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反思自己在事业上的贸然激进,进入人生“下半场”的郭家学不再执念于“世界500强”,而是要让广誉远成为一家有500年文化传承的药企。

本文原载于《医药界》·E药经理人杂志9月刊《改革开放40周年特辑:世界没有偶然》,原文标题:《郭家学:收购狂人的潮起潮落》

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反思自己在事业上的贸然激进,进入人生“下半场”的郭家学不再执念于“世界500强”,而是要让广誉远成为一家有500年文化传承的药企。

《医药界》·E药经理人曾在2014年采访广誉远中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家学时问道:“何时是您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刻?”郭家学回答:“我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刻就是云南白药收购完成。开完庆祝大会那天晚上,好几位著名企业家从全国各地跑到云南,我们在翠湖酒店那个KTV喝了一晚上,一直喝,不知道喝了多少酒,一直喝到凌晨5点。”

2004年完成云南白药收购案的郭家学,曾经一度囊括了东盛科技、云南白药、丽珠制药、潜江制药四大上市公司,身价百亿之巨;更让他信心满满的是,他认为东盛霸业已经奠定,决定五年内不再收购,进入内部产业整合阶段。然而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这个曾经令他最快乐的云南白药后来却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资金链断裂,负债48亿元!一夜之间医药商业帝国的瓦解,世界500强梦想的崩塌,巨大的压力让濒临崩溃的郭家学写下了万言遗书。好在郭家学命不该绝,后来凭借顽强的毅力和超人的能力,他用8年时间还清了所有的债务,之后将自己后半生的商业生涯押在了广誉远上,也因此迎来了事业的“第二春”。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第二次东山再起的机会,40年激荡的大江大海中,诸多风云人物此起彼伏,但是挫折、暗礁、重大危机潜伏其中,很多人失败了也就失败了。

1

世界500强梦阻

广誉远中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家学

成为世界500强,是巅峰时期郭家学的梦想。那时候,他意气风发,三十多岁,一个可以挥斥方遒的年龄,赶上了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的代。

1987年,教师郭家学辞去“铁饭碗”开始下海经商,第一份工作是养猪,之后做过数个“小生意”。1996年,他迎来了人生第一个重大机遇:从做生意开始走向做产业。

那年,国有企业陕西卫东制药厂因经营不善负债一千多万急于转让。这家药厂的处方药维奥欣在心脑血管方面前景很好。郭家学做医疗器械多年,意识到这家企业的价值后,他以承担债务的方式收购了这家企业,这也是陕西省首例民企兼并国企。在郭家学的带领下,第二年这家药厂的销售收入就达到3000多万元。

这一举动不仅让卫东制药扭亏为盈,更让郭家学打开了通路。之后他又先后兼并了国企西安化工医药总公司,成立了陕西东盛医药有限公司,控股中美合资陕西济生制药。

1999年,东盛集团以5891万元收购了青海同仁铝业并更名为“东盛科技”,33岁的郭家学也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董事长。从那时起,他已经着手布置医药产业链,并有一个“世界500强”的梦。

郭家学曾公开表示,如果自己步子迈得太小了,一下子就会被别人超越了。所以兼并速度必须得快,企业必须得迅速大起来。

于是,气势如虎的郭家学又陆续收购了江苏启动盖天力、湖北潜江制药、丽珠集团、青海制药公司、山西广誉远国药、河北邢台英华医药、云药集团等30多家医药企业,整合了一条涵盖医药研发、生产、营销、物流、保健品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江苏启动盖天力公司的感冒药“白加黑”被收购后,第二年销售额从2000万元增加到2.9亿元。

在早期的收购之路上,郭家学如同开了外挂,即使遇到状况较差的企业,在郭家学以及他的团队带领下也能实现反转。

为了能够在竞争中完成云南白药的收购,郭家学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和精力。根据重组协议,到2007年,云药集团要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净利润3.4亿元、上缴税收11亿元,然而云南白药在2003年的销售额仅是30亿元。

超人毕竟不是神,“自我膨胀得太厉害了”郭家学这样形容当时的自己。面对野蛮的扩张,对云南白药的收购成为压垮东盛集团资金链的最后一根稻草。

2006年10月,东盛集团占用上市公司近16亿元的资金用于收购其他公司和维持日常运营一事被披露,东盛欠债48亿元的风波也就此开始。郭家学之后承认:“除了对丽珠的收购是集团自有资金外,随后的收购大部分都是占用了上市公司的资金。”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东盛集团又赶上了2004年整体经济的宏观调控,各家银行开始紧缩银根,并向民营企业加紧收贷。再加上东盛集团之前为陕西两家国有企业作担保,但这两家企业因经营不善几乎一夜之间破产,导致东盛集团的帐号全部被封,郭家学不得已向高利贷借钱。

