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文浩)廣州大劇院“舞蹈演出季”即將於9-10月全新迴歸,本次演出季“我的舞·我的城”爲主題,匯聚28場來自中外名家的舞蹈名作,囊括古典舞、芭蕾、現代舞、放映會等多種形式,展現舞蹈律動之美。當中令人翹首以盼、終於將第一次來到廣州的,是以“心理芭蕾”自成一派而顛覆傳統的頂級名團——俄羅斯聖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團,9月26-29日,他們將帶來誠意滿滿的雙舞碼,列夫·托爾斯泰原作改編的《安娜·卡列尼娜》與陀思妥耶夫斯基原作改編的《卡拉馬佐夫兄弟》。“心理芭蕾”是什麼?編舞鮑里斯·艾夫曼曾解釋:“我全部的舞蹈創作就是爲芭蕾尋求一個更加廣闊的空間,尋找一種能夠表達人類精神生活的身體語言。舞蹈對我來說不止是對身體的拓展,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探索。”究竟其中有什麼獨樹一幟的魅力,值得觀衆走進劇場“燒腦”一番。

“超模級”舞團演繹“心理芭蕾”

“膚淺”說來,今年舞蹈季的幾部國外舞團演出,顏值、身材都極具看點。俄羅斯聖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團是一支“高海拔高顏值”的舞團,女舞者的最低身高1米75,男舞者最低身高1米83,舞劇中愛恨癡纏如烈火一般焚盡生命的炙熱情感,由身材修長、動作幅度舒展的舞者來表現,有種赴湯蹈火的極致、義無反顧的決絕。

當然,艾夫曼芭蕾舞團帶來的不僅是顏值而已。鮑里斯·艾夫曼是當今俄羅斯舞壇上最有特色、最受歡迎的編舞家之一。在他看來,新世紀要求推陳出新的舞蹈編排,並應貼近反映現代人類。他熱切關注時下問題,公開就人類生活的複雜性和戲劇性與觀衆展開討論。他和舞者們在底蘊豐厚的傳統俄羅斯“心理戲劇”的基礎上,創作獨具一格且富有革新精神的新劇目,更新了舞蹈編導方式。

《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充滿情感張力的作品,艾夫曼準確地把握人物心理的表達,他拋開了列夫·托爾斯泰小說中所有的故事副線,將重點集中在了安娜、卡列寧和沃倫斯基的愛情糾葛上,用舞蹈的語言勾勒出一個女人的重生。他認爲,對愛和激情的渴求是一種人類本能,它促使女主人公奮起反抗當時的生活法則,讓她的母性之愛淪喪,讓她的內心世界坍塌,使她義無反顧不計代價地揮霍她的激情,向它臣服並最終爲之毀滅。艾夫曼在自述中表示:“芭蕾舞劇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它總是能喚起觀衆的心理變化。在芭蕾舞劇中我們有機會潛入觀衆的潛意識,每一部劇作都是一次對未知的探索。”

《卡拉馬佐夫兄弟》則是對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的一種新的詮釋。艾夫曼通過從根本上對這部傑出的俄羅斯文學作品的反思,通過現代的技術和藝術表現方式,創造了一個感情豐富的、充滿哲理的芭蕾作品。艾夫曼認爲:“這部舞劇是一次探索人類幸福的研究。雖然再認真思考人類惡性和罪惡的力量的過程中,我們不能獲得絕對真理。但通過這個過程,我們卻能在這個不完美的、變化萬千的世界中一步步更好的理解自身。”

此外,9月20-22日上演的馬修·伯恩的經典舞劇《天鵝湖》,同樣不是傳統理念中的芭蕾舞劇。其最爲知名之處在於將傳統的女性天鵝角色改由男性舞者演出,馬修·伯恩對《天鵝湖》故事的顛覆性改編,男性天鵝們的充滿肌肉張力與侵略性的舞臺表現,成就了這部現象級作品。

民族舞劇與當代舞蹈展現“東方色彩”

上年在廣州演出一票難求的中國歌劇舞劇院大型民族舞劇《孔子》,9月9-11日將再度訪穗。這部劇以舞演繹傳世經典,還原春秋氣韻,此次紀念版演出加入了交響樂團、歌劇團、民樂團等更爲龐大的演出團隊,力圖爲觀衆呈現出更新穎、更震撼、更有感染力的藝術效果。

另一位古代文化史上的大師鳩摩羅什也將“登上舞臺”。舞劇《一夢·如是》將在9月6-7日亮相。這部作品由亞彬舞影工作室出品,以當代視角講述譯經大師鳩摩羅什的故事。舞劇上下兩篇分別由來自日本的平原慎太郎和王亞彬擔任編舞,主創班底也由多國藝術家組成。該劇採用時間和空間的回放與停頓、夢境和現實的重現與轉換、打通幻像和真實的界限、將死亡與生命、虛幻與真實同時存在,把舞臺、歷史、現實和故事同時呈現。

北京當代芭蕾舞團10月16-17日再度訪穗,帶來舞劇《風聲鶴唳》改編自林語堂的同名小說,編導王媛媛以小人物爲切入點,反應的大時代精神變遷與激盪人心的生活截面,血雨腥風中的自我救贖與情感昇華幻化爲舞劇《風聲鶴唳》。

廣州觀衆熟悉的“優人神鼓”,10月22-23日帶來全新力作《墨具五色》。創作起源來自音樂總監黃志羣受到書法家董陽孜墨寶《老莊說》觸動,從書法中領悟出“一墨而五色具,五色又源於墨”的相生關係,進而創作全新鼓曲。以往“優人神鼓”的作品以擊鼓爲主,舞臺呈現主要是黑背景的極簡風格,結合著名潑彩畫家柯淑玲的畫作與多媒體浮空投影,呈現出優人神鼓歷年來最科技、最色彩繽紛的作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