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熱愛足球的時候,假球毀了中國男人的喜好和尊嚴;當好心人去幫助摔倒老人而被訛詐的時候,人和人之間的關係被褻瀆到無以復加的程度;當某公司打出一天一杯奶強壯中國人的時候,三聚氰胺讓整個中國乳業幾乎倒掉。

不可否認,今天打假已經成爲國家共識,從廟堂到江湖,都在討論如何制止假貨,國家也高舉鐵拳打假的時候,製假賣假絕跡了嗎?沒有,反而升級了——製假者變身“知產流氓”,開始搶奪市場上最具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品牌了。

不久前,我們看到了網紅鮑師傅對實體鮑師傅的肆無忌憚,今天,又有一個著名品牌,成爲“知產流氓”踐踏全民的賬單。種種跡象表明,“知產流氓”已經成了中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一大公害,如果不除,下一步將肆無忌憚侵害的,將是社會每一個人的利益。

五年嘔心瀝血,李逵反遭李鬼打壓

“KM”是一個新興的知名男裝品牌,創辦五年來,在廣州卡門實業有限公司(簡稱廣州卡門)的努力下,該品牌下的加盟店一共發展到近600個,員工多達萬人,成爲中國最受年輕人喜愛的服裝品牌之一。

爲了更好地保護好自己的品牌,廣州卡門2014年10月30日向國家商標局提起“KM”註冊申請,駁回後經過複審程序,於2017年2月14日獲得了“睡眠用眼罩”一項商品的註冊商標專用權;2016年6月14日,該公司第二次向商標局提起註冊申請,結果又被駁回,於是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正在等待2018年7月3日的開庭。但就在此時,霹靂從天而降。

2018年5月31日,廣東佛山,南海區裏水鎮甘河路卡門物流中心,工作人員正在正常的上班。突然,有穿着警察和工商制服的人走了進來,聲稱該物流中心涉嫌銷售假冒註冊商標商品罪,要對該物流中心進行檢查。

已成社會公害,是時候向“知產流氓”亮劍了

已成社會公害,是時候向“知產流氓”亮劍了

對突如其來的變故,該中心負責人根據對方要求,出示了營業執照及相關商標權證等材料,並據理力爭,表示該公司並不存在任何假冒註冊商標犯罪的事實,但來人仍執意搜查。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開具的扣押決定書顯示,當天該局共扣押的“KM”牌服裝共計75269件。

與此同時,KM全國多處門店突然同事遭遇了工商和公安的聯合執法,店內商品不同程度遭到查扣。全國有百餘家KM門店遭到扣貨查封!根據瞭解,在湖北十堰,KM店的女性員工在工作崗位上突然被所謂的維權者毆打,被打成“硬膜下血腫”“面部軟組織損傷”“雙耳外傷待排”,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徑堪比警匪片中的黑社會暴力。

已成社會公害,是時候向“知產流氓”亮劍了

已成社會公害,是時候向“知產流氓”亮劍了

已成社會公害,是時候向“知產流氓”亮劍了

已成社會公害,是時候向“知產流氓”亮劍了

其實,如果企業經營確實存在着違法情形,公安機關和工商部門聯合執法及查扣都是十分正常的,但卡門遭遇的查處不正常——首先,在主查處地廣東佛山,除公安和工商部門的執法人員外,還有至少二十多名不明身份的人員進入到卡門的辦公場所,未經許可大肆拍照錄像;其次,從查處規模來看,如果不是一次精心策劃的組織行動,很難做到全國上百個城市聯動。

不過對於這一次執法,很快就有了答案——2018年6月2日,百家號“紅粉財經”就出現題爲《KM出大事了!百餘警力齊出動!》(簡稱《出大事》)的一篇文章並在一些個人信息平臺被大量轉發。

已成社會公害,是時候向“知產流氓”亮劍了

這篇文章透露了幾點重要信息:一、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刑事偵查現場的諸多照片被公開,這些照片爲現場拍攝,但相關執法單位並未主動公佈這些照片,說明該作者與執法單位關係密切;其次,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的偵查行動,被作者說成是“出動100餘警力”、“查處侵權貨品數十萬件”、“涉案貨品價值近億元”,實際上出警人數被蓄意大肆誇大,查處的貨物數量和金額也被蓄意誇大。

