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師,您以前說過,馬雲是個很有愛心的人,現在您會改變您的看法嗎。所謂人與人之間的好感,不是看某一方拼命表現自我的獨角戲,這隻會讓對方反感。

對不起,我爲什麼不想回你消息

我發現這個社會有一種奇怪的趨勢。

當代90和00後,主動表現自我的慾望很強,他們比上一輩人更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來確認自己的獨一無二。

遺憾地是,他們的自我表達能力卻在退化。

對不起,我爲什麼不想回你消息

通訊技術日益發達,然而他們在聊天軟件裏卻沒辦法用長句子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只會過度依賴表情包,還有意義不明的拼音縮寫,來確認自己和對方的情感聯結。

這很可悲,因爲我們越是孤獨,我們的自我會越發強大。

自我越發強大,就越是需要在羣體裏表現,來得到別人的認可,完成自我統一性。

只可惜,差勁的溝通技巧徹底把這條路毀了。

對不起,我爲什麼不想回你消息

一、“錢”和“臉”不是溝通失敗的原因,而是成功溝通的結果

很多人一開口,就把一段親密關係給毀了。

實際上,這段親密關係不僅能給你帶來機會,甚至能給你帶來一段當代人拼命追求的深度感情。

不過,大多數人不會覺得是自己的問題。他們會認爲對方“高冷”,或者把溝通失敗的原因歸結於“錢”和“臉”上。

好像只要有了錢和臉,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會來跪舔你。

對不起,我爲什麼不想回你消息

我在各種平臺上科普人際溝通的視頻下,這樣的評論點贊都很多。我認爲這是我見過最懦弱的思想。

把自己的失敗歸結於先天或者運氣,這真是天底下最輕鬆的事了。

這些人,永遠也想不到一點:

本身具有強大溝通能力的人,自然而然會成爲社會競爭的勝利者。他們被異性或上級青睞,是因爲他們很好的展現了自我,贏得了“臉”和“錢”。

會說話不是一種天賦,也不是一種很難訓練的技能,而是一種意識,聰明人能觀察別人進而修正自己行爲的意識。

對不起,我爲什麼不想回你消息

二、堵嘴式聊天,讓你無話可接

我不是個高冷的人,我也不是個不擅長溝通的人。但遺憾地是,有近一半的讀者加了我的微信後,我都不想回他們。

更準確的說法是,我沒法回應他們。他們聊天的第一句話就在堵我的嘴。

以下是常見的堵嘴式聊天:

  • 名字叫錯

甲:劍聖喵大劍,你本人在哪裏教書啊?

我敢保證,記住對方名字,不是一個“記憶力”的問題,而是一個意識問題。

如果對方一些百度上就能找到的基本信息,你都還要再問一次,只會讓對方認爲,這段關係是建立不起來的。

  • 沒搞清楚聊天對象的特徵

乙:老師,我家水管爆了,我爹和鄰居吵起來了,我到底應該怎麼辦?

這話我接不了啊,我是該去修好水管,還是親自寫文曝光鄰居聲援你爹,還是應該教你幾招劍術讓你去打鄰居?

我可以肯定,問這個話的人沒有惡意,但他顯然沒關心我的立場和特長。

如果我要回答他問題,我至少要付出10分的關注,但顯然他對我只有3分的關注。

我覺得我還是不回的好,萬一指導有誤,那隻會多一個仇人。

對不起,我爲什麼不想回你消息
  • 聊天內容籠統而寬泛

丙:老師,請問你是如何把抖音做到一百萬粉絲的?

大俠啊,這個技術不是我不願意分享,而是我絕對不能用簡單的回答來解釋。我計算過,我如果要開課講的話,大概要講十二節課。

如果你把問題修改爲:“老師,抖音做視頻講心理學可以嗎?”

那這個就是我擅長的領域了,我就能輕易和你分享知識了。

  • 回應內容單調簡短

丁:老師,抖音做視頻講心理學可以嗎?

我:可以的,不過你不要講純理論,建議講一點大衆相關的心理知識。

丁:原來如此。

我:另外,建議你視頻時間長度控制在30秒左右,提高完播率。

丁:是這樣啊!

我:順便,我看你的視頻不太清晰,建議你換個設備。

丁:哦!

對不起,我爲什麼不想回你消息

我建議大家以後在聊天中一定要少用“原來如此”,“哦”,“的確這樣”這樣的回應。類似還有:“額”、“不要”、“呵呵”、“騙人的吧”……

這樣的口頭禪都會讓人覺得,這段對話十分不友好。

雖說可能大家沒有惡意,但在對方聽來,你並沒有認真聽取他的建議,反倒擺出一種高高在上,甚至不耐煩的態度在應付別人。

甚至我很贊同一句話:

永遠不要去打擾一個常對你說“哦”的人!因爲你態度的過於卑微,會耗盡你對他人的善良和熱情。

對不起,我爲什麼不想回你消息
  • 不聽對方說完,就丟出強態度

某位心理老師整節課放電影,我建議直屬領導A對其進行約束。

我剛說道:

倫理委員會一項調查發現......

