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另两个有力佐证(成书时间上)就是,书第62回,史湘云在行酒令中提到只有清乾隆时期才有的《时宪书》,这就说明了红楼成书必在乾隆时期,若是按照某些所谓研究者的说法,作者若是曹的叔伯辈或是吴梅村、孔尚任、洪升等其他什么(明末清初时)人,首先在时间上就都被排除了。在其书中诸多人物都能找到当年在曹家的原型人物,而钗、黛(并无原型)分而写之,实则合一,而最重要的“原型”人物(女一号)其实是史湘云(即曹雪芹表妹,李煦之孙女李湘云,后与曹雪芹重逢以后化名脂砚斋)。

泣血红楼:正说曹雪芹与《红楼梦》第8章 黄叶著书

爱新觉罗·敦诚是曹雪芹的好朋友,字敬亭,号松堂,努尔哈赤第十二子阿济格之五世孙,著有《四松堂集》等。乾隆二十二年,敦诚写诗《寄怀曹雪芹霑》寄给曹雪芹。其诗云:

少陵昔赠曹将军,曾曰魏武之子孙。君又无乃将军后,于今环堵蓬蒿屯。

扬州旧梦久已觉(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且著临邛犊鼻裈。

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当时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

接罹倒著容君傲,高谈雄辩虱手扪。

感时思君不相见,蓟门落日松亭樽(时余在喜峰口)。

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

“黄叶村”今在北京香山,具体地址不详。正因曹雪芹的相关史料缺乏,以及曹家后来败落之后也再无什么官方的印记,所以历来对于曹雪芹的著作权红学界有争议。

不过,我一直坚持认为至今还在质疑《红楼梦》作者不是曹雪芹的,是哗众取宠!“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苦不寻常,字字皆血”,曹雪芹于悼红轩中如是说。身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作家,余感同身受。

泣血红楼:正说曹雪芹与《红楼梦》第8章 黄叶著书

而张爱玲说,恨红楼未完,实人生憾事。其实我愿意相信书绝大部分其实是写完了的,在脂砚斋的批文中也多有提示后部分的情节。比如《红楼梦》第25回一条眉批,就特笔写出——

《狱神庙》五六稿,为借阅者迷失。叹!叹!

只是天妒英才,曹雪芹四十八岁就贫病而死。所以最后没有来得及编修和定稿,手稿后面的部分就散失了,须知当年都是以手抄本开始流传的,且是写一部分就被传阅一部分,至今保存下来的多个版本也是残缺不全的。

而现在的通行120回本《红楼梦》为乾隆五十年前后,高鹗所续、程伟元出版,但后四十回严重违反了曹雪芹的原笔原意,且对原作作了很多删改。所以,读红楼笔者建议还是阅读脂批版的80回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曹雪芹人生的后期居无定所衣食不保,能够写完前八十回且能流传后世已是不易。只有脂砚斋无怨无悔的陪伴在他身边,编辑、审阅、批评、修改、誊抄,甚至有些回目就是由其执笔的。

一部没有完结的《红楼梦》不是憾事,而是幸事,一百多年来红学学者及爱好者笔耕不辍争论不休,不正是其残缺的价值所在吗?但我们要研究的始终应该是文本本身,而不是其他的(笔者十分怀疑很多所谓研究者到底完整读过脂批版红楼否?)。

泣血红楼:正说曹雪芹与《红楼梦》第8章 黄叶著书

在《石头记》庚辰本第75回回前,脂砚斋就批云——

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前七十五回),缺中秋诗,俟雪芹。

后面还有空着的两行方格,这是回目中内容还有待商榷(今本直接补齐了),原文是“(贾宝玉)呈于贾政看,道是——(无诗句)”此样的痕迹还有不少,在原抄本中。这也证明了曹雪芹写书的严谨,与由于生活的艰辛而不能一气呵成的情形。

可叹!曹公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古典小说巅峰巨作,她是中华文化的名片。所以,曹雪芹的著作权是毋庸置疑的,只是在一些细节、版本上有些出入。

