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七分考,三分報”,高考結束後,如何才能利用好分數考上理想的大學和專業,全靠志願填報,而且時間短,任務重,要想在五六天的時間將2000多所高校和500多個專業搞清楚是不可能的,所以提前瞭解高考志願填報的相關知識對考生和家長至關重要。

首先來對於高考報考時的幾個名詞進行一下解釋

1.院校投檔線

省招生主管部門根據考生志願填報的分佈情況,按照志願院校規定的比例確定向志願高校投遞考生電子檔案的最低分數,這個分數就叫投檔線,相對於院校來說又叫提檔線,又稱調檔線、進檔線。

值得注意的是,考生高考成績總分達到了錄取分數線是具備了填報志願的資格,但填報了志願未必達到某志願院校的提檔線,如果達不到,電子檔案不能投放,就參加不了該志願的錄取。由於每個院校所報考生的人數不同、考生分數分佈不同,投檔線也就各不相同。

2.投檔比例

即調檔比例,是指某一院校在江蘇省調閱考生檔案數與院校招生計劃數之間的比例。實行平行志願投檔模式的地區,院校的投檔比例一般在105%~120%,並在各院校的《招生章程》予以公佈。

例如,一本批次的某高校在某省當年招生計劃爲100人,公佈的投檔比例爲110%,那麼,省級招生部門在錄取投檔時,在生源充足的情況下,則要向該校投檔110人,供高校擇優錄取。該省招辦向該高校首次投檔,其中第110人的分數,就是該校當年在該省的調檔線。這110人經該高校按各個專業全面考覈後,選擇錄取其中的100人,其第100人的分數,就是該校當年在該省的實錄線或叫最低錄取線。

一般來說,實錄線≥調檔線≥省控線。

3.專業級差

專業級差就是院校在安排考生錄取專業時,按照《招生章程》公佈的一個或幾個分數值確定考生所錄取的專業,這個分數值叫專業級差。

比如今年上海財經大學在招生章程中規定:設置專業分數級差,專業級差分依次爲3、3、1、1、1分,即當考生第一志願專業不能錄取時,將該考生高考分數減去3分,看是否滿足第二志願專業錄取條件,如果第二志願專業還不能錄取,那麼,再將該考生高考分數減去3分,看是否符合第三專業錄取條件,依次類推直到最後一個志願專業。

4.大小年現象

是某些院校在歷年招生錄取中,報考人數(批次最低控制線上)很不穩定、起伏較大,引起該校錄取線較大幅度波動的趨勢。

接下來我們對於報考中的平行志願錄取規則進行解讀

平行志願錄取規則即分數優先,遵循志願,一輪投檔。

分數優先:首先將所有考生分文科和理科類,按投檔分從高到低位次排列。投檔檢索時,先從最高位次考生志願檢索。

遵循志願:檢索時按考生填報排列的院校順序依次進行的,當考生的投檔分符合首先被檢索到的院校投檔線時,該生即投到該院校,由高校擇優錄取,考生檔案一旦投出,即不再檢索該生的其它志願。

一輪投檔:因考生所填報的志願是平行的,故投檔檢索只能進行一輪。如果考生因幾個平行志願均未滿足院校條件而未被投檔,或投檔後由於某種客觀原因被退檔時,可以參加同批次徵求志願或下一批次的投檔檢索。

平行志願可能後果

由於平行志願一輪投檔後不可能補投。所以會出現退檔、脫檔、滑檔現象,下面爲大家一一解釋。

1退檔

(1)政策性退檔

投檔比例暗藏風險。高校招生實行按比例投檔的辦法,這種錄取政策就意味着考生達線未必被錄取,也就是說上線考生存在虛額。一般在省控線10分以內的“邊緣生”需要格外謹慎。

對策:①“邊緣生”儘量選擇哪些往年首輪投檔不滿額的院校。②專業上不要過分挑揀並儘可能服從調劑。③所報考的院校要保留出一定的分數餘量。④不能用錄取院校的最低分來判斷是否能達線。

(2)身體條件

考生對所報院校的《招生章程》中要求的報考資格、學校情況及專業要求等相關內容不瞭解,盲目填報,身體條件不符合所報院校或所選專業的標準。

對策:熟悉體檢標準和特殊院校招生錄取條件,避免誤闖“紅燈”。

(3)所報專業相關科目成績偏低

許多高校招生不僅要求總分達到錄取分數線,並且對所報專業相關科目的成績也有一定的要求。如醫學類專業對化學、生物科目的成績要求較高。

對策:報考時一定要看清楚所報院校的要求。

(4)過高估計自身實力只選“三熱”高校

考生在填報時只重視對熱門地區的重點院校與熱門專業的選擇,而忽視或放棄對一般院校的填報,造成重點院校一旦失利,全盤皆輸。

對策:注重對一般院校和相近專業的填報,選好保底院校。

(5)過分重視專業,不服從調劑

考生專業要求較高或不服從調劑(或不填寫),造成進檔後被退檔的風險。這是高分落榜和進檔後被退檔主要因素。

對策:①專業志願一定要“服從調劑”。②專業志願冷熱搭配要適度。

即使是同一院校不同的專業取分高低,不能全報熱門或高分專業,要保持專業志願間要有一定的差距。如對專業沒有什麼特殊要求,最好填上“同意調劑”。

2脫檔

脫檔是指學生一所學校都沒有投進,在現在考後填報中發生的幾率已經大幅度降低,以往主要出現在學生太過自信,只掛不保,結果直接脫靶。

3滑檔

滑檔即“高分低校”,也就是第一志願沒掛上之後,後面志願梯隊沒有把握好,直接滑落到一所比較低的保底校。平行志願所報的幾所院校切忌“扁平”,院校之間要有梯度。

近年來,各種關於報考的概念不斷出現,平行志願、單獨招生、排名位次......導致考生和家長對這些概念一知半解、似是而非。大部分家長對於志願填報還處於傳統理念:填報專業可只盯熱門!認爲平行志願就沒有風險!

