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楚門的世界》裏的金凱瑞嗎?

闊別多年後,他終於回到小熒幕,和黃金搭檔米歇爾·貢德里——《暖暖內含光》的導演,一起合作了一部喜劇《Kidding》。

金凱瑞在其中扮演傳奇兒童節目主持人傑夫,他在鏡頭前給幾代孩子送去溫暖笑容,但私下裏,他卻面對着重重困境,尤其是來自家庭的壓力。

這部戲從籌備消息公佈開始,就備受期待,因爲它背後有着太過真實的映照。

第一重真實,是這位主持人傑夫的設定,和金凱瑞本人在某種意義上有相似之處——金凱瑞雖然是當代數一數二的知名笑匠,但長期受抑鬱症的困擾。這部劇中,他所展現的狀態與他本人生活的真實感受也有一定的關聯。

第二重真實是對廣大父母的映照感:每天竭力給孩子帶去微笑,哪怕自己身處焦慮泥潭裏。

聽起來像不像父母們遭遇的現實?現在做父母是一件情緒高危的事,因爲當代人對育兒的重視,不知不覺轉化成父母的壓力。無論是社會氛圍、教育制度還是其他,都會變成父母需要攻克的關卡。

孩子犯錯誤了,批評也不對,不批評也不對,聲音稍稍大聲一點,那些育兒書上的理論就會跳出來,在心裏大聲反對:你這樣會給孩子留下陰影的,他會有情緒障礙的!

所以在《kidding》裏,傑夫即便心中焦慮翻騰,但還得努力給別人送去溫暖的感受,父母最懂了。

這世界上有人努力笑着送溫暖,但也有人反其道行之。

我身邊有個朋友,就從來不是那種生活圍着孩子轉的父親。從孩子出生起,他就堅持,除了事關孩子的安危、健康這些底線,生活中他絕不以孩子爲中心。

因爲他自己就在這樣的氛圍下長大,所以他明白,當父母把孩子的一切當作生活重心,不僅是父母自己,整個家庭都會失衡。他說,“只有父母自己的內心是快樂的,才能給孩子帶來真正的高質量照顧。”

朋友說,他的父母完全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父母,課本或影視劇甚至新聞裏那種爲孩子無私付出的父母品德,他的父母完全不會有,在滿足孩子基本需求的情況下,他們更關注的是自己的生活。

比如他爸爸愛玩模型,有了孩子後也會斥巨資請別人從國外代購;她媽媽愛花草,即使做家務一團糟也沒想過要把精力從花草中騰挪出來。

“現在那種動輒花幾萬塊讓孩子參加暑假夏令營,在我們家是不可能的。”他說,“爸媽會滿足我的必要開支。但這種額外的,超出承受能力的,他們會給我分析爲什麼不可能。”

以前讚揚爸媽偉大的作品中總有“一魚三喫”這樣的理論:給孩子喫魚肚,給丈夫喫魚背,媽媽只喫魚頭和魚尾巴。借這種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行爲,來表達父母偉大無私的思想感情。

但我朋友說:“遇到這種情況,我媽媽一定會買三條,或三個人均分。”

在這樣“不被重視”的環境中長大,他有什麼心理隱患嗎?

沒有,他幾乎是我見過最樂觀、自在、尊重別人也尊重自己的人了。他也遇到過失戀、失業等挫折,但用渡邊純一的話來講,他特別有“鈍感力”,也就是心理學家口中的“心理彈性”,對日常生活沒那麼敏感,不會陷在情緒泥潭裏,接受現實的能力也很好。

他不會聽不靠譜的老闆畫大餅,投身工作而忽略生活的平衡;也不會被販賣焦慮的各種廣告吸引,用支付來平衡自身焦慮;選擇工作、伴侶,他都堅持以自己的感受爲目標:是否真的滿足快樂。

我們聊過他這份樂觀堅強來自何處,他認爲是他父母的快樂給了他很好的模板,爸媽很理性樂觀地接納生活的不如意,他也就學會很平常地看待得失聚散。

當父母堅持自己的快樂和孩子的快樂一樣重要時,孩子也就知道自己不是世界中心,同時,也懂得要尊重自我感受,而不是追逐他人的評價。

朋友說, “你發現沒有,當你在委屈自己的時候,你覺得自己做出了犧牲,孩子是能感受到你的情緒的,他會有壓力。不如你也把自己顧好,讓自己也開心,孩子自然而然能快樂起來。他們對碗裏多一隻雞腿少一隻雞腿沒那麼在意,他們更想要快樂的爸媽。”

我們提倡父母面對孩子應該控制情緒,但我們不提倡壓制情緒。家庭是溫暖的城堡,不該是隻對孩子而言的,更應當包括父母自己。所以,父母們,Don’t worry,Be happy!

-end-

策劃:有養

撰文:陳陌

視覺:小小

編輯:Shero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