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非常欣慰,做为一个有良知的爱国者,看到中国在调整自己教育的缺失,欢呼,中国有望!

昨天看到:

教育部: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学科教育的头等位置!

今年北京将全面启动课程改革,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诵读、书法、传统艺术等元素融入中小学课程教材体系。

《纲要》

小学低年级初步感受汉字美,诵读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了解家乡习俗、传统礼仪,学会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初步感受经典的民间艺术;

小学高年级熟练书写正楷字,体会汉字优美的结构艺术,诵读古代诗文经典篇目,培养学生对传统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

初中阶段要临摹名家书法,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阅读浅易文言文,欣赏传统音乐、戏剧、美术等艺术作品,感受其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参加传统礼仪和节庆活动;

高中阶段要阅读篇幅较长的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提高古典文学和传统艺术鉴赏能力,增强民族自信;

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纲要,第一,第二,第三都提到了中文汉字,传统文化,礼仪,美的教育。

尤其纲要第四,提到高中学生要阅读篇幅较长的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小学和中学没有提。

如果没有理解错的话,我长时间的呼吁,“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计,中小学,尤其小学生不提倡读“四大古典文学名著”。

以及2016年人民网对我的采访和我就这一话题写给某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人的呼吁有了回复。

采访可以搜索:人民网 儿童作家朱奎先生专访。

我写给某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人的呼吁信,我掐头去尾,节选如下:

......中国在习主席的带领下,正在开启一个新的时代,我个人非常欣赏习主席的人格魅力和他主政以来为中国人民所做的一切。

相信在习主席领导之下,中华民族定会加快实现我们伟大复兴的步伐。

现在,为了提高全民素质,为了中国的长治久安,在习主席领导下,中国正在推广全民阅读,我只提对少年儿童教育的一点看法。

不想浪费您的宝贵时间,简单捷说。

2016年,人民网的记者采访我,我就提出我的看法(见人民网 儿童作家朱奎先生专访)。

我在西方生活三十年,西方社会之所以稳定,与他们的教育紧密相关,他们的教育,更多强调的是平等、博爱、感恩、知足。

没有我们的成名成家,望子成龙。

更何况我们的传统文化里也不乏“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吃水不忘挖井人”,“知足常乐”等同等价值观,亦不是来自于西方,只不过我们这些年忽略了这些教育。

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长治久安出发,我建议我们的少年儿童教育,尽量少提成名成家,望子成龙,名家多了尚可,龙多了会是什么结果呢?

所以,我建议普通学校教育换一种说法,比如人生要努力,不能懈怠等等。

成名成家,望子成龙,这种教育的结果,不单单是孩子们累,有压力,同时会扼杀孩子们流于自然的天性。

同时,家长也很累。

另外,我建议我们小学生课外和课内阅读,不要提倡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阅读。

为什么?

我们的孩子是一张白纸,处于增长和储备知识的年龄段,画上什么是什么。关键是他们还不具备完全的识别本领,他们所学所读的东西会全盘接受。

试想一下,《水浒传》会带给孩子们什么?

打打杀杀,称王称霸。因为《水浒传》里面全是打家劫舍,落草为寇,占山为王。

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教育?

受这样的教育成长起来的孩子会是什么样?

而《三国演义》中充斥了阴谋诡计,权术心机,尔虞我诈。

“老读三国是为贼”,意思两解,一个是老年人读了之后愈加老谋深算,老奸巨猾。一个是读多了,读透了也会成为贼。

这样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对于成年人来说尚且要加以提防,更何况是给还不能完全明辨是非,易受影响的孩子。

孩子们需要这么复杂吗?

他们的童年生活里,需要计谋,需要阴谋诡计吗?

而尊重和保持孩子们的天真无邪,是我们成年人责无旁贷的上天赋与的责任!

《红楼梦》一书中“色”、“空”、“幻”、“灭”的主题对于孩子来说,太深奥了,如果理解了,会对他们产生什么影响呢?

会影响他们对未来生活的预期。

教育应该点燃孩子心中的希望,鼓励他们追求未来更加美好的人生。

其中还有宝黛情爱,和那些欲说还休、似实又虚的性描写会对少年男女产生什么样的诱惑?

以及里面对主人公们的生活极尽奢华的描述,会带给孩子们什么呢?

唯一可以商榷的是《西游记》,《西游记》里丰富的想象力,会给孩子们以启迪。

但弊大于利,作者吴承恩在开篇就写到“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意思是说“要想知道人生的真谛,那就必须看西游记!”