以下是常州第一志願莊老師整理的填報志願時最常出現的六大誤區,趕快看起來,填報時千萬要避開!

1不仔細看招生章程

填報志願別冷落了招生章程

按照教育部的有關規定,“招生章程主要內容包括:高校全稱、校址(分校、校區等須註明),層次(本科、高職或專科),辦學類型(如普通或成人高校、公辦或民辦高校或獨立學院、高等專科學校或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等),在有關省(區、市)分專業招生人數及有關說明,專業培養對外語的要求,經批准的招收男女生比例,身體健康狀況要求,錄取規則(如有無相關科目成績或加試要求、對加分或降低分數要求投檔及投檔成績相同考生的處理、進檔考生的專業安排辦法等),學費標準,頒發學歷證書的學校名稱及證書種類,聯繫電話、網址,以及其他須知等。”

由上述可見,招生章程是考生了解各高校招生政策的主要途徑,是填報志願不可或缺參考資料。

2全部填報熱門、緊俏專業

“冷熱”結合對考生更有利

考生在選擇專業時,經常會存在一個誤區:盲目擁擠熱門專業。第一志願莊老師也經常收到提問“今年什麼專業熱”,“什麼專業是好專業?”,實際上專業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冷熱的差異。

盲目報考熱門專業,對考生長遠發展非常不利。

首先,熱門專業分數高,競爭激烈,如果成績不太突出,競爭實力並非很強的學生在擠熱門專業時,容易落榜。即使僥倖被院校錄取,由於熱門專業里人才濟濟,自身實力不是很強的話,在就業選擇和以後的工作中也很難佔得優勢,搶得先機。

正確的做法應是選擇“熱門專業”而又不忽視“冷門專業”,“冷熱”結合對考生更爲有利。

3只憑名稱來選擇

有些專業雖然名稱相似,實則存在很大的差異

考生在選擇專業時的另外一個誤區是,喜歡憑着專業名稱來選擇專業,而對專業內容一概不知。實際上,不同專業之間所學的課程、發展方向的差異是非常大的。有些專業雖然名稱相似,但實則存在很大的差異。

4不服從專業調劑

服從調劑可以增加被錄取的機會,但可能被不喜歡專業錄取

當考生在報考某院校時分數不佔優勢(達到院校提檔線,但不夠所報專業的專業錄取線),填寫“不服從專業調劑”就意味着學校將會作退檔處理。

每年高招錄取過程中,都有相當一部分考生在填報志願時,專業志願沒有拉開梯度,或全部填報熱門、緊俏專業,且不服從專業調劑而落榜。

對待是否服從所報院校的專業調劑,考生要統籌考慮。服從調劑可以增加被錄取的機會,但也要做好被不喜歡專業錄取的準備,甚至有可能與報考初衷相差甚遠。但若不服從專業調劑,則有可能失去了進入這個學校的機會。

5填報志願只是家長的事或者只是孩子的事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學,而且最好能進名牌大學讀書,這種願望會在孩子填報志願的問題上充分表露。

有些父母主觀決定考生的志願,忽略孩子的興趣、愛好,導致父母與孩子之間在填報志願的問題上分歧很大,給孩子造成不小的壓力。

還有的父母很信任孩子,完全把志願填報的事情交給孩子,認爲這只是孩子的事。

其實在填報志願的整個過程中,孩子應該提供想法,而父母是參謀,共同來決定如何志願填報纔是最科學合理的。因爲考入什麼樣的學校,上什麼專業,將來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上大學的是孩子,而不是父母。如果父母代爲選擇的專業孩子不喜歡,甚至一點興趣都沒有,將來上大學就會造成一個被動狀態,學習積極性會受到打擊。

但是孩子畢竟在校學習爲主,對社會的認知不足,父母閱歷豐富,有社會經驗和實際經驗,很多問題看得比較透。而且作爲父母關心孩子的未來發展,參與到志願填報中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應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見。

6按照往年錄取分數來填報

高校錄取分數線存在波動

“老師,今年xx學校最低錄取分數線多少啊?”“我這個分數,能上xx學校嗎?”在每年的高考志願填報期間,分數是考生和家長們諮詢莊老師最多的題目。家長會把分數誤當成衡量的“尺子”,拿孩子的分數“對號進座”。

實際上,高校的最低錄取分數線是自然形成的,錄取結束前誰都無法準確知道。

另外,高校的錄取分數線存在波動,有的還有“大小年”現象,即一年高,一年低。可是目前大多家長還是採用"簡單分數法、兩線差分法",跟隨分數變化大,準確性根本不夠!

面對衆多高考大軍的激烈競爭,如何才能讓升學更有保障?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來做,現推出高考志願“遠大前程計劃”幫助廣大學子在高考志願填報的過程中不落榜、不退檔、不浪費分數、分擔家長風險,爲考生選擇最合適的院校與專業,進入他們心目中的夢想學府。

現場諮詢: 常州新北區中央花園8-8,8-9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