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遊戲成癮是家庭關係出了問題

沈家宏

近日,世衛組織(WHO)最新發布的《國際疾病分類》第11版(ICD-11)預覽版,將“遊戲障礙(Gaming disorder)”列入成癮性疾患章節,與賭博、合成毒品、酒精、菸草、咖啡因、非法藥物成癮等並列。據瞭解,ICD-11需要獲得批准後才能在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

遊戲障礙更常見的叫法是遊戲成癮。長久以來,遊戲成癮牽動無數家長的心,它是否應病理化、如何治療、如何診斷也成爲許多人關注的焦點。

廣州白雲心理醫院首席心理專家沈家宏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無數因爲遊戲成癮而陷入困境的家,背後都是家庭關係出了問題,成癮者往往都是被控制的。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詩藍

背後的“控制者”

沈家宏記得,自己曾接受過一個家庭的諮詢,這家的孩子在上中學,成績優秀,然而迷上了看《水滸傳》的錄像帶,媽媽發現孩子似乎看上了癮,擔心影響學習,便將錄像帶藏了起來。孩子回家一看,錄像帶沒了,立刻便知道是媽媽藏起來了,然而媽媽否認了。

“他就和媽媽說:‘明天我要是沒看到錄像帶,我就不上學了’。”母親並沒有將孩子的一句威脅放在心上。然而,她沒想到,孩子竟然真的從此就不再上學,母子之間關係降到“冰點”,孩子開始天天打遊戲,時間長達半年。

“遊戲成癮並不單純是遊戲的問題。”沈家宏說,如果一個孩子,只對遊戲感興趣,對其他事情絲毫不關心,那要問問孩子爲什麼會發展成這樣呢?

沈家宏介紹說,遊戲成癮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共同點:冷漠,有社交障礙,除了遊戲對其他任何事情都不關心。他同時發現,儘管玩遊戲的孩子很多,但真正會上癮的只有極少數人。而這極少數人都渴望,在遊戲世界裏獲得一些在現實世界裏無法獲得的東西。遊戲可以釋放壓力,可以找到掌控感和成就感,可以享受隊友的讚美,對於那些家裏充滿矛盾和打壓的孩子來說,這裏就是“完美的地方”。

“成癮者背後往往有一個‘控制者’。”沈家宏說,孩子的所有活動都在父母的控制之下,交什麼樣的朋友,該去發展什麼興趣愛好,要考多少分,要上什麼樣的學校和專業,甚至小到今天喫什麼菜、穿什麼衣服都由父母來決定。父母無時無刻不在給孩子施加壓力,“孩子毫無自由,他可能無法反抗父母,那隻能在遊戲的世界裏去找掌控感和自由感。”

戒“癮”先戒“控制”

然而,很多父母並不願意承認,自己的教育方式或者家庭關係出了問題。沈家宏最常聽到的是,“是遊戲的問題”或者是“孩子的問題”。“如果把孩子的遊戲成癮問題都歸到遊戲上,是不公正的。家庭氛圍好的話,遊戲往往只是孩子放鬆和娛樂的手段。”將問題都歸咎到孩子身上,沈家宏也覺得不可取,親子關係出現問題的家庭,父母往往習慣於用責罵的方式去要求孩子。

“一般我會要求他們戒掉控制。”需要戒掉控制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但這並不容易,“孩子會對遊戲上癮,控制者也會對控制上癮的。”沈家宏發現,“很多父母會覺得,我一旦放手孩子會更失控,但父母不放手,孩子會繼續去虛擬世界裏找自由”。

沈家宏會建議父母,不強求孩子穿什麼衣服,不強制孩子喫不喜歡的菜,從這些最簡單的事情開始放手。他感嘆道,“一些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慾真的太強了,有的孩子不愛喫蔬菜,父母硬要夾到孩子碗裏,非要逼着喫下去。”

此外,他還會建議父母試着去了解孩子所玩的遊戲。他覺得,如今網絡普及,孩子無法避免接觸到遊戲,一味地禁止孩子玩遊戲不如父母主動去了解遊戲,限定孩子的遊戲時間,陪伴孩子。

每每看着那些年輕而冷漠的臉龐,沈家宏都會感嘆,“我們父母要想一想,世界這麼大,好玩的事情這麼多,孩子爲什麼就只對遊戲感興趣?還要想一想,如果有一天,他們連遊戲都不感興趣了,那會發生什麼?”

對話

不能亂貼“遊戲成癮”的標籤

廣州日報:遊戲成癮如何診斷?

沈家宏: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此次世衛組織最新發布的《國際疾病分類》還在討論和試驗階段,遊戲成癮暫時還不能被列爲疾病。實際上成癮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即對社會功能的影響:遊戲有沒有影響你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有沒有影響你的身體健康,這些都是診斷的依據。同時,判斷成癮還要根據時間來判斷,根據世衛組織的標準,玩遊戲要明顯持續了至少12個月才能被判定爲遊戲成癮。

廣州日報:遊戲成癮被列入ICD-11有哪些利弊?

沈家宏:如果遊戲成癮真的被列爲疾病,好處是我們可以去研究它的發病機制、流行病學、預防措施。有了標準之後,喜歡玩遊戲的和真正遊戲成癮的人羣能夠真正地被區分開,社會大衆對遊戲的危害性也會有更多認識。

壞處是真的被列爲疾病之後,不可能所有的醫務工作者對診斷都把握得那麼嚴格,有可能有一部分本來不屬於遊戲成癮的人羣被診斷爲遊戲成癮。一些父母可能也會給孩子貼標籤,說孩子是遊戲成癮了,一些遊戲玩家可能也會給自己貼標籤。

父母應改變“敵視遊戲”

廣州日報:成人如遊戲成癮,原因也和未成年人類似嗎?

沈家宏:一個人如果是自由的,能夠做自己,一般他不會選擇遊戲成癮這樣的方式來傷害自己,根本的原因還是背後有一個“控制者”。比如在成癮時,誰能負責他的生活?你會看到成癮者後面都有依賴的人,這個人有可能是他的父母親、兄弟姐妹或者配偶。一般來說我們依賴什麼就會被什麼所控制。

廣州日報:你覺得父母應該如何看待孩子打遊戲?

沈家宏:父母恐怕要改變敵視孩子打遊戲的態度,對抗性地敵視關係會導致親子關係越來越差。我愛遊戲,你恨遊戲,那我們就不是一夥的了。有些父母說我也玩遊戲,那和孩子就是一夥的,一些矛盾就好解決多了。

青少年應該兼顧娛樂和學習,同時,父母也要允許孩子學習之餘有遊戲時間。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在孩子壓力不斷升高的時候,你說他會不會去玩遊戲減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