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麼再說一個,作爲自媒體呢,很多人都知道洗稿是個很煩的事情,我以前訪問量最高的一篇舊文不是我的公衆號發的,是別人洗稿把我的不同文章拼接後發的,那麼你說我舉報麼,不點明出處和來源完整抄襲的,我會舉報,點明作者來源的,以及只借用了部分題材,大部分內容與我無關的,也有讀者會投訴,那麼舉報信息會轉到我這裏,我看看,也就算了,懶得舉報了,直接撤銷掉。這也是一種雙標,我倒不強調這個,但多點同理心,理解不同場景,不同環境的不同選擇,尊重不同人決策的不同標準,這其實也是一種和諧社會的價值觀。

我們在網上,經常會說,不要雙標。

但這事呢,不絕對,其實我自己也會雙標。

比如,從旅遊來說,我去臺灣旅遊,去日本旅遊,或者在新加坡街頭晃悠,我錢包就塞褲兜裏,錢包大,褲兜小,露出半邊,我都不在乎,無所謂。

但是去歐洲的時候,特別是法國,意大利,西班牙這些國家,那絕對會把錢包放在上衣外套的內側口袋裏,事實證明,這個決策讓我成功避免了重大損失。

再比如我在新加坡開車,我公文包放副駕,放後座,我下車去辦事,包留在車裏,無所謂。在美國自駕,從租車櫃檯到當地朋友,都是再三提醒,貴重物品隨身攜帶,切勿留在車內,這種勸誡一定要聽的。

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社會安全水平千差萬別,如果你照搬一個標準,那纔是傻。

在職場,在人際交往中,也存在類似的情況。

你在大公司是個技術經理,你有自己的運維方案的測試標準,面試標準;有一天你去了一家創業公司,企業資源不一樣,品牌和影響力不一樣,企業所處的競爭環境也不一樣,照搬套用,死路一條。

那這是第一條, 所謂標準,因地制宜,實事求是。 不要不顧客觀環境照搬照抄 。某些地方行得通的,別的地方未必行得通。某些環境可以用的,別的環境未必可以用。

那麼再說一個,作爲自媒體呢,很多人都知道洗稿是個很煩的事情,我以前訪問量最高的一篇舊文不是我的公衆號發的,是別人洗稿把我的不同文章拼接後發的,那麼你說我舉報麼,不點明出處和來源完整抄襲的,我會舉報,點明作者來源的,以及只借用了部分題材,大部分內容與我無關的,也有讀者會投訴,那麼舉報信息會轉到我這裏,我看看,也就算了,懶得舉報了,直接撤銷掉。

我的尺度比較寬鬆,坦白說,因爲我本質上,不是非要依賴於碼字喫飯。

但有的作者尺度就會緊一些,對別人的洗稿不能容忍,對未經授權的引用非常反感,這種情況下,你說我支持麼?我支持他們維權。我非常能理解原創作者的憤怒,也支持這種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行爲。

有些自媒體就很流氓,洗稿怎麼了,大家都洗啊,有本事你也洗啊,我都不舉報別人洗我的稿子,你憑什麼舉報我啊。這種你看上去標準好像一致,其實是耍流氓。那當然有更流氓的,別人洗自己的當然要維權,而自己洗別人的就理所當然,我粉絲比你多,我看得起你才洗你的稿。這種流氓邏輯之前也出現過幾次。

那麼第二條是什麼呢, 要用自己的標準去苛求別人,更不要用自己做不到的標準去苛求別人,尊重不同人的不同選擇。

還有一些雙標,比如我在微博言論尺度會大一些,在公衆號會相對收斂一點,然後是知識星球,會非常收斂,我甚至不允許別人轉發和討論我公衆號的內容到星球。在不同平臺,我的言論尺度標準也不同。

那爲什麼這樣呢。我在星球裏也解釋過,微博被禁言,無所謂,眼不見心不亂。公衆號如果被封號,雖然會影響收入,但講真,不靠這個我也能喫飯。但無論微博,還是公衆號,都是互聯網巨頭旗下,巨頭抗風險能力還是比較強的,如果出問題,只會炸我的號,但巨頭不會因我而死。知識星球不一樣,知識星球裏如果出了問題,平臺真的會死。

自己作死,自己負責,儘量不能連累別人。

這是第三條, 要強調同理心,理解別人的痛苦和掙扎,很多事情,不能只考慮自己。 我砸自己飯碗,我自己承擔,我砸別人飯碗,這不合適。

同理心可以讓人在社交,職場路越走越寬,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會把朋友變成敵人,明白這個道理,很多時候,敵人也會變成朋友。

以前常說,嚴於律己,寬於待人。這也是一種雙標,我倒不強調這個,但多點同理心,理解不同場景,不同環境的不同選擇,尊重不同人決策的不同標準,這其實也是一種和諧社會的價值觀。

最後,有個新聞,孫楊被禁賽八年,這個結果呢,我也覺得十分意外。

那麼這對孫楊是否公平,事實真相如何,我不點評,爲什麼不點評,因爲我不知道真相,也不是體育仲裁這方面的專業人士,所以,不是我支持誰或者反對誰, 對這個事件本身,我不持立場 ,這是前提。

但我要點評的是境內媒體,這就是我舊文“睜眼看世界”裏強調的,境內各種媒體,自媒體在一貫的報道中,基本上都是我們理直氣壯,佔盡上風,不斷駁斥讓對方啞口無言,似乎已經是穩操勝券。

這就是 選擇性報道,選擇性解讀,只列出大家喜歡看到的內容,讓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越來越失真 ,從而 喪失了對各種走勢發展的判斷力喪失判斷力也就缺乏了應對能力 ,我們太多人 沉浸在自己所喜歡的觀點,立場裏面,不敢面對事實,甚至不敢有對不利事實的預判,更不用說如何規劃應對

從香港的亂局,到臺灣選舉,到孫楊仲裁,種種現象,都在打臉境內媒體,讓我們知道,世界沒有按照他們的劇本前進,但我們只是找藉口,別人都是錯的,都是壞的,問題是, 你找到了藉口,能解決問題麼

前段時間有讀者說要打臉我的舊文,關於新加坡小題大做那篇,恭喜,被舉報違規刪除了。爲什麼打臉呢,因爲前段時間境內媒體的報道里,新加坡完蛋了,淪陷了,不可救藥了。

那事實呢。

新加坡政府的做法是,告訴你最壞的可能,以及最壞可能下如何應對的策略,讓羣衆提前有所準備。但政府會盡量避免最壞的可能出現,會針對不同可能做出不同策略。事實上,新加坡的做法得到全球的肯定。

而我們呢,一切都是往好的地方渲染,被現實打臉的時候,各種遮掩,各種找藉口。

就這樣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