关键是,知道这个真谛,孩子们还是孩子吗?

《西游记》书中随处可见“修持”“菩提”“元神”“禅心”等文字蕴涵着浓重的佛教色彩。

我不反对成年人信佛,因为佛心向善。

但对孩子们,却起着一种消极,不思进取的作用。

而书中随处可见的妖魔鬼怪,会给孩子们以错觉,妖魔鬼怪无处不在。

会对孩子们的生活和心灵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所以,我建议:

中国的孩子们,在小学阶段,不读四大古典文学名著。

不要过早抹杀孩子们纯真善良的天性。

孩子们思维“复杂”,对社会意味着什么?

看看我们今天成人社会出现的种种,我们真的有必要反思我们的教育。

很早,我们就提出有些东西“儿童不宜”,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才是真正的“儿童不宜”!

上了初中,当孩子们具备了起码的辩识能力之后诵读我们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将会是另外一个效果。

习主席在开创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最先需要考虑的是国家和民族的长治久安。

我知道,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但人性是相通的。

一点点不成熟的意见,希望您海涵!......

另外,再转发自己(中文汉语是全世界最伟大的语言文字)

此文发表以后,在华语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海外的几乎所有中文网站也做了转发。

我写此文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同时引发更多人来关注中文,以及重视中文汉字和其他语系的比较研究和应用。

本人在这里郑重声明,我无意贬损全世界任何一种语言文字。

只不过积自己在国外30年之感受,谈自己对中国语言文字的理解。

我以为,我们要进行中文的阅读和引导孩子们和成年人阅读,就需要首先讲一讲汉语中文的伟大!

我在德国三十年,一点点明白了中国文字的伟大,仅仅汉字,就决定了我们中国这个民族的聪明和了不起,中华民族因为什么伟大,就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象形文字。

我们的象形文字,每一个字,都有故事,都有含义,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汉字的字义,汉字的优美,汉字的意境,这是西语字母所不具备的。

甚至一个字,有哲学,有文化,有故事,有历史,这是西语字母所没有的。

我们汉字,真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

“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

可是西语呢?

很多人都学过西语,那个人能够告诉我,西语的那一个字母有故事,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就像我们每一个人的名字,都有意义。我们的名字,会成为你的鞭策,因为,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会在你的名字里有所显现。

而且,会成为动力,引导你前行。

这就是中文名字的意义所在。

而西文的名字,就是一个符号,没有任何意义。

而没有意义,自然没有能量。

请不要忘记,意义可以转化成动力,动力可以转换成能量,而能量又可以产生效益。

仅仅从名字,我们中国人就不知道创造了多少经济总量。

而这一点,我们中国人得天独厚。

为什么四大发明是我们,因为我们聪明。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西方人为什么管我们叫China,就是通过瓷器认知的我们,我们河南郑州商代遗址出土的原始青瓷,距今3500年。

真正严格意义上的瓷器,汉唐有瓷说,到今天也有2000年的历史,而欧洲的瓷器史,源自1709年的德国,才有300多年的历史。

学学东西方的历史,我们中国历史从贾湖文化至今近一万年的历史,我们有五大盛世,西方除了传说中的古希腊。还有什么?历史上他们有盛世吗?

因为我们聪明,还是祖先象形文字的功劳。

我学的是德语,我有一个一百五十平米的玻璃房子,里面种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植物,我因为叫不出德文的名字,于是请教德国人,我问的多是德国的中老年人,发现很多的中老年人叫不出花儿的名字。

非常奇怪,在中国,几岁的孩子都知道什么是君子兰,什么是龟背竹。

但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告诉我,他们不是学习植物专业的。

这就是语言文字的关系,我们学会3000个文字,就可以通过文字的任意组合,通晓一切。

而他们需要终生学习语言,背诵单词。

德国的一个汉学家告诉我,由于语言文字的关系,他们永远只会与他们相关的,简单举例,一般的法律文件,能够掌握3千汉字的中国人都可以读懂,但他们不行,法律文件只有学法律的看得懂,我们则不然......

我们漢字有三美:字形美,字音美,字意美,漢字文化有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

漢字文化是完整的人类文化。

德国人跟我说,中国字是画儿。

每一个掌握汉字的人,都是这个星球上最独特、最聪明的人中的一员!