已成社會公害,是時候向“知產流氓”亮劍了

另外,作者更是在文章中直接得出“KM品牌就此立即結束”、“KM讓廣大供應商和加盟商流血”等結論,顯得不專業且主觀性過強,與事實不符。該文最後一句話稱“卡門公司資金鍊斷裂了,要倒閉了”,也完全是揣測,沒有任何事實根據。反此種種,與資本市場上興波作浪的做空操作手法如出一轍。

該作者還透露了此次公安和工商聯合執法的原因——“接到北京的商標權利人舉報,執法機關馬上對卡門公司倉庫進行現場查處。”那麼,這個北京的權利人是誰呢?

僞KM商標竟然過審,過程蹊蹺且不合法理

根據《出大事》文透露的信息查詢,這個權利人實際上就是申請或者註冊KM商標的企業,北京錦衣堂企業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和北京跨日品牌文化有限公司(下文將兩個北京公司合起來簡稱爲“錦衣堂公司”)。卡門公司官微6月4日推送的《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一封信》也認定這兩家公司的舉報人身份。

錦衣堂究竟是什麼背景呢?根據工商註冊資料,北京錦衣堂企業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經營範圍是這樣寫的:

已成社會公害,是時候向“知產流氓”亮劍了

從商標上看,錦衣堂公司註冊的商標多達44個,多是服裝商標,而且每個商標的差異非常大。

已成社會公害,是時候向“知產流氓”亮劍了

我們注意到,這次涉案的商標KM,只是錦衣堂衆多商標中的一個。這兩個商標有多大區別呢?下圖就是兩個商標的對比圖,左邊是廣州卡門現在用的商標(簡稱“卡門KM”),右邊的是北京錦衣堂的商標(簡稱“錦衣堂KM”)。

已成社會公害,是時候向“知產流氓”亮劍了

已成社會公害,是時候向“知產流氓”亮劍了

資料顯示,廣州卡門從2014年創業起就一直使用該商標,並於2014年首次申請KM文字商標的註冊,但三次申請均被駁回了,其已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提起行政訴訟,2018年7月3日開庭;而錦衣堂公司2015年首次提出圖形申請,歷經兩次駁回,駁回理由是因爲與廣州卡門的商標近似,但是在2018年1月7日卻獲得了商標註冊。

依據《商標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商標註冊申請人,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以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申請註冊的,初步審定並公告申請在先的商標;同一天申請的,初步審定並公告使用在先的商標,駁回其他人的申請,不予公告。

據瞭解,錦衣堂等兩公司2016年才申請的KM相同商標早在初審時就被商標局駁回了,引證的就是卡門的商標。對此,有法律界人士認爲,“在後申請人搶注成功,在先申請的卻目瞪口呆,一切居然可以如此神奇。一切的不可能、一切的法律障礙、一切的不符常理、一切的執法紅燈,竟然都綠燈了。”這究竟是一系列巧合還是某種力量違法操作?不得而知。

在該法律專家看來,這次事件突破了三個不可能。“第一個不可能,後申請的不可能先於先申請的被覈准,即先申請原則,這幾乎是商標法的紅線、商標審查的祖宗法則,在這件審查中居然變成了可能”;“第二個法律障礙是商標法規定、審查與評審規則,全部都是保護智慧財產創設人、先申請人,審查系統中在先申請、複審異議等必查事項集體被忽略,生生壓成坦途”;“第三個不符常理和公序良俗的是創立品牌的原創人,竟被大白天半路搶劫成功了,一個和這個品牌毫無關係的李鬼過來找李逵維權,這已經不僅是不符常理,簡直是挑戰道德底線”。

該法律專家認爲,執法機關還突破的一個底線就是“執法紅燈”原則,這是所有商標執法機關,正常都會在立案查處前全面覈查商標有無瑕疵、在先權利和商標爭議,“這次事件中,都只有一句話,上邊領導讓查的,我們只管執行就行了,甚至律師提交全部在先使用、在先權利和商標爭議證據時都視而不見,甚至拒收,紅燈哪裏去了?”

