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城投:在“綠色城市”發展跑道上馳騁

上海中心大廈在設計之初,就把爲國際環境節能設計設置一個新的綠色標杆作爲自己的使命。資料照片

作爲公共服務類國企改革的先行者,近年來上海城投(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城投”)繼往開來、革故鼎新,始終堅持以綠色手法建城、生態理念築市,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爲上海留下了一道道“綠色”風景線。

打造綠色生態城區

作爲城市建設主力軍、城市運行的子弟兵,長期以來,上海城投始終致力於成爲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標杆、生態環境保護的標兵,在環境、路橋、水務、城市規劃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城市發展,規劃先行。綠色城市的建設,絕不是簡單地栽幾棵樹、建幾座污水處理廠,上海城投在着手實施每個項目時都會將“綠色”規劃放在首位,注重發揮規劃引領作用,不打亂仗、合理佈局、尊重環境,以期打造“城在綠中、園在城中、城綠相融”的大美意境。

以上海城投的房地產板塊而言,其綠色低碳開發、建設、運營工作起步較早,圍繞着“樹立行業標杆、服務主業需求、緊跟政策形勢”這三個重點工作方向,已逐漸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自身特色的優勢創新之路。

據記者瞭解,近二十年來,上海城投創新實踐了以“先地下後地上、先配套後居住、先環境後建築”爲特徵的新型熟地開發模式,根據“尊重自然、保護自然,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原則,努力秉持爲城市居民建設健康及有吸引力環境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護自然資源並減少對地區環境不良影響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旨在建設真正“生態”的城區環境。

值得一提的是,由上海城投負責開發建設的新江灣城已從曾經的江灣機場華麗轉身成爲宜居宜業的優質生態綠色生活區,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認定的“聯合國環境友好型城市示範項目——國際生態社區”,並被社會譽爲“國際化、智能化、生態化”第三代國際社區,與國家倡導的綠色生態城區建設要求不謀而合。

在上海市大力推進城中村改造,全面加快城市化進程的大背景下,上海城投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現階段將借鑑新江灣城綠色生態城區建設的經驗,積極推進閔行區九星城中村改造升級工作。針對城區內部嚴重缺乏高品質公共空間和景觀空間的現狀,後續城投方面將積極優化用地佈局,通過對城市綠地系統和公共活動線路的優化安排,提升城市景觀環境質量。同時,因地制宜,加強配套設施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大力推廣海綿城市、智慧城市等技術發展,逐步完善社區配套設施,構建九星和諧生態城區。

發展仍需技術引領

毋庸置疑,現階段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作爲綠色發展突破的重要支撐,構建以市場爲導向的技術創新體系尤爲重要。

上海城投(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蔣曙傑亦指出,上海城投正努力構建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的新的增長極。而近日正式揭牌的上海城投研究總院將聚焦“研究諮詢、規劃設計、技術研發、分析評估”,加快打造開放延展的科創發展平臺和技術交流平臺,積極構築獨具品牌影響力的企業智庫高地和人才集聚高地。

“25年來,上海城投始終與時俱進,並在科技創新領域走出了堅實的步伐。我們希望能夠充分利用多年積累的一線運行數據,主動靠前謀劃,以此來支撐前端研究。”蔣曙傑直言,“未來,我們會充分發揮研究總院作爲城投集團研發投入主體、科研項目實施主體、科創平臺運行主體的作用,加快資源整合和板塊融合;依託集團產業鏈,開展前瞻性課題研究,開發新產品新工藝,推動技術孵化,培育初創企業,實現核心技術成果市場化應用;積極設立中試基地,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完善產業鏈,補齊短板,提高效率,將綠色發展的理念融入路橋、水務、環境、置業四大業務板塊中。”

據記者瞭解,上海城投後續將就以下諸多方面加大科創研究投入力度,包括建築節能、污染物達標排放、土壤修復、危廢醫廢處理、廢舊生活垃圾集裝箱再利用等等。

不僅如此,未來上海城投還會積極與國內外高校建立校企聯創平臺,與國內外研究機構建立深度戰略合作聯盟,圍繞產業鏈打造創新鏈,形成與各類科研主體、創新企業合作共享的發展模式。

公衆宣導不可或缺

綠色可持續的生態環境,是普惠的民生福祉。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廣大羣衆的民生期待已從過去的“溫飽”和“生存”轉變爲現在的“環保”與“生態”。

不過,仍應清醒地認識到,“綠色發展”並非一日之功,擦亮城市“生態名片”,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

在業內人士看來,綠色發展與建設註定是一場持久戰、攻堅戰,需要在全社會層面進一步凝聚廣泛的共識和統一的意志。也就是說,現階段加強綠色發展、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培育公衆的生態文明意識至關重要。

舉例而言,上海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海環境”)作爲上海城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一個縮影,以“垃圾去哪兒了活動”爲平臺,以生活垃圾科普展示館爲主線,搭配生態苑、大面積林地、溼地以及填埋場、焚燒廠、污水處理廠等作業區,正積極開發基地環保公益遊,旨在將上海老港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打造成科普教育基地,讓更多的市民、百姓來參觀並瞭解基地,瞭解環境事業。

對此,不少專家建議,未來還可就以下兩方面持續發力,引導社會各界爭做生態文明理念的宣傳者、傳播者和實踐者。

一方面,可依託科普場館專職、專業的工作人員,把綠色發展成果轉化成公衆喜聞樂見的科普展覽和影視、圖書、動漫、課程、表演、展教具等科普文創產品,及時、全方位地向各類人羣傳播最新的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成果,爲綠色建設營造更爲良好積極的社會環境。

另一方面,可聚焦綠色科技創新的重大戰略項目和基礎工程,集合各方面力量,把相關最新科技成果的試驗裝置、模型等集中到專業的科普場館,並藉助各種展示技術,準確、生動、直觀地展示給受衆,以此實現科創中心成就展示與科普教育的深度結合。

總而言之,充分發揮宣傳教育的引導、支撐和保障作用,建立並完善社會各界綠色發展的心理意識和約束機制,讓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正當其時。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