曹雪芹本名曹霑,应为曹寅之孙、曹颙之子,其母马氏。曹颙病逝后,曹頫是过继到曹家继任江宁织造的,他也便成了曹頫的继子。这是我的看法。红学界尚有争论。

在其书中诸多人物都能找到当年在曹家的原型人物,而钗、黛(并无原型)分而写之,实则合一,而最重要的“原型”人物(女一号)其实是史湘云(即曹雪芹表妹,李煦之孙女李湘云,后与曹雪芹重逢以后化名脂砚斋)。有人就觉得《红楼梦》作者就是脂砚斋。脂砚斋和畸笏叟应是同一人,皆为笔名。但脂砚斋只是批评者,并非作者。

泣血红楼:正说曹雪芹与《红楼梦》第8章 黄叶著书

我更推断、相信脂砚斋就是书中史湘云的生活原型(见于《曹雪芹传》及《齐白石传》),在和贾宝玉的生活原型即曹雪芹同历磨难之后惺惺相惜转而相依为命,彼此惺惺相惜,用尽生命里的最后十余年时光著就这部辉煌大书。

《石头记》庚辰本第22回,写到贾母特为宝钗过生日唱戏,有一眉批就写道——

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今知者寥寥,宁不悲夫!

此回书只薛姨妈、史湘云、宝钗是客,余者都是自己人。在贾母上房也无男人。“脂砚”执笔是因为凤姐不识字,这里明确告诉读者,脂砚就是“事中人”,也是女儿身。她与曹雪芹共历了“梦幻”,此后只一盏银灯,彻夜批书,伴之流泪!

还有“研究者”认为,红楼是曹雪芹的长辈(叔伯,比如曹頫)写的,曹雪芹只是进行了整理。因为一些细节(如省亲等)他没有经历过,明清两朝封建等级特别严格,如果不是亲身经历过的,细节不会那么严谨;而曹家抄家时,曹雪芹还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

泣血红楼:正说曹雪芹与《红楼梦》第8章 黄叶著书

我认为你不能拿现代的视角来衡量古人,古人14岁便结婚了!再说诸如苏、王、曹这样的诗书画全才那是几百年才有一个的!我自己也是写小说的,不可能所有写的事都是亲历,也完全能够理解曹公的笔法和用心。再说,小说是小说,曹公家史是家史,也不能完全等同起来。

曹雪芹是13岁时跟随曹頫回到北京的。被抄家到京之后也并非就潦倒了,还算是衣食无忧。至少有十年光景还是过得去的。在这十年里他也曾结交宗室(他本身就是皇亲国戚,尤其是乾隆继位之后,放宽了对曹家的惩治,基本上既往不咎了),所以在素材搜集上没问题。

在隐居西山以后,大约在其30岁时(乾隆十年前后)开始写红楼,初次成书(前六七十回开始流传出去)于乾隆二十年前后。在此期间他也曾返回南京访问亲朋故旧。所以,写出这些看似不可能的内容不足为奇。

曹寅有两女(其姑妈)都嫁入皇族,一位是平郡王纳尔苏之王妃,另一位为废太子胤礽侧妃(一说为姻亲李家,李煦之女)。而前者曹佳氏生子福朋(其表哥)也对曹雪芹在后期多有帮助和庇佑。

泣血红楼:正说曹雪芹与《红楼梦》第8章 黄叶著书

再者,在康熙年间,曹家曾四次接驾,可以说盛况空前,曹雪芹那时虽幼但也应该是留有记忆的(至少是听其父辈屡屡提起)。前文我也提及,其实这些也都“幻化”到了《红楼梦》里。

如第16回,元妃省亲前王熙凤与赵嬷嬷的一番对话,江南的甄家独他家接驾四次云云,已是很清楚明白的告诉读者,这红楼里的故事是与曹家当年的盛况相关联的。我也是写作者,其实很能够理解,文学艺术虽来源于生活不假,但最重要的还是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

其实,答案就在书里。很多人大概都是没有仔细读过《红楼梦》的。再举一简单例子说明,书第54回,贾母和众人看戏,点了几出戏,其中有一个《续琵琶》,并和《西厢记》、《玉簪记》并列,于贾母口中言出。然而,这个《续琵琶》是个很生僻的小戏,也没有公演过。后经周汝昌考证为曹寅(曹雪芹祖父)的作品,仅在曹家私家演出过。

这也从另一角度证明了曹雪芹的作者属性。我很能理解为何曹公要这么写。因为虽说人物、情节是虚构的,但作为作者会有意无意的把一些自己记忆中真实的东西糅合进来,这可以称之为“逗漏”(也是脂砚斋第一回就言明的“间色法”写作笔法),既是表明小说的写作背景,也是在告诉读者,其实,我写的是与曹家有关的事(但不明写,都是暗写)。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仔细去阅读。