读懂了汉字,就真正的读懂了中国文化。

中国人的智慧被汉字呈现的淋漓极致。

我们有被西方人奉为天书的易经,我们有神秘莫测的河图,我们有被西方认可的儒学经典,我们有世界上最为精妙的既可用于军事,又可用于其他的三十六计。

我们还有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和佛经。

最近尼泊尔著名学者阿木汉松经过多年研究后,发表长篇论文,得出重大历史结论:

释迦牟尼不是印度人,而是地地道道的华夏中国人。所谓国际学术界的释迦牟尼是印度国籍这一延续了千百年的错误说法,不应该再谬传下去!

阿木汉松指出尼泊尔人自古以来都属于华夏民族神农族成员的一部分,和现代印度人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人种!

佛经约成书于公元前500年左右。

我们的祖先留下来那么多的造福于华夏人和全世界共同享有的典籍。

而西方唯一可以和我们媲美的古代典籍,只有圣经。

圣经成书于何时至今没有定论,最普及的说法是成书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前400年。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普遍的说法差距这么大?

中间差为1100年。

我在这里为什么要提佛教与佛经?基督教与圣经?

因为,现代科学和科学理论的发展,使一直以为西方科学的发展将永远引领世界,也会一直领先于东方的西方学者和科学家们发现,他们一直引以为荣的西方基督教精神,并不是人类科学发展的终极。

他们发现,尖端科技发展的天平,从理论上逐渐偏离西方哲学的轨道,整个向传统的东方哲学,东方文化,包括释迦牟尼的佛教理论靠拢。

请诸位闲在的时候,读一读量子的普及知识。

量子力学,量子纠缠,与佛教理论里的轮回,因果报应,四大皆空,无一不与量子理论相互印证。

东方文化里的特异功能穿墙术穿越时空意念搬物

孙悟空的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在现代科学理论面前,皆有可能。

而西方基督教没有这些理论,如果有,西方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会早早拿来加以论证,以显示西方基督教精神引领世界发展的功能。

遗憾的是,这些引领世界科学发展的终极聪明,源于中国人。

为什么使用汉字的人会更聪明?

中国汉字,不仅是世界上中国祖先给后人留下最多天书典籍的文字,而且也是互联网时代最科学的语言!

下面的问题的结论多是对英语而言,但同时也是对德语而言,因为英语和德语属于同一个语系,德语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英语也属于日耳曼语族,同是姊妹语,德国的汉学家海尔穆特甚至告诉我,德语是英语的母语。

因此,下面所有例子,即适用于英语,也适用于德语。

(1)语言和思考的速度

中国人的思考速度比使用英语和德语的人的思考速度快。

为什么?

因为中国人的声音的种类比他们多。

声音的种类是什么?

为什么声音种类越多,思维速度就越快?

通俗的讲,声音的种类,就是能够发出多少种声音。

普通话的一个汉字是一个声音,英文和德语的一个单词是若干个声音。

曾有人比较过,用英语和汉语背诵乘法口诀的速度:

汉语用了30秒,英语用了45秒。

因此,两人同时背诵乘法口诀。

30秒的时候,汉语使用者一定想到了九九八十一;

而英语使用者肯定想到不了这里,可能也就是七七四十九。

这就说明了:

声音种类多的语言的使用者比声音种类少的语言的使用者思考速度快。

普通话的声音种类多于英语和德语,所以,中国人的思考速度比使用英语和德语的人快。

举例:用德语

吃,essen

走,   gehen

晚安, Gute Nacht

跑,   laufen

吃的德语2个发音,

走也是2个发音,

晚安是5个发音,

跑是2个发音

速度快了不止一倍。

相同时间,思考速度快的人,自然能够思考更多的问题,当然也就更聪明。

而语速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转换成生产力,试想,我的语速比你的快将近一倍,什么概念,积累起来,这一生你多争取了多少时间?

这时间转换成生产力呢?

大家想一想!

中国人最聪明的原因就在这儿,这是中华民族的先天优势。

(2)语言和阅读的效率

现在,英语和德语单词的数量,已经超过百万了。

惊人而可怕,普通人一辈子也记不完的。

而这些单词都可以用三千个汉字表达。

每一个新事物的涌现,他们总要创造新的英文或者德文单词。

上百万的英语和德语单词就是这样出来的。

你会突然感觉,这太累了。

再想想咱们的汉语,根本不必发明新汉字,仅仅依靠原有的汉字组词就可以了。

真是感谢和佩服充满智慧的祖先。

汉字能够灵活组词的功能太重要了,它让我们可以触类旁通,让我们的记忆量大大地减少。

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汉语里:火箭,不就是火推动的箭么?

