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战列舰主炮炮塔的布置,那可有着各种各样的门派,不过万变不离其中,几乎所有知名战舰都离不开这一传统的布局——背负式。

  虽然近代战列舰的冠名权被“无畏”级夺走,但“南卡罗来纳”级因为其成功的设计仍然在战列舰历史中占据了独特的地位,其中流行于之后战舰设计的“背负式”便是其中一项。(Tip背负式:最前面的主炮是安装在甲板上,后面的主炮安装在炮台上,离远了看就像是第一座炮塔背着第二座炮塔。)但今天我们不打算直接讲“背负式”炮塔布局,我们要讲的是“背负式”的前身——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奇尔沙治”号战列舰给我们带来的“生日蛋糕”。

  典型背负式布局的正面视角,真像是背着呢

  美国的战列舰,虽然相比于老牌列强很多细节设计和加工工艺上有所欠缺,但是其各种前卫脑洞设计非常有意思。对于炮塔的布置方式,美国人更是搞出了全世界战舰史上绝无仅有的重叠炮塔造型,其中代表自然是“奇尔沙治”号战列舰。

  有趣的是,跟很多人想象中不一样的是,这个重叠式炮塔13英寸主炮和头顶着的8英寸二级主炮(也就是中间炮)是机械连接的,也就是说,上面的二级主炮并不能自由旋转。

  因此一幕幕滑稽的场景便可以想象了:操作这两个炮塔的水兵必须在一起进行日常训练。二级炮塔的操作员还好说,主炮塔训练不需要他们参与,但每次二级主炮要打靶还得让下面的老大哥扶着转。

  也不是没有人提出过反对意见,如果翻阅当时的报纸,就会发现很多人认为不让二级主炮独立运行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的设计。然而战列舰毕竟不是坦克,以当时的技术来说根本不可能实现;就算是能实现,增加的重量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会超过其本身能带来的收益;就算是实现了,想象下,二级主炮在单独瞄准一个目标的时候,下面的老大哥猛地打个方向盘,这一轮搞不好就怼进司令塔了。

  这两层炮塔,各用一台扬弹机。毕竟两者射击速度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最早设计时设计师的想法是,主炮射击的间隙,副炮继续射击,两者互不干扰。然而最终建造出来测试结果是出人意料的,两者真的没有互相干扰。

  该设计被套用在“弗吉尼亚”级上时,由于无烟火药和快速射击方法的改进,最最重要的前提,12寸主炮的射速已经缩短为20秒(奇尔沙治的13寸则是三分钟),这样二级主炮的炮口暴风便会严重影响到主炮的瞄准,就完全成了一个败笔。

  这个炮塔和安装在内的主炮并不是完全配套的。两者分别由两个机构设计(Bureau of Construction and Repair & Bureau ofOrdnance),导致最后舾装时才发现炮门似乎设计的略大一点。用美帝炮术大师威廉·西姆斯(William Sowden Sims)的话说,万一敌人的炮塔正巧从炮门中射进去,整个炮塔就废掉了。

  说实话,每一个对战列舰有些了解的人或多或少都应该会想象过炮弹射中炮门这种小概率事件吧,但这是有多不配套,那洞口是有多大才让炮术大师发出这种牢骚。虽然被防水帆布罩着,但那块确实有个缺口在,无畏舰时代对此予以了一些改进,但这种担忧仍然存在。

  美国人在将其应用到“弗吉尼亚”级之后,面对着来势汹汹的无畏舰浪潮,居然有了在其基础上改装出最早的三联装的想法,不得不说是脑洞清奇。

  不过联系到那个时代的背景便可以理解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变革的时代,对于海军技术来说也是如此,此间各种奇门绝技百花齐放,影响直到海军假日时期。对于重叠的炮塔布置来说,其影响力并没有同时期出现的其他先进设计那么大,甚至说,这种设计能在之后的“弗吉尼亚”级战列舰全五舰上继续应用也是一件让人意外的事情。

  因为在“弗吉尼亚”级头三舰的预算被国会批准时,奇尔沙治两舰还没有服役,至于重叠式主炮的使用经验更是无从谈起。海军为此前后组织了三个委员会,一次比一次扩大化,最后在各种因缘巧合下最终决定全部采用“改进了的”奇尔沙治主炮塔设计——而所谓的机缘巧合主要是国会的愚蠢议员们抠门的吨位和建造预算。

  在奇尔沙治建造过程中,各种想搞大新闻的报纸不停地以“世界最强”(American Ship Best)、“最伟大的战舰”(Greatest Battleship)等词汇描述这一级奇特战舰。而在奇尔沙治作为旗舰时,很多报纸直接在头版头条贴上,“奥斯曼如若一意孤行,我战舰必予其致命打击于港口”

  但实际上,“奇尔沙治”级由于设计时考虑到必要时跑进浅水港口躲避敌人追击,吃水过浅,本身远洋性能并不佳。在某种意味上,这个生日蛋糕一样的双层炮塔,也是被吨位限制逼出来的。

  而恰恰是这种不断被逼迫的过程,催生了这个不成熟的两层炮塔,并在不断实践和改良中,最终诞生了背负式这种优秀的设计。可以说,高平两用炮也罢、全重型火炮也罢、重点防护也罢,唯有大胆而细腻的设计和想象力,才是推动技术变革的巨大力量。

  作为大白舰队第二分舰队的一员,她甚至跟中国有一面之缘,在厦门流传至今的明信片上便可以看到她的身姿。参观完大白舰队的清朝贝勒爷毓朗为之叹服(他参观的是更先进的“路易斯安那”号),“炮膛甚巨,一切装送子弹、扫刷炮身,皆电力为之。”

  之后“奇尔沙治”号便被改装成了起重船一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协助维修及装设多艘美军军舰,直到1955年才除藉出售拆卸。如果你在二战的照片里看到一艘加装了船腹的胖胖起重机船,那一定是她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