已成公害,中國該向“知產流氓”亮劍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59條第3款又規定:“商標註冊人申請商標註冊前,他人已經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先於商標註冊人使用與註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並有一定影響的商標的,註冊商標專用權人無權禁止該使用人在原使用範圍內繼續使用該商標,但可以要求其附加適當區別標識。”也就是說錦衣堂即使獲准註冊僞KM的圖形商標,但無權禁止廣州卡門繼續使用其原有商標。

因此,錦衣堂通過全國公安機關和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發起如此大規模的所謂“打假”行動,本身不合法。最新消息顯示,在舉報人發起全國性舉報的那幾天,並不是所有地方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都那麼積極行動,新疆等地就是例外。

廣州卡門公司負責人介紹,新疆等地就採納了廣州卡門在先使用的邏輯,並明確該案爲七月三號即將開庭的商標申請駁回的行政訴訟案件,通知各區慎重受理、謹慎對待,廣州卡門所在的沙依巴克工商局同意立即中止辦理,讓店鋪正常經營營業,要求下面工商所扣押在商場的貨物返還給KM店鋪,待爭議處理結束後再決定如何處理。

另據瞭解,針對此事,中國商標局已經明確和湖北、廣東、四川、貴州、四川、新疆、河北等發生惡意投訴的省工商局進行了溝通調查,將在全國工商執法會議上討論此事,由廣東省局和商標局分別彙報。此事將很快在全國有定論。

近年來,市場上游蕩着一羣不法分子,專做商標碰瓷這方面的事情,看上哪個牌子火熱,銷量好,就瞄上誰,把別人苦心經營的企業和品牌,利用商標註冊的漏洞,惡意碰瓷著名商標,以謀求暴利。這種不法分子,被法律界稱爲“知識產權流氓”或“知產流氓”。

《商標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申請商標註冊不得損害他人現有的在先權利,也不得以不正當手段搶先註冊他人已經使用並有一定影響的商標。

通俗的說法:“惡意搶注”就是申請人利用不合理或不合法的方式,將他人已經使用但尚未註冊的商標以自己的名義向商標局申請註冊的行爲。

(2017)滬73民終299號侵害商標權糾紛的裁判觀點:如果商標註冊人在申請商標註冊時或者使用註冊商標時,主觀上存在惡意,即明知其申請註冊或使用的商標侵害他人在先權利,那麼商標註冊人值得保護的信賴利益便不復存在。不論註冊商標是否被撤銷或者宣告無效,在先的權利人均可以主張在後的商標使用行爲構成侵權。

就是說,錦衣堂之流公司很大可能上,在侵權他人。

這種知識產權流氓對社會的危害甚至超過了過去我們常說的造假者。過去的造假者,最早是從食品領域開始的,假雞蛋、假牛奶、假豆腐、假醫生、假文憑等等,實際上本來來路就不正,執法機關打擊起來難度小很多。但知識產權流氓卻是利用相關法律漏洞,登堂入室,搶奪已經成型的品牌,對社會有極大的欺騙和破壞作用。

近幾年,陸續發生了一系列惡意搶注的註冊商標維權事件,從幾年前的金XX剽竊搶注“非誠勿擾“電影片頭的惡意訴訟,到近期KM及圖惡意搶注與“打假“事件,部分惡意搶注人和職業打假人罔顧法律底線,不斷擾亂市場經濟秩序,並且愈演愈烈,挑戰社會公平正義和公序良俗,給大量企業造成了重大損失,徹底淪爲社會公害。

當前,惡意搶注、黑式打假、知產流氓如過街老鼠,在國家政府、司法機關三令五申採取高壓態勢,反腐倡廉如疾風驟雨情況下,仍然有人敢逆風而行,肆意挑戰,堪稱奇景。過去我們常說,造假已經是社會毒瘤,而知產流氓和他們相比,危害遠超過去的造假行爲,欺騙性、隱蔽性與社會危害性也遠超過去的各種造假。如果不叫社會公害,實際上找不到更好的詞彙來形容。

既是社會公害,就應該全社會共除之!否則,流氓們明天肆無忌憚傷害你的,可能就是你的企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