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過人生的大起大落,反思自己在事業上的貿然激進,進入人生“下半場”的郭家學不再執念於“世界500強”,而是要讓廣譽遠成爲一家有500年文化傳承的藥企。

本文原載於《醫藥界》·E藥經理人雜誌9月刊《改革開放40週年特輯:世界沒有偶然》,原文標題:《郭家學:收購狂人的潮起潮落》

經歷過人生的大起大落,反思自己在事業上的貿然激進,進入人生“下半場”的郭家學不再執念於“世界500強”,而是要讓廣譽遠成爲一家有500年文化傳承的藥企。

《醫藥界》·E藥經理人曾在2014年採訪廣譽遠中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家學時問道:“何時是您生命中最快樂的時刻?”郭家學回答:“我生命中最快樂的時刻就是雲南白藥收購完成。開完慶祝大會那天晚上,好幾位著名企業家從全國各地跑到雲南,我們在翠湖酒店那個KTV喝了一晚上,一直喝,不知道喝了多少酒,一直喝到凌晨5點。”

2004年完成雲南白藥收購案的郭家學,曾經一度囊括了東盛科技、雲南白藥、麗珠製藥、潛江製藥四大上市公司,身價百億之巨;更讓他信心滿滿的是,他認爲東盛霸業已經奠定,決定五年內不再收購,進入內部產業整合階段。然而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這個曾經令他最快樂的雲南白藥後來卻成了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資金鍊斷裂,負債48億元!一夜之間醫藥商業帝國的瓦解,世界500強夢想的崩塌,巨大的壓力讓瀕臨崩潰的郭家學寫下了萬言遺書。好在郭家學命不該絕,後來憑藉頑強的毅力和超人的能力,他用8年時間還清了所有的債務,之後將自己後半生的商業生涯押在了廣譽遠上,也因此迎來了事業的“第二春”。

並不是所有人都有第二次東山再起的機會,40年激盪的大江大海中,諸多風雲人物此起彼伏,但是挫折、暗礁、重大危機潛伏其中,很多人失敗了也就失敗了。

1

世界500強夢阻

廣譽遠中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家學

成爲世界500強,是巔峯時期郭家學的夢想。那時候,他意氣風發,三十多歲,一個可以揮斥方遒的年齡,趕上了中國社會急劇變革的的代。

1987年,教師郭家學辭去“鐵飯碗”開始下海經商,第一份工作是養豬,之後做過數個“小生意”。1996年,他迎來了人生第一個重大機遇:從做生意開始走向做產業。

那年,國有企業陝西衛東製藥廠因經營不善負債一千多萬急於轉讓。這家藥廠的處方藥維奧欣在心腦血管方面前景很好。郭家學做醫療器械多年,意識到這家企業的價值後,他以承擔債務的方式收購了這家企業,這也是陝西省首例民企兼併國企。在郭家學的帶領下,第二年這家藥廠的銷售收入就達到3000多萬元。

這一舉動不僅讓衛東製藥扭虧爲盈,更讓郭家學打開了通路。之後他又先後兼併了國企西安化工醫藥總公司,成立了陝西東盛醫藥有限公司,控股中美合資陝西濟生製藥。

1999年,東盛集團以5891萬元收購了青海同仁鋁業並更名爲“東盛科技”,33歲的郭家學也成爲了當時中國最年輕的上市公司董事長。從那時起,他已經着手佈置醫藥產業鏈,並有一個“世界500強”的夢。

郭家學曾公開表示,如果自己步子邁得太小了,一下子就會被別人超越了。所以兼併速度必須得快,企業必須得迅速大起來。

於是,氣勢如虎的郭家學又陸續收購了江蘇啓動蓋天力、湖北潛江製藥、麗珠集團、青海製藥公司、山西廣譽遠國藥、河北邢臺英華醫藥、雲藥集團等30多家醫藥企業,整合了一條涵蓋醫藥研發、生產、營銷、物流、保健品等環節的全產業鏈。江蘇啓動蓋天力公司的感冒藥“白加黑”被收購後,第二年銷售額從2000萬元增加到2.9億元。

在早期的收購之路上,郭家學如同開了外掛,即使遇到狀況較差的企業,在郭家學以及他的團隊帶領下也能實現反轉。

爲了能夠在競爭中完成雲南白藥的收購,郭家學投入了巨大的資源和精力。根據重組協議,到2007年,雲藥集團要實現銷售收入120億元、淨利潤3.4億元、上繳稅收11億元,然而云南白藥在2003年的銷售額僅是30億元。

超人畢竟不是神,“自我膨脹得太厲害了”郭家學這樣形容當時的自己。面對野蠻的擴張,對雲南白藥的收購成爲壓垮東盛集團資金鍊的最後一根稻草。

2006年10月,東盛集團佔用上市公司近16億元的資金用於收購其他公司和維持日常運營一事被披露,東盛欠債48億元的風波也就此開始。郭家學之後承認:“除了對麗珠的收購是集團自有資金外,隨後的收購大部分都是佔用了上市公司的資金。”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東盛集團又趕上了2004年整體經濟的宏觀調控,各家銀行開始緊縮銀根,並向民營企業加緊收貸。再加上東盛集團之前爲陝西兩家國有企業作擔保,但這兩家企業因經營不善幾乎一夜之間破產,導致東盛集團的帳號全部被封,郭家學不得已向高利貸借錢。

