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尽管洋泾浜英语现在已经不再被使用了,但还是有一些特点遗留了下来,譬如孙中山现在正式的英文名叫Sun Yat-sen,这英文名取自他的字 ——逸仙。尽管我们不知道孙中山正式的英文名究竟是何时确定下来的,但可推断与当年洋泾浜英语的影响有一定关系。

前阵子有个网红的微博上了热搜:


古代人是如何学英语的?怪调英语跟咱们小时候都差不多

于是一个给历史人物起英文名的蛇精病贴火了起来,网友们脑洞大开写了各种段子,比如:

汉文帝有一天穿越到了一个世界,遇上一个人居然是汉武帝。汉武帝走过来跟他打招呼:"Hi,Wendy!"汉文帝也笑着回应他:"Hi, Woody!"

古代人是如何学英语的?怪调英语跟咱们小时候都差不多

怪调英语

早在中国翻译体系建立之前,19世纪中国沿海通商口岸就非常流行一种怪调英语——“洋泾浜英语”

洋泾浜是英法租界上的分界河,也是上海县城到英租界的必经之地。

古代人是如何学英语的?怪调英语跟咱们小时候都差不多

洋泾浜虽窄,但两岸繁华又热闹

1845年,上海租界设立后,上海商人为了争取与外商直接打交道纷纷学起了英语,而原来在香港、澳门、广州以及南洋的洋行也纷纷到了租界。为了和外国人沟通,他们只懂得一些粗通的英语,于是在洋泾浜附近出现了一种语法不准,带有中国口音的英语,也就是“洋泾浜英语”(后来已不限地域,泛指所有怪调的中国式英语)。

一些出版商也乘机赶印了一种以中文读音注音的英文速成手册。

古代人是如何学英语的?怪调英语跟咱们小时候都差不多

洋泾浜英语最早的词汇手册要属《红毛通用番话》,只有10页、收录的词汇甚至不到400个单词。随着中西往来日益频繁,需求量增加,开始出现了词汇刻本,收入的词汇和短语高达3000个左右。鸦片战争之后又有了新的突破,唐廷枢编的《英语集全》所包含词汇量高达6000以上。

这些速成手册收录的都是一些基本的、生活化的词。

来叫克姆(Come),去叫谷(Go)是叫也司(Yes),勿讲拿(No)一洋元叫钿温得拉(One Dollar)

洋泾浜英语最大的特点就是只有口头形式,没有正规的书面形式,因为洋泾浜英语是说汉语和英语的人们在交往中形成的,所以基本上没有统一的形式和规范、变体很多,而且没有语法。

“我不能”被说成“My no can”“我们什么也不要”说成“My no wants”

其次,洋泾浜英语与地域的联系很紧密,一开始洋泾浜英语多以广东地方的发音为准,以后随着宁波商人的大量涌现,逐步以宁波方言发音来注音。

(以下句子需要沪语或宁波官话发音才能辩明意思)清晨见面谷猫迎, (good morning)好度由途叙别情。(how do you do)

尽管洋泾浜英语现在已经不再被使用了,但还是有一些特点遗留了下来,譬如孙中山现在正式的英文名叫Sun Yat-sen,这英文名取自他的字 ——逸仙。我们可以注意到,孙中山名字的英语拼法并非汉语拼音、也不符合普通话的发音,其实这是粤语读音。尽管我们不知道孙中山正式的英文名究竟是何时确定下来的,但可推断与当年洋泾浜英语的影响有一定关系。

正规的汉英译名法

那么,按照正规的方法,古人的姓名究竟该如何翻译呢?

首先,按照正规的汉语拼音,将姓与名分开拼写,首字母大写。如:

朱/熹:Zhu Xi李/白:Li Bai

若是单姓双名,首先姓的拼音字母需大写,名的第一个拼音字母需要大写,并且与后一个拼音连写。如:

蒋/介石:Jiang Jieshi李/清照:Li Qingzhao

若是复姓单名的话,姓需要连写(不需要加连字符),姓名两者首字母大写。如:

欧阳/询:Ouyang Xun 夏侯/渊:Xiahou Yuan

同理,复姓双名便同时将其姓与名的拼音字母连写,别忘了首字母同样要大写。如:

司马/相如:Sima Xiangru上官/婉儿:Shangguan Waner

现代人的英文名字,与古人一样使用汉语拼音翻译。如果你自己有英文名字,一般会加在姓氏前面,而名字可根据喜好选择保留与否的。如:

周杰伦 Jay Chou成龙 Jackie Chan

现在总算知道古人名字的正规译法了吧?一个由中译英的名字,可是一段历史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