的紅包也寄託着種種美好的希冀。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給予財富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將財富規劃和管理的理念,代代相傳。就讓我們從這個春節開始,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財商,讓孩子在今後財富管理的道路上走在別人的前面。

更多財經熱點、精彩乾貨、行業解讀

高旅集團,助您悅享財富人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