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革命聖地延安,是紅軍長征勝利的落腳點,從1935年10月至1947年3月,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裏生活和戰鬥了13個春秋,領導全國人民奪取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培育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延安精神。影片整體淚點頗多,以四個時空交錯進行的藝術手法,將歷史與現實打通,將觀衆拉近到總理身邊,拉回到那個時空,拉入到總理及延安人民的深厚情感裏,深情畫面接連不斷,持續催人熱淚。

這盛世,如您所願!《周恩來回延安》在甘孜掀起觀影熱潮

康巴傳媒(周磊 記者 李婭妮

1973年6月9日

這是周總理在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次

也是唯一一次回到延安

四十多年後

《周恩來回延安》

上映

這盛世,如您所願!《周恩來回延安》在甘孜掀起觀影熱潮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影故事片

《周恩來回延安》

於本月初正式登陸我州各院線

這盛世,如您所願!《周恩來回延安》在甘孜掀起觀影熱潮

昨(24)日

康定市組織市直機關黨員幹部

走進情歌太平洋影院

通過集體觀影一起重溫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感人歷史

這盛世,如您所願!《周恩來回延安》在甘孜掀起觀影熱潮這盛世,如您所願!《周恩來回延安》在甘孜掀起觀影熱潮

該片

採用影像與鏡頭的方式,類似散文詩的敘事結構,真實還原再現46年前總理回到革命聖地延安的動人場景,弱化情節矛盾、突出情懷人格,是開展黨史黨性主題教育的生動教材以及當今共產黨員的一面鏡子。

這盛世,如您所願!《周恩來回延安》在甘孜掀起觀影熱潮

“影片突破了以往的固有模式,將周總理的內心外化,盡顯共產黨人始終爲人民謀幸福的崇高革命風尚,感人至深。”觀影結束後交流心得,黨員幹部紛紛表示,《周恩來回延安》是一部追思回顧黨的優良傳統、奮鬥歷程的優秀影片,既飽含了對歷史的深切緬懷,又充滿了對現實的美好憧憬,必將激勵我州廣大幹部羣衆堅定信仰、砥礪奮進,繼續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這盛世,如您所願!《周恩來回延安》在甘孜掀起觀影熱潮

據州委宣傳部文化產業和電影科相關負責人介紹,這部紀念週恩來總理誕辰120週年、獻禮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鉅製,在大片扎堆的影市中受到衆多院線的鼎力支持。影片公映後,我州各大影院積極響應、踊躍排片,票價定爲30元。截至目前,德格、石渠、色達、白玉等13個縣(市)每日排片量1至3場不等,其餘各縣也將於本週內放映該片。康定市一影院售票員介紹,近來隨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開展,前來觀看該片的觀衆日漸增多,影院或將爲此延長檔期。

這盛世,如您所願!《周恩來回延安》在甘孜掀起觀影熱潮這盛世,如您所願!《周恩來回延安》在甘孜掀起觀影熱潮

《周恩來回延安》

導演: 吳衛東 / 劉勁

編劇: 王青偉 / 羊君

主演: 劉勁 / 唐國強 / 盧奇 / 黃薇

這盛世,如您所願!《周恩來回延安》在甘孜掀起觀影熱潮這盛世,如您所願!《周恩來回延安》在甘孜掀起觀影熱潮

鏈接—思考

看片名——《周恩來回延安》

這裏的“回”在漢語辭典中的解釋是:“從別處到原來的地方。”

延安爲何之於總理是“原來的地方”?

1973年6月9日早晨10點,周總理走下專機,向延安地委的同志和歡迎人羣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又回到家裏來了!”

可見延安之於總理可以稱之爲“家”,對於“家”,當然要“回”。

可對於這個“家”,周總理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爲他和黨中央、毛主席在這裏生活戰鬥了13年;陌生,是因爲周總理自1948年離開陝北後,再沒有回過延安。

看延安這塊紅色的土地

革命聖地延安,是紅軍長征勝利的落腳點,從1935年10月至1947年3月,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裏生活和戰鬥了13個春秋,領導全國人民奪取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培育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延安精神。在這裏,黨的“七大”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爲黨的指導思想,延安也是毛澤東思想從形成、發展到成熟的聖地。

可以說,延安不僅是周總理的家,也是毛主席、是中國老一代革命者的家,“是延安的小米飯養育了延安人,養育了黨中央,也養育了中國革命。”

