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寶貝兒》本週在多倫多電影節進行了全球首映,主演楊冪昨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事實上,此次TIFF首映也是楊冪第一次看自己這部作品,而看完後的第一感受是∶「原來電影被剪輯成了這樣啊!」她表示∶「我們之前光是結尾就剪了七、八個不同的版本,連工作人員也說之前看到的片子和昨天首映呈現的並不相同。我估計最後在中國上映的也不一定是現在這個版本。」不過楊冪笑着表示∶「我也很難揣測導演的心意,他常常『想起一出是一出』!」

這部文藝片的拍攝過程也和她之前拍攝的電影風格有很大的區別,楊冪說自己在決定接受出演這個角色時其實只是聽劉傑導演大概講了這個故事∶「就是想試試新的類型,看看會有怎麼樣的效果。」她說∶「從頭到尾我都沒有見到過劇本,拍攝的時候只是知道一個大概的故事,然後導演每天會到現場告訴我們在這個場景發生了什麼事兒、有哪些人、有怎麼樣的矛盾衝突和對話。」

而電影中的臺詞也是她最初面對的困難之一,因爲既需要用南京話,又需要用到手語∶「這些都要每天現學現用。因爲沒有劇本,也不能預先準備,南京話和手語都只能現場學一句就說一句。」不過,這個過程還是讓她覺得很有意思∶「這部片子各方面都和以前的經歷不太相同,是我沒有嘗試過的類型,所以還挺有趣的。」

爲了拍攝這部關於棄嬰電影,楊冪也做了一些準備∶「我在拍攝前去了一些醫院,和有幾十年經驗的護士聊天,瞭解到這種拋棄嬰兒的情況還是很常見的∶有些是因爲殘疾,還有一些是因爲不想要女孩,就把孩子扔在醫院,而且這個羣體的數目並不少,這些讓我自己也有很大的感觸。」所以她講這部電影的意義其實大於電影本身,「因爲可以通過它讓大家知道有這樣一個棄嬰羣體。而片中主人公江萌存在的意義就是告訴大家她就是一個這樣的小孩,也活到了今天。我覺得江萌是一個挺『軸』的人,有一點偏執;但同時她也是一個積極的人,雖然有可憐的身世,卻沒有放棄生活,沒有妥協,堅強地活了下來。」

楊冪也講到和劉傑導演以及片中其他演員的合作∶「劉傑導演的獨特之處就在於他非常『天馬行空』,我在現場就把自己完全交給了他,讓他想怎麼搞就怎麼搞。和郭京飛老師在片場其實沒有私底下說過話,在場時他就是片中孩子的父親,我就是江萌,都是作爲電影角色面對對方。而見到李鴻其時就會緊張一下,因爲他在片中只用手語,我見到他就說明今天又得學習手語了!他們倆都是非常專業的演員。」此前向來以時尚裝扮出現在屏幕上的楊冪,講這次扮演這個土氣的角色還是挺好玩的∶「拍這個戲,裝扮成這樣,在人羣中大家都不會多看你一眼,這說明這個角色至少在外形上還是塑造得是成功的。」

她也希望女兒小糯米有機會能在大屏幕上看到媽媽在電影中的不同形象。對於接下來的工作,她講現在還沒有具體的計劃,但願意「接受各種各樣的不同類型」。

5b9e07b4b7d258ca158b463b1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