资金链的断裂,人际关系的疏离,让郭家学痛不欲生。放高利贷的人甚至占据了东盛集团的办公楼,还开了几辆大卡车卸土堵住大门,不管有没有人在工作、谈事,随地大小便,肆意搞破坏。

濒临崩溃的郭家学写下了万言遗书,那天他坐在办公室里,静静等待着日落,他打算等太阳落下对面的办公楼,就从楼上跳下去。所幸几个高管发现他的不对劲及时劝阻了他。

之后,证监会给出了郭家学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一事的调查结果:一、没有生活腐化;二、没把资产转移到海外,也没收购不相关的产业,而是一直把资金用于东盛集团的发展。这个结果让郭家学躲过了牢狱之灾,也得到了投资者和管理层、同事们的谅解。

“那是我人生最困难的时刻,所有的股权都被查封,13个月没有给员工发过一分钱工资,每一个副总都从家里拿过钱,甚至把自己房子都抵押了来帮助公司。”犹如走了一遭“地狱”的郭家学开始变得理智了。为了能够彻底还清债款,郭家学不得不忍痛以12.64亿元把自己一手打造的明星产品“白加黑”卖给德国拜耳,市值100多亿元的云南白药股份也以7.5亿元低价出售,甚至连东盛集团在西安的总部大楼也一并卖掉。

从2005年到2012年,经过“八年抗战”,郭家学终于还清了所有欠款。经历大难,财富幻灭,他却豁然开朗,在若干年后的采访中表示:“换到现在,我相信遇到这样的危机,老总们几乎都会选择跑路,跑路就是逃避。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企对国企担保,最后找资金给他们偿还那么多债务,几十年来只有我一家。看起来是损失了很多,事实上我觉得经过这段时间,我修炼了自己的内心。”

2

东山再起之路

曾经郭家学的梦想是做世界500强企业,现在他的目标是做一家500年的企业。对于梦想的转变不得不提一次山西之行。

那天,郭家学与长江商学院能源班的同学们接受山西晋城市政府的邀请去组团考察。原本郭家学计划在山西投资有高回报率的能源项目,然而考察结束后当他参观柳氏庄园时,这个决定发生了变化。柳氏庄园初建于唐代,兴盛于明清两代,这个家族延续了四、五百年的繁荣。郭家学发现,柳氏庄园的发展是因为这个家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对已经形成的家族文化的恪守与传承。直到今天,这个家族的后代成员在世界各地都颇有建树。

郭家学意识到:“虽然如今我依然有能力使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但是如果不赋予一个企业优秀的文化,你在世的时候这个企业有可能就不存在了。如今中国那么多上市公司里面有几家企业有500年历史呢。所以接下来我什么事儿都不干,就带好广誉远,要在我们这代人手上赋予广誉远文化,能够让这个组织长长久久,健康走向未来500年。”

广誉远与同仁堂、胡庆余堂、陈李济是清明时期中国四大药铺,广誉远的前身广盛号药店创于公元1541年,迄今已有470多年历史。作为“中华老字号”企业,广誉远的主导产品龟龄集和定坤丹为国家级保密品种,龟龄集、定坤丹和安宫牛黄丸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

2003年,东盛科技以95%的股份收购了山西广誉远(当时名为“山西中药厂”)。当年正值“非典”传染病流行之际,郭家学冒着被非典传染的危险只身一人多次前往山西中药厂来进行谈判,他表示:“在非典这两个多月时间以来,我总共跑了四五次,我记得很清楚,其中有两次,整个飞机上就只有我一个人。”之后东盛顺利与山西中药厂达成合作,事后大家开玩笑地说,这是一次生死之战。

这不仅是一次生死之战,这也是一次翻身之战。500强的执念豁然而解后的郭家学,将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到了之前因资金短缺而产能不佳的广誉远发展上。

2013年,郭家学将广誉远资产注入到原上市公司东盛科技,让国药老字号登陆资本市场以充足流动资金,并且新建厂区扩大产能开发。为了能够使整条产业链上游的数量和质量有保障,郭家学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建立珍稀动物、植物养殖基地,努力保证原材料的纯正和地道,同时也相对来说释放了原材料对产品价格和供应带来的压力。

为了弘扬传统中药文化并传播广誉远的知名度,郭家学重新布置国医馆、国药堂。比如山西广誉远国医馆中20%的区域通过实物、图片以及放置中医药历史文物等形式来展现中医药的历史文化和广誉远炮制工艺等,80%的区域用于产品展示、诊疗服务。在热门电视剧、综艺节目、体育活动、巴黎时装周上,广誉远用文化营销的方式将自家品牌展现在大众眼前。

十几年来,郭家学结合现代管理运营理念,将传统老店广誉远发展成集中成药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现代化制药企业。广誉远在他手中从2008年亏损3亿元,扭转为2017年实现净利润2.67亿元。

本文版权属于E药脸谱网(www.y-lp.com),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