這盛世,如您所願!《周恩來回延安》在甘孜掀起觀影熱潮

1937年,毛澤東、周恩來和秦邦憲在延安。

看爲什麼回延安

1973年6月,越南勞動黨第一書記黎筍率越南黨政代表團訪華。當時已經重病在身的周恩來,親自接見黎筍等越南黨政領導。黎筍向中共中央提出,越美雙方雖然不久前在法國簽署了巴黎協議,可是越南南方尚未解放,仍需中國提供大量的援助。周恩來則建議黎筍、范文同等人由他陪同前去延安,看一看當年中共在那裏是如何身處艱苦環境而指揮全國抗戰的。

感動

這盛世,如您所願!《周恩來回延安》在甘孜掀起觀影熱潮

影片帶來的感動

在瞭解了上述的歷史背景後,回到影片本身,從1973年6月9日早晨10點,周總理走下專機踏上延安的那一刻算起,到次日早晨8點乘專機離開,周總理在延安停留了共22個小時。100分鐘的影片再現了這短暫22個小時裏,總理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影片整體淚點頗多,以四個時空交錯進行的藝術手法,將歷史與現實打通,將觀衆拉近到總理身邊,拉回到那個時空,拉入到總理及延安人民的深厚情感裏,深情畫面接連不斷,持續催人熱淚。

這盛世,如您所願!《周恩來回延安》在甘孜掀起觀影熱潮

鞠躬盡瘁的人民總理

早在1972年,總理就已被查出身患癌症,但仍在內外交困的現實中日理萬機,身體已經大不如前,影片中不時出現的“尿血”跡象,更說明總理身體狀況已經非常差了。而面對昔日延安老鄉們的熱忱面龐與現實困苦的生活境況,這位開國總理,這位70多歲的老人表現出一次次的內疚與歉意,“解放都這麼多年了,延安的經濟還沒有發展起來,人民的生活還這麼艱難,我這個總理有責任啊!”特別是說到“延安人民哺育了我們,使我們取得了全國革命的勝利,但是延安的農業還很落後,我們對不起延安人民”時,他問延安地委的同志:“延安能不能三年變面貌、五年糧食翻一番?”時任地委書記的許效民說:“行!”周總理動情地說:“好!我就要你們這句話啊!”他馬上叫服務員拿來茅臺酒,給自己和在座的延安領導每人斟了一杯幹了下去,周總理動情地說:“你們五年糧食翻了番,我一定再來延安!”

這盛世,如您所願!《周恩來回延安》在甘孜掀起觀影熱潮

1973年6月,周恩來總理重返延安,同老鄉攀談。

死而後已的人民公僕

“三年變面貌、五年糧食翻一番”,這份承諾的兌現,總理沒有看見,知青們修通的水渠總理也沒有看見。說了再見,卻再也沒見,說了回來,卻再也沒回來。

延安,充滿了總理英年的種種回憶,年屆古稀,重病纏身,再往故地重遊,內心激動、惆悵、感慨!影片中有一個點印象至深,在看西安事變時期的照片時,年輕的總理從照片中邁步向我們走來,也向看照片的老年總理走來。對這位老人,對這位還有很多事情想做卻沒來得及做的開國總理那種無奈和惆悵,無不讓人嘆息扼腕。離開延安兩年七個月後,1976年1月8日,總理與世長辭。但總理卻將這永別,化作了永恆,將自己對老鄉的眷戀,對青年的期待,對延安未來發展的藍圖,都寄予了厚望。

這盛世,如您所願!《周恩來回延安》在甘孜掀起觀影熱潮

2019年5月7日,陝西省政府宣佈,延安市延川、宜川兩縣退出貧困縣序列,19.5萬老區羣衆告別絕對貧困。這標誌着延安的貧困縣全部摘帽,226萬老區人民開啓了小康路上新生活。

總理您看,當年的盟誓兌現了,這盛世,如您所願了。

後記

天津、日本、歐洲

您踏遍追求真理的土地

廣州、上海、南昌

您吹響武裝鬥爭的號角

江西、遵義、延安

您走過漫長的革命征途

老一輩懂得了

幸福就是生活像您一樣無私

新一代領悟了

偉大就是奮鬥像您一樣堅強!

幾十年過去了,您可以看到共產黨人的初心沒有變,也永遠不會變。爲人民謀幸福、爲民族謀復興的使命也將爲後人永遠牢記於心,扛在肩上,並一代又一代矢志不渝地爲之永續奮鬥。

公元二〇一九,仰望蒼天,音容宛在,總理不曾離。

這盛世,如您所願。

本期責編:肖宵 白馬 編輯:澤措

這盛世,如您所願!《周恩來回延安》在甘孜掀起觀影熱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