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養老問題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和諧幸福,是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本報綜合瀋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數據、瀋陽市民政局數據、《老齡藍皮書: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2018)》等多份數據報告,綜合分析瀋陽市養老服務現狀。

截至2017年底

瀋陽市建成區域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51個

新增養老牀位4186張

新增30個社區日間照料站

總數達750個

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機構199個

社會化牀位4.14萬張

老年人旅遊計劃

未來一年明確有出遊計劃13.1%

未來一年有可能有出遊計劃9.1%

老年人上網進行的各種活動比例

84.8%

看新聞

35.2%

看影視劇

玩遊戲

20.8%

聊天

13.2%

炒股票

12.0%

購物

瀋陽企業退休人員

月平均養老金“十三連漲”

截至2017年底

瀋陽市

老齡人口比重

達到24.3%

截至2017年底,瀋陽市老齡人口比重達到24.3%,到2018年年初,在瀋陽的戶籍總人口中,60歲以上的人口有190.9萬人,相當於每4個瀋陽戶籍人口中就有一位是老年人。預計到2020年瀋陽市老齡人口比重將達到27%。

瀋陽市企業退休人員2017年月平均養老金爲2479元,瀋陽市企業退休人員月平均養老金已經連續十三年上漲,金額漲幅近五倍。

企業退休人員月平均養老金

年份金額

2005年538元

2006年693元

2007年808元

2008年928元

2009年1060元

2010年1210元

2011年1378元

2012年1608元

2013年1778元

2014年1972元

2015年2180元

2016年2315元

2017年2479元

瀋陽信息化養老成爲新趨勢

截至2017年底,瀋陽市建成區域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51個,新增養老牀位4186張,每個區域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輻射3-5個社區,爲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潔、助行、助醫等十餘項服務;新增30個社區日間照料站,總數達750個,其中186個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站實現了社會化運營。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機構199個,社會化牀位4.14萬張。在瀋陽仍有90%以上的老人選擇居家養老,居家養老是指以家庭爲核心、以社區爲依託、以專業化服務爲依靠,爲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爲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利用信息化手段作爲居家養老的平臺,讓老人坐在家裏就能享受到包括送餐、助浴、家政、維修、康復護理、心理諮詢、法律諮詢、精神慰藉等多項上門服務。以和平區養老服務信息化平臺爲例,和平區老人數量達到15萬人,老人基數較大。和平區老年人中與配偶居住的佔絕大多數,共有71%左右;其次是與子女同住的,佔比只有19%左右;獨居老人佔比並不在少數,共有9%左右。

老人通過信息化平臺,在家撥打電話就可以一鍵接通,接受上門服務。目前,和平區養老服務信息化平臺呼入量達1666通,完成養老服務317單,開展入戶關懷1500餘次,服務老年人6000餘人次,開展60多場社區活動。老年人在服務需求中,對於體檢的需求比例最大,其次是打掃衛生、理髮、陪診,所佔比例也在多數,隨後是餐飲配送、保姆和日用品配送方面的需求。

銀髮經濟將成爲商業“藍海”

隨着城鄉老年人收入平穩增長,照護服務、老年旅遊、網絡消費已成爲時下老年人消費新熱點,“銀髮經濟”正在不斷興起。數據顯示,13.1%的老人明確表示未來一年有出遊計劃,9.1%的老年人表示有可能在未來一年外出旅遊,由此來看,老年旅遊的比例仍將逐年攀升。近年來隨着旅居養老、候鳥式養老的不斷興起,也極大地拓展了老年旅遊的方式。5%的老年人在生活中經常上網,在城鎮老年人中這一比例爲9.2%,農村老年人上網的比例爲0.5%。女性老年人中使用互聯網的佔3.6%,男性佔6.6%。其中低齡老年人網絡消費的比例最高,高達12.7%。可以預見的是,網絡購物的實現不僅大大方便了空巢或者獨居老人,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消費能力也將不斷隨之提高。

從年齡上看,60~64歲的老年人有7.9%使用互聯網,65~69歲的老年人有5.4%使用互聯網,70~74歲使用互聯網的老年人佔3.9%,75~79歲佔2.5%,80~84歲佔2.0%,8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佔0.8%,總計5.0%的老年人使用互聯網。表明城鎮低齡老年人是使用互聯網的“主力軍”。隨着自評健康狀況、經濟狀況的下降,老年人上網的比例隨之下降。老年人上網進行的各種活動比例由高到低依次爲看新聞84.8%,看影視劇35.2%,玩遊戲27.1%,聊天20.8%,炒股票13.2%,購物12.0%。

瀋陽日報、沈報融媒記者杜夢雅

宏坤製圖、製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