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位子》,直击中国教育的痛点!

今年春晚最受大家喜欢的节目,莫过于沈腾的小品《占位子》。

网友们都对这个节目有着很深的喜爱~

节目中,几个家长为了给孩子抢座位明争暗斗,争斗过程中让人捧腹大笑。

同时,笑完了,又有着对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的深刻反思。

01不能光指望学校和老师家长的陪伴也很重要

一个“糊涂”的爸爸,在班里帮儿子抢“最好”的座位。

可抢到最后才发现,自己走错了班。

《占位子》,直击中国教育的痛点!

原来,他只记得给儿子抢最好的,却根本忘了儿子上几年级。

最后,他反思道:“把什么都给孩子抢到最好的了,孩子就能好了?”

孩子的教育,不能光指望学校和老师,家长的陪伴也很重要。

《占位子》,直击中国教育的痛点!

02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说起陪伴孩子,确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家长为了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而在事业中投入太多的精力,回到家孩子都睡了,总是见不到孩子,感情都生了。没有时间,怎么陪呢?

确实,能腾出时间是陪伴的前提,但是时间少也有时间少的陪伴方式,因为高质量的陪伴不是靠时间砸出来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交流。或许,在孩子3岁之前,亲密的肢体接触比较重要;但随着孩子长大,家长与孩子精神上的交流更为重要。

只要父母都是努力认真生活的人,他们的生活态度自然会影响到孩子,这就是一种高质量的陪伴。

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应该建立在尊重、平等、坦诚等态度的基础上。

有的家长虽然表面上看来付出很多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但因为对“陪伴”的目的思考得不够清晰,对自身角色定位不明确,结果“陪伴”变成了“监管”,“家长”成了“管理员”,这样的陪伴其实是有反作用的。

《占位子》,直击中国教育的痛点!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种“监管式”陪伴模式下成长出来的孩子,在自主规划、学习反思、提升挑战等方面的能力,肯定是远低于同龄人的,就算家长“陪”着他闯过了小升初、初升高,最终把他送到了名校,家长就能高枕无忧了么?

恐怕未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我们都懂,但恰恰因为“陪伴”的时间足够长,离孩子足够“近”,容易将目光聚焦在他某一时段的成绩或表现而“短视”。这时候,家长还需要反思自己陪伴的目的:陪伴最终是为了放手,让孩子在感受到亲情纽带的同时,培养出良好的习惯,通过自主思考和努力,走向自己美好的未来。只有想清楚这些事,才能更好地陪孩子吧。

不少父母坚持随意而轻松的心态:只要有结婚证,就可以生孩子;只要有能力生孩子,就有能力教育孩子。部分父母甚至认为:任何成人都可以教育孩子,祖父母可以教育孩子,保姆也可以教育孩子。许多父母往往直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成为“问题学生”,才开始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感到惊恐。

农民种庄稼,光靠爱,不行,只有懂种庄稼之道才有好收成;教育孩子,仅有爱,不够,只有懂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有好未来。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03家长要记住这几句话

《占位子》,直击中国教育的痛点!

1. 生了孩子,你就不能“退货”

教育孩子是人类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学问。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怀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无论父母事业上多么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失败带来的后果。把天才培养成庸才,是对家庭和人类文明的犯罪。把孩子教育成功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也是你一生最重要的成功。

2. 重新认识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

母性之爱:德行礼仪、品格气质。母亲在孩子的婴幼、少儿阶段影响巨大。

父性之爱:方向性引领和理性作为。伟大的父亲,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

规律:孩子成长需要的母性之爱呈递减趋势,父性之爱呈递增趋势。

中小学衔接阶段是孩子成长的浪漫阶段的结束和精确阶段的开始;是由母爱为主向父爱为主的过渡期。这一时期,母性之爱应该适当减少,父性之爱应该适当增加。

3. 给父母的建议

(1) 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

作为父亲,必须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责任,一定要记住: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与父母一起吃饭的孩子更优秀。

(2)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做父母的,要与孩子一起成长。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父母教育不当造成的。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药”。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范本”。身教重于言教。

(3)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把孩子当人,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孩子,找到与孩子沟通的语言密码,但要注意惜“言”如金。成熟的父母,应该学习儿童教育学、心理学,多看一些家教书刊,了解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和规律,经常与孩子沟通,明白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

(4) 一定要管孩子,关键是怎么管

教育最基本的目的是培养“正常的人”。“一只手”、“一只眼”和“一根筋”教育均不可取。换一种思路教育孩子,努力丰富自己的教育方法。

(5) 做一个懂爱会爱的家长

不少父母爱得糊涂,爱得错位,有时又爱得过分。爱是一门艺术,需要表达,也需要行动。有时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爱要适度,溺爱的结果是伤害。

(6) 不能当众教育孩子

即使孩子做了最糟糕的事情,你要教育他也应该把孩子带回家,当众责骂、殴打,往往后果非常严重。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人的人格尊严,要保护孩子的心灵,做不到这一点,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可言。

(7) 不要完全把孩子交给长辈或保姆

对孩子来说,他极度地渴望爱,又极度地渴求安全感。在爱与安全感两个要素之间,任何一个要素的缺失,都将对孩子的成长构成不可修复的伤害。

(8) 在孩子面前多尊重事实真相

家长和老师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一定要与老师结成同盟军。都要站在孩子健康成长,尊重个性的基础上,凡事尊重事实真相,本着公正,礼仪,规律,规范,是非曲直的观念,协助孩子处理好努力奋斗的关系,人际关系,学习方法适应等问题。不能完全跟老师站在一起对付孩子,也不能只站在自己角度说老师的不是。否则,孩子内部会形成冲突和矛盾,从而用心孩子的心智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