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礦業報社記者對“砂石骨料礦山開採利用能否與生態保護實現和諧共生”進行調研

  石礦資源是礦產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的物質基礎和支撐。開採石礦資源加工而成的砂石骨料是基礎設施建設用量最大、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材料。

  近年來,隨着天然河砂資源的枯竭以及各地禁採河砂措施的紛紛出臺,機制砂石應運而生,並逐步取代了天然河砂。然而,由於砂石骨料礦山爲露天開採,對山體環境的擾動比較直接和“顯性”,所以社會公衆對砂石骨料礦山具有明顯的偏見。尤其是在環保督察和藍天保衛戰行動中,一些地方政府“一刀切”,動輒就讓砂石骨料礦山停產整頓,更有甚者,少數地方乾脆對砂石骨料礦山一關了之。

  特別是近段時間以來,因爲環保等種種原因,全國普遍出現了“一砂難求、價格暴漲”的局面,直接導致了混凝土企業經營成本大幅上升,許多工程進度受到影響。

  那麼,砂石骨料礦山的開採利用對生態環境究竟有多大影響,能否與生態保護實現和諧共生?中國礦業報社記者專門對此進行了調研。

  砂石地位舉足輕重

  砂石骨料是我國生產量和消費量最大的礦產資源,也是中國夢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支撐。據中國砂石協會統計,在混凝土結構中,使用1噸鋼材,需要6噸水泥、36噸砂石骨料;每千米高速公路砂石骨料用量爲5.46萬噸,每千米高鐵砂石骨料用量平均爲7萬噸,建築每平方米砂石骨料用量近1噸。當前,我國的砂石骨料年產銷量已經達到200億噸。

  砂石骨料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不管是機場、高鐵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或是地方城鎮化改造、公路交通設施建設、居民住宅的改善,都不開砂石骨料。正是有了砂石骨料的支撐,我們才能無憂無慮地享受着現代文明帶來的便利,火車纔可以在高鐵上呼嘯、汽車在高速公路上奔駛,人們才能在繁華的都市裏陶醉、在平整的馬路上奔跑、在溫馨的家裏享受天倫之樂。

  早期所用的砂石是採集天然資源,是傳統粗放式的產業。由於天然河砂的開採對河道安全和生態環境影響大,近年來,在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下,我國砂石骨料產業快速轉型升級,機制砂石產業蓬勃發展並開始取代天然河砂。據粗略統計,當前,我國機制砂石生產量和消費量已佔砂石總量的75%以上,成爲了建築等基礎設施建設用砂石的主要來源,爲我國基礎設施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決端正發展觀念、轉變發展方式,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中國砂石協會會長鬍幼奕表示,高鐵、公路、橋樑、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取得的成就離不開砂石骨料產業的支撐。對我國而言,砂石骨料已不僅僅是事關國家戰略安全的重要資源,也是事關人民羣衆美好生活的民生資源。

  綠色發展成主流

  經濟發展離不開礦產資源的有力支撐,而礦產資源開發又不可避免地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擾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在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定要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不能因小失大、顧此失彼、寅喫卯糧、急功近利。”如何不“顧此失彼”,實現礦業開發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建設綠色礦山、發展綠色礦業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2011年以來,原國土資源部積極推進綠色礦山試點工作,分四批遴選出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共661家,樹立了一批綠色礦山建設的典範,起到了示範引領作用。綠色開發利用、綠色和諧發展成爲礦業行業的共識。先期開展試點的礦山企業積累的成功經驗,不僅對其他礦山具有很好的示範和借鑑意義,也爲制度供給和標準形成奠定了基礎。2018年6月自然資源部發布的“綠色礦山建設規範”行業標準,由原來的7個行業增加到9個行業,其中DZ/T 0316-2018《砂石行業綠色礦山建設規範》是新增之一,標誌着我國砂石行業綠色礦山建設進入了“有章可循”的新階段。

  “砂石行業綠色礦山建設規範的編制原則是以促進資源合理利用、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和礦地和諧爲主要目標,最終實現資源開發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協調統一,爲發展綠色礦業、建設綠色礦山提供技術和管理支撐。”胡幼奕表示,通過標準的制定,充分調動礦山企業的積極性,加強行業自律,使礦山企業將高效利用資源、保護環境、促進礦地和諧的外在要求轉化爲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自覺承擔起節約集約利用資源、節能減排、環境重建、土地復墾、帶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企業責任。

  爲引領砂石骨料行業高質量發展,中國砂石協會與時俱進,先後提出了善用資源、注重環保、安全生產、和諧發展,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構建綠色砂石骨料工業體系,砂石行業的創新發展、科學發展和綠色發展等發展理念。同時,爲行業綠色發展提出了建設綠色環保砂石骨料工廠、延伸砂石骨料產業鏈、建設綠色建材產業園、建設以石礦開採爲源頭的生態工業園區等具體生產模式和路徑。

  這些年來,我國砂石行業湧現出了一大批綠色礦山的典型,湖州新開元碎石有限公司的綠色礦山建設模式和經驗在國內具有示範意義,成爲我國首批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還有北京威克冶金有限公司,利用鐵礦的廢石、尾礦加工砂石骨料,實現了資源的喫幹榨淨,無形之中減少了石礦資源的開採,保護了生態環境。