A領導立即打斷我,讓我不要擡出什麼心理學理論來,她認爲我心理學理論學多了,人就瘋掉了。

A領導是打定主意,不想約束某位老師,他覺得我煩。

領導那麼強勢我自然告退。

幾個月後,一位同學由於受到重大傷害,找到某心理老師。某心理老師居然藉口要改論文把她推開,爲此同學心灰意冷,企圖輕生被同學救下。

學生家長找上門來,爲此A領導被問責,自毀前途。

其實,我之前想說的是:

倫理委員會一項調查發現,一旦某個心理老師不守某個底線,那意味着她應該是全無操守的!

每個人都有強態度,但丟出強態度來中斷對話,一定是情商很低的人才有的行爲。

如果你的強態度一點問題都沒有,你爲何害怕別人的話動搖它呢?

對不起,我爲什麼不想回你消息

三、“特別想讓人回覆”的信息,長啥樣?

所謂人與人之間的好感,不是看某一方拼命表現自我的獨角戲,這隻會讓對方反感。

而是在你對對方的充分關注下,剋制自己的表達欲去體會他人的細微感受。這時對方會覺得你值得信任,好感就是這麼漸漸累積的。

“讓別人想回復你”,我覺得這是當代青年改變命運的不二竅門。

因爲改變命運最缺的就是高於自身目前立場的眼界和知識。

而獲得這一稀缺資源最快速的方法,就是求教。

對不起,我爲什麼不想回你消息

平安兄就是一個“每條信息都特別想讓人回覆”的高手。

平安兄向我請教是這樣的:

  • 提供角度式

平安:

老師,最近馬雲說了個996理論,大家都認爲他自毀形象。但我查了下資料,我感覺他說這話,不一定是說給我們聽的。您要不要寫寫,我發資料給您。

比起很多人直接問:“老師,爆文要怎麼寫的?”平安的技巧就高多了。

他更多像是提供一個素材給我,而我通過他的信息收集,理清了一些事實,從而他學到了我的一些寫作思考技巧。

據說,在國外名牌大學,獲得教授青睞最好的方法,就是發自己的研究思路給他。

一旦有亮點,不僅教授會幫你豐富內容,還會得到教授的資源傾斜。而反觀國內學生喜歡找關係,這其實是陋習。

對不起,我爲什麼不想回你消息
  • “上次您說”技巧

平安兄有一點讓我非常欽佩,我甚至向他學習了這個技巧。

平安兄和我聊天時,經常會提到我以前和他說過的內容,以及我過去寫到的材料。

老師,您以前說過,馬雲是個很有愛心的人,現在您會改變您的看法嗎?


上次您在文章裏說過,壓力太大會降低平常人的生育意願,我們還能找到相應的論證嗎?

和他聊天不會感覺自己被榨乾,更不會有拖着某個人走的疲倦感,反而有一種“這個人很在乎我,很認真瞭解我知識”的成就感。

一年後平安兄果然出書了。

雖然他現在不怎麼找我了,但我覺得他的前途不可限量。

對不起,我爲什麼不想回你消息

“溝通”如此重要的技能,很多心靈雞湯大師卻把它歸結於“套路”,強調直接暴露內心想法的“真誠”。

我覺得,一個不在乎別人感受,不加工自己表達的信息,而是把原始情緒和想法直接丟出來的“真誠”,不過是另外一種傷人的言語暴力罷了。

難道這種暴力我們在家裏承受的還不夠嗎?

“讓別人想理你”,不是靠自我感動和道德綁架,而是靠一個人持續地關注對方,和培養自己良好心態。

一個真正內心強大的人,是不會在乎對方回不回你消息的。

因爲當你發信息給對方時,是一種給予,而不是懇求對方的憐憫。

本文作者劍聖喵大師,百萬暢銷書作家,情緒管理達人,陪同讀者成就強大。願得我心如明月,獨映寒夜迷途人。轉載自微信公衆號:“劍聖喵大師”(id: swordpain)。

本文爲LinkedIn經授權轉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LinkedIn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文章所包含的文字和圖片來源於原作者、網絡和視覺中國。如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繫LinkedIn進行刪除,並就版權問題聯繫相關內容來源。

LinkedIn歡迎各類廣告品牌合作,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獲取更多信息。

©2019 領英 保留所有權利。

對不起,我爲什麼不想回你消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