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熱鬧鬧的春運伴隨着漸漸消失的年味,也結束了,隨之而來的就是返程潮的開始,很多人過完年初六,都要重新開始工作了,爲了能趕上工作時間,又有不少人過完初四就提前回了工作地,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離別,換來的只是春節短短几天的相聚,這其中就有不少留守兒童的父母。之前有張照片確實看着蠻心酸的,一個小男孩才兩三歲,拎着馬夾袋,袋子裏裝滿了自己的小衣服,滿心憧憬着自己能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別的地方生活,可是等他回過神才發現,不知道什麼時候,父母已經悄然離他而去,瞬間,他就哭的撕心裂肺。網上很多評論,有父母的無奈,有孩子的可憐,熱鬧過後,也就悄無聲息了。

春節過後,多少家庭面臨被迫分離,情感和生存無法兩全的悲哀。

無論現實多麼殘酷,孩子都是無辜的,他那小小的世界,在父母離開的那一刻,就崩塌了,他理解不了爸爸媽媽爲什麼會扔下他,不告而別,他也無法理解父母爲了生活,爲了生存都放棄了什麼,他只知道爸爸媽媽不要他了,這種心靈上的摧殘,直接導致了他對父母的疏離,甚至產生怨恨,撫養孩子,萬萬不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能替代的,事實上,老一輩的孤獨又何嘗不是一種無奈。

在浩浩蕩蕩的返潮人羣中,有多少人在依依不捨的離別中,又有多少孩子追着父母的車跑了很遠很遠,最終目送車子遠離,他們內心的想法,又有誰能知道?這種被動式的拋棄,會對他以後的成長產生怎樣的影響?雖然孩子的哭泣是暫時的,但是心裏的陰影將是永恆的,很多傷害不是一下子就能表現出來的,但是他們往往比跟父母一起長大的孩子更難和人建立親密關係。

春節過後,多少家庭面臨被迫分離,情感和生存無法兩全的悲哀。

而對於父母而言, 要生存沒錯,要養活孩子也沒錯,那麼到底是什麼出了錯?導致了農村那麼多留守兒童?撫養孩子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撫養,精神上的陪伴有時候更重要,而現實中,他們的生存現狀又有誰能去關心呢?是自己的父母嗎?還是這個社會?

有孩子的家庭,應該儘量讓自己的孩子待在自己的身邊,參與他們的生活,因爲孩子的童年一晃就過去了,當孩子在遠離你們的地方悄然長大後,你們就再也走不進他們的內心了,這將是無法用金錢去買回來的。也許你可以給他更好的生活環境,給他更好的教育,甚至給他錢買房結婚,但你永遠只會在他們的心房外,他們無法與你們建立起親密關係,或許他們獨立,他們懂事,但這都是他們被動接受的。

希望以後在這些照片上都能看到孩子們發自內心的笑容,而不再有分離的痛苦。

春節過後,多少家庭面臨被迫分離,情感和生存無法兩全的悲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