  “小散亂”是多年來制約我國礦業行業綠色發展的短板,砂石骨料礦山也概莫能外。近年來,各地相繼關閉小型砂石骨料礦山,規劃設置了一批大型砂石骨料礦山。河南省要求新建建築石料類礦山年開採規模必須在100萬噸以上,大中城市周邊規劃開採的礦山年開採規模在1000萬噸以上。廣西在全國率先發布實施了砂石骨料發展規劃,對準入門檻也有了明確規定。

  “近年來,各地政府都對轄區內的石礦資源進行了整合和重新規劃佈局,關停小型砂石生產企業,建設大型生產企業,保質保量爲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提供砂石骨料,這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現。”胡幼奕介紹,一批大型砂石骨料礦山的建成投產,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大量的砂石骨料,有效遏制了非法採石和非法河道採砂,杜絕了盜挖盜採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爲生態環境的改善做出了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砂石骨料礦山的服務年限比其它礦山短,少則十年、八年,多則二三十年,而且採礦破碎過程全部爲物理作業,如果能嚴格按照設計方案開採,做好降噪除塵工作,除了對開採範圍內的山體外觀造成一定的影響外,對周邊生態環境幾乎不會造成影響。最重要的是,砂石骨料礦山可以完全做到邊開採邊治理,閉坑後也很容易恢復治理。有的砂石骨料礦山開採後通過生態修復,植被覆蓋率遠遠高於原貌,比原來的生態環境更好更優,達到了“開採金山,還一片青山”之目的。

  保衛藍天做貢獻

  砂石骨料既是基礎設施建設的“糧食”,又是地域性很強的產業。作爲低附加值的大宗產品,砂石骨料的運輸成爲至關重要的一環。因爲砂石骨料礦山大都不通鐵路和港口,主要運輸方式爲汽車運輸,這就直接決定了砂石骨料行業是一個“家門口”生意。

  據測算,砂石骨料的銷售半徑一般在100千米之內,如果超過此範圍,砂石骨料會因高昂的運費而變得身價倍增。近年來,一些石礦資源缺乏的平原地區及對砂石骨料礦山禁採的地方,砂石骨料甚至賣出了“煤炭價”還一貨難求,許多商混攪拌站無料可用,重點工程及居民小區建設不得不停工。一些原來簽訂工程合同的施工方,因砂石骨料價格的大漲而血本無回、負債累累。

  更重要的是,如果就近規劃建設砂石骨料礦山,還有利於藍天保衛戰。據測算,運輸砂石按標準載荷計算,100千米每噸耗油2.5千克。如果一個城市每年消耗砂石7000萬噸左右,按運輸距離100千米~200千米計算,每年僅運輸砂石消耗的柴油達17.5萬噸~35萬噸,由此帶來的霧霾會急劇增加。而如果就近開發生產,運輸距離近,可以有效減少大氣污染。

  去年冬天,某地在藍天保衛戰中,就以砂石骨料礦山粉塵大、污染環境爲由,責令境內所有砂石骨料礦山一律停產幾個月。工程進度不能耽擱,本地又沒有砂石骨料,許多施工企業不得不從鄰省購買砂石骨料以解燃眉之急。一輛輛滿載着砂石骨料的大型運輸車輛,冒着黑煙從高速公路上源源不斷地奔向當地,當地的大氣質量自然好不了。

  “砂石生產屬物理加工,主要產生粉塵,不產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污染因子。從外地運輸砂石,環境污染主要是在物流運輸。大氣污染了,周邊的生態環境就會嚴重損壞。雖然這種污染是隱形的,其實是巨大的、範圍廣泛、長久的傷害。”胡幼奕說,另一方面,如果各個城市都不開石礦,又能從哪裏去購買砂石呢?砂石運輸半徑很小,是區域性很強的產品,各地應該因地制宜規劃建設砂石骨料礦山,這也是減少大氣污染、改善生態環境的客觀需求。

  脫貧攻堅做奉獻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到:“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因地制宜,結合當地資源優勢,通過扶持和發展一批礦山企業,變資源優勢爲經濟優勢,實施生態扶貧,才能做到“精準扶貧”、從根本上脫貧。

  許多砂石骨料礦山位於貧困山區,技術含量不高,對工人的標準要求低,正好可以吸收當地村民就業。《中國礦業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在砂石骨料礦山上班的工人都是家距離礦山不超過10千米、缺乏一技之長、亟待通過就業來脫貧的當地村民。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砂石骨料礦山在履行環保責任的同時,對促進地方經濟健康有序、可持續性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爲改善礦區和周邊村民生產生活條件、支持地方建設做出了貢獻。

  “現在的砂石骨料礦山,都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積極主動參與扶貧幫困、建校修路等各項社會公益事業,有的還資助當地貧困大學生,有的還定期慰問貧困戶,有的甚至還設立了貧困基金專門支持當地的扶貧事業,爲礦地和諧、精準扶貧做出了貢獻。”胡幼奕表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