資金鍊的斷裂,人際關係的疏離,讓郭家學痛不欲生。放高利貸的人甚至佔據了東盛集團的辦公樓,還開了幾輛大卡車卸土堵住大門,不管有沒有人在工作、談事,隨地大小便,肆意搞破壞。

瀕臨崩潰的郭家學寫下了萬言遺書,那天他坐在辦公室裏,靜靜等待着日落,他打算等太陽落下對面的辦公樓,就從樓上跳下去。所幸幾個高管發現他的不對勁及時勸阻了他。

之後,證監會給出了郭家學佔用上市公司資金一事的調查結果:一、沒有生活腐化;二、沒把資產轉移到海外,也沒收購不相關的產業,而是一直把資金用於東盛集團的發展。這個結果讓郭家學躲過了牢獄之災,也得到了投資者和管理層、同事們的諒解。

“那是我人生最困難的時刻,所有的股權都被查封,13個月沒有給員工發過一分錢工資,每一個副總都從家裏拿過錢,甚至把自己房子都抵押了來幫助公司。”猶如走了一遭“地獄”的郭家學開始變得理智了。爲了能夠徹底還清債款,郭家學不得不忍痛以12.64億元把自己一手打造的明星產品“白加黑”賣給德國拜耳,市值100多億元的雲南白藥股份也以7.5億元低價出售,甚至連東盛集團在西安的總部大樓也一併賣掉。

從2005年到2012年,經過“八年抗戰”,郭家學終於還清了所有欠款。經歷大難,財富幻滅,他卻豁然開朗,在若干年後的採訪中表示:“換到現在,我相信遇到這樣的危機,老總們幾乎都會選擇跑路,跑路就是逃避。新中國成立以來民企對國企擔保,最後找資金給他們償還那麼多債務,幾十年來只有我一家。看起來是損失了很多,事實上我覺得經過這段時間,我修煉了自己的內心。”

2

東山再起之路

曾經郭家學的夢想是做世界500強企業,現在他的目標是做一家500年的企業。對於夢想的轉變不得不提一次山西之行。

那天,郭家學與長江商學院能源班的同學們接受山西晉城市政府的邀請去組團考察。原本郭家學計劃在山西投資有高回報率的能源項目,然而考察結束後當他參觀柳氏莊園時,這個決定發生了變化。柳氏莊園初建於唐代,興盛於明清兩代,這個家族延續了四、五百年的繁榮。郭家學發現,柳氏莊園的發展是因爲這個家族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視,對已經形成的家族文化的恪守與傳承。直到今天,這個家族的後代成員在世界各地都頗有建樹。

郭家學意識到:“雖然如今我依然有能力使企業進入世界500強,但是如果不賦予一個企業優秀的文化,你在世的時候這個企業有可能就不存在了。如今中國那麼多上市公司裏面有幾家企業有500年曆史呢。所以接下來我什麼事兒都不幹,就帶好廣譽遠,要在我們這代人手上賦予廣譽遠文化,能夠讓這個組織長長久久,健康走向未來500年。”

廣譽遠與同仁堂、胡慶餘堂、陳李濟是清明時期中國四大藥鋪,廣譽遠的前身廣盛號藥店創於公元1541年,迄今已有470多年曆史。作爲“中華老字號”企業,廣譽遠的主導產品龜齡集和定坤丹爲國家級保密品種,龜齡集、定坤丹和安宮牛黃丸被國務院認定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

2003年,東盛科技以95%的股份收購了山西廣譽遠(當時名爲“山西中藥廠”)。當年正值“非典”傳染病流行之際,郭家學冒着被非典傳染的危險隻身一人多次前往山西中藥廠來進行談判,他表示:“在非典這兩個多月時間以來,我總共跑了四五次,我記得很清楚,其中有兩次,整個飛機上就只有我一個人。”之後東盛順利與山西中藥廠達成合作,事後大家開玩笑地說,這是一次生死之戰。

這不僅是一次生死之戰,這也是一次翻身之戰。500強的執念豁然而解後的郭家學,將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到了之前因資金短缺而產能不佳的廣譽遠發展上。

2013年,郭家學將廣譽遠資產注入到原上市公司東盛科技,讓國藥老字號登陸資本市場以充足流動資金,並且新建廠區擴大產能開發。爲了能夠使整條產業鏈上游的數量和質量有保障,郭家學在全國範圍內開始建立珍稀動物、植物養殖基地,努力保證原材料的純正和地道,同時也相對來說釋放了原材料對產品價格和供應帶來的壓力。

爲了弘揚傳統中藥文化並傳播廣譽遠的知名度,郭家學重新佈置國醫館、國藥堂。比如山西廣譽遠國醫館中20%的區域通過實物、圖片以及放置中醫藥歷史文物等形式來展現中醫藥的歷史文化和廣譽遠炮製工藝等,80%的區域用於產品展示、診療服務。在熱門電視劇、綜藝節目、體育活動、巴黎時裝週上,廣譽遠用文化營銷的方式將自家品牌展現在大衆眼前。

十幾年來,郭家學結合現代管理運營理念,將傳統老店廣譽遠發展成集中成藥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高科技現代化製藥企業。廣譽遠在他手中從2008年虧損3億元,扭轉爲2017年實現淨利潤2.67億元。

本文版權屬於E藥臉譜網(www.y-lp.com),轉載請註明出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