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由楚天都市报联合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专家服务队开设“心理抗疫 专家行动”专栏,该专栏在疫情期间,为大家提供心理援助服务,并带来相关心理健康方面的文章。不妨找一些保护自己和家人健康的方法去尝试,如和家人一起在家里做做运动,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保持正常的睡眠和饮食,以提高自身免疫力、更好地对抗疫情。

疫情当前,为更好地帮助广大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会居民做好个人心理防护,呵护心理健康。日前,由楚天都市报联合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专家服务队开设“心理抗疫 专家行动”专栏,该专栏在疫情期间,为大家提供心理援助服务,并带来相关心理健康方面的文章!

今天的主讲人是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服务队成员、武汉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梁宇颂副教授。

疫情期间谨防替代性创伤

梁宇颂

自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A女士一直呆在家中不敢出门,每天睡醒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手机浏览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发展的新闻。每当看到确诊病例数据不断上升甚至有一家几口都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例,她就不由自主地感到一阵阵心慌......慢慢地,她发现自己每天即使没有做什么事情,也总感觉很累、很疲惫,没有食欲、没有耐性、容易发怒,晚上经常辗转反侧睡不着,有时还会有想哭的冲动。

A女士的这种身心反应,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替代性创伤”。它是由同理心引起的创伤体验,指的是虽然本身没有亲历亲人去世或染上重病等创伤事件,但通过新闻报道、广播、人际交流等渠道获知相关信息,因对他人遭受创伤的同情和共情,而出现的身心困扰等创伤反应。

当我们出现替代性创伤体验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如生理上的头痛、胃痛、食欲不振、睡眠不佳等;亦或心理上的愤怒、焦虑、悲伤、绝望、自责,以至更为严重的症状。

那么,当我们发觉自己出现了明显的替代性创伤体验时,应如何应对呢?

首先,要学会自我保护。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保持身心健康永远是最重要的。无论何时都要坚决做到勤洗手、多通风、不外出、戴口罩,绝不能有侥幸心理。疫情凶险,更需要全社会的同心协力。我们作为普通人,守护好自己的身心健康,为身边人提供一个温暖、安全、稳定的环境,就是对抗击疫情的莫大支持。

其次,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每天不停地刷手机、时刻关注疫情信息,只会让我们的大脑处在“信息超载”的状态,增加我们的焦虑感和无助感,身心疲惫。因此,不妨放下手机,暂时抛开密集的资讯,做一些自己感兴趣或者一直想做却没有时间做的事。例如:阅读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看的电视剧,陪孩子玩游戏,和家人聊聊天,或者学习一门新技能等。让自己在娱乐身心、陪伴家人、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和愉悦感。

第三,学会看到负面情绪背后的积极意义。当你因害怕自己或家人不幸感染而惶恐不安时,我们要看到,其实担忧和恐惧的背后是你对自己和家人健康、平安的在乎及期待。不妨再去想想,如果要满足对自己和家人健康平安的期待,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呢?不妨找一些保护自己和家人健康的方法去尝试,如和家人一起在家里做做运动,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保持正常的睡眠和饮食,以提高自身免疫力、更好地对抗疫情。

最后,要对战胜疫情保持乐观的心态。病毒无情人有情,疫情总会有过去的一天。我们要坚信,随着专业人士的介入,政府保障大众安全的一系列举措到位,疫情可能会加快结束,我们终将会迎来春暖花开、笑脸相迎的那一天!(中国教育在线 楚天都市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