泣血红楼:正说曹雪芹与《红楼梦》第8章 黄叶著书

但是,曹雪芹不得不隐晦的去写。这既是一种写作手法,也是在保护自己。但是著作权是毫无疑问的。另两个有力佐证(成书时间上)就是,书第62回,史湘云在行酒令中提到只有清乾隆时期才有的《时宪书》,这就说明了红楼成书必在乾隆时期,若是按照某些所谓研究者的说法,作者若是曹的叔伯辈或是吴梅村、孔尚任、洪升等其他什么(明末清初时)人,首先在时间上就都被排除了。

另,《红楼梦》第18回描写了元春作为贵妃省亲时的仪仗。其中,有一种仪仗叫做“曲柄七凤金黄伞”——

少时便来了十来对,方闻得隐隐细乐之声......然后一把曲柄七凤金黄伞过来,便是冠袍带履。又有值事太监捧着香珠、绣帕、漱盂、拂尘等类......

这把“曲柄七凤金黄伞”恰好也可以证明《红楼梦》的成书绝对不早于乾隆初年。因为在乾隆初年之前,清代皇贵妃、贵妃的仪仗使用的都是红缎七凤曲柄伞。正是在乾隆初年,皇贵妃、贵妃原来使用的红缎七凤曲柄伞,才被改成了金黄色的七凤曲柄伞。

不精读红楼,则不能理解曹公“字字皆是血”的真正含义。主要还是因为清朝文字狱太厉害了,否则曹公也不用这样云山雾罩了。

泣血红楼:正说曹雪芹与《红楼梦》第8章 黄叶著书

其实,曹雪芹在北京被圈禁(曹頫被“枷号”期间,曹雪芹也被曹頫关禁闭,避免他外出生事)时期就已经写了《风月宝鉴》(可算作《红楼梦》底稿或初稿,回目不多),也就是王熙凤毒设相思局那些故事。

他即便是再加工、续写,也是原创。可能借鉴了一些别人的家史故事、人物片段(如姻亲李家、杭州织造孙家、隆科多、年羹尧等)作为蓝本、素材。但不代表他就是一个“小编”。

我写小说,也会删改、修撰,但不是修改别人的作品。这一点,从写作者的角度来讲很容易理解。很多人怕是中了第一回曹雪芹那一番叙述书之来源的“毒”了。来看看甲戌本是怎么写的——

......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至脂砚斋甲戌钞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直书明白无疑,作者就是曹雪芹(是不是曹家雪芹,自去读敦诚、敦敏诗,不再赘述)。实际上,曹家败落以后,到了乾隆二十年,曹雪芹已经形同草民了,本名曹霑都无人知晓了,遑论雪芹?故此在作者一项上,反而不必顾忌。

脂批也直言:“作者狡猾之甚,若云作者批阅增删(抹黑曹公者就借此说这又是一非原创之证,实则大谬!),然后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是谁撰?”至于“增删”、“分章”等语也是实写,就如同我这本文集,分为十九个章节,其意思是一样的。

泣血红楼:正说曹雪芹与《红楼梦》第8章 黄叶著书

其实,有多少是真正的红楼研究者?又拿出了多少可以使人真正信服的理由?大多都是依据一些史料(甚至是道听途说)就开始意淫、攀扯罢了。

但历史也都是人写的,关键是自己的理解和判断。不要人云亦云。诸如吴梅村说、洪升说、明珠说、纳兰说、反清复明说等等哪一条又是能站得住脚的?我相信,如果你真正精读了红楼文本本身(含脂批),便不会再有这样的疑问。

我想英国人是永远不会质疑《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不是莎士比亚写的。这个话题其实由来已久了,往浅了说是哗众取宠,拿红楼博眼球;往深了说,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没有民族性,对于自己的文化精粹毫无敬畏之心,可以说是数典忘祖。也是,为了仨瓜两枣就不惜诋毁名著作者,可恨至极!

中华文化竟何如?四库难知万卷书。

孔孟不知曹子妙,莲花有蛇泪凝珠。

中华文化此中含,言笑北环味自耽。

若能获麟同绝笔,春秋舌拙色应惭。

——周汝昌《曹雪芹传》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张锋编撰 己亥夏写于启东翠彧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