计算机,不就是会计算的机器么?

而西方人,要靠记忆新的单词,记忆量太大了,累不累哦。

瞧瞧,这就是差距。

关键是,他们要终身如此。

一个美国任教的华裔教授对我说,在美国,不同学科的教授通常看不明白不是自己学科的论文,而中国大学的教授,基本上都可以看的懂其它学科的论文(理科除外)。

美国的百姓们,德国的老百姓更是如此,我的女儿亦是如此。

他们常叫不出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名称,即便大学毕业的白领的抽屉里,也总是要放一本字典,否则不能办公。

而中国的高初中文化,能看任何学科的新潮论文不会是稀奇事。

所以,目前,中国作出的很多成就,开始总是被发达国家认为不可能,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其中汉语的高效化的作用。

现在中国的学生,可以琅琅上口地读2000年前的楚国诗人屈原的楚辞。

这种文字的稳定性,是智慧传承的基础。

有了这种稳定的文字,才能读懂自己远祖的文明,才能不断的继承和进步。

英语和德语就做不到,因为太不稳定了。

现代人读莎士比亚的和歌德原著已经困难重重了,更不用说2000年前了。

2000年前他们还没有文字,古英语从公元450年~1100年、西日尔曼语,德语只有800年的历史。

我有8本童话故事被翻译成德文,我女儿读过以后,认为德国人翻译的不好,要重新翻译,在和女儿翻译的过程中,一个是语汇没有中文丰富,一个是翻译完整整厚了一倍。

也就是说:

就是因为语言文字的关系,印刷同样内容的一本书,西方语言要比汉语浪费多倍的纸张,全世界使用西方语言的人要比使用汉语的人多5倍,按照简单的因素级连倍乘法,就要多浪费1020倍以上的木材。

也就是说,他们在制造环境污染,破坏森林和草地,增加20倍以上的工业废水方面,他们比我们有贡献!

就语言的优越性来讲,西方人没有什么资格对汉语说三道四,在联合国,连文盲都知道从联合国五种工作语言最容易找出汉语文本,因为汉语文本是最薄的那一本。

也就是说,相同质量的一本书,一本德语,比中文厚了一倍,朗读的时间也会加长才可以念完。

也就是说,中国人这一生,仅仅读同样的书的阅读时间就比用英语和德语看书的人节省了一倍的时间,再加上这一天的其他,因为语言的速度,我们节省了多少时间,而所有的时间,都可以转换成生产力。

中国人因为语言文字语速的关系,半个小时的会议,德国人最少需要增加10分钟甚至更多时间,才能完成所有议程。

这就是中文的英明,这就是汉字的伟大。

日积月累,节省的时间,可以创造多少财富。

我相信,也有一种预感,再过多少年之后,超负荷的信息一定会把字母文字压垮,届时整个世界唯有汉字独领风骚。

随着中国的崛起,不知道有没有人统计一下现在除中国之外,有多少外国人在学汉语,我看一个电视报道,今年的统计,海外有12亿人在学习中文,我想,再有几年,这个数字一定会呈爆发式的数字增长。

(3)语言和文明的传承

英语德语和汉语还有一些特点,是需要说明的。英语德语都是一维的密码式的语言。举例,一个意思,直的。

不像汉语,复杂,一句话语气不同,意思不同,一个词组很多意思,能把人绕里面。

语言的一维性,导致美国人德国人的思维是直线式(线性)的。

这种直线式思维,对美国人德国人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甚至影响民族性格。做事方式直接,用绘画喜欢用直线等。

说西方人简单,其实是语言文字占很大因素。

中国人复杂,则首先源于汉字复杂,另外则是语言语汇的复杂造成。

西方人他们一生花多少时间学习语言,记背单词,他们用一生,我们用几年。

语言的密码性,导致语言抽象而费解,美国300万患失读症的儿童(智力正常)就是受害者。

中国的小孩,只要智力正常的,很少有患失读症的。因为,汉语是二维的(纸面上的最大维数)和形象的语言。

语言的二维性,使得中国人的思维是曲线式的。

每个汉字都是一幅画,不仅容易理解,而且获取信息的速度比密码快N倍呢。获取相同信息,花费的时间更少,当然也就更聪明。(先天优势)

同样的场景,美国人和德国人倾向关注中心物体而忽略背景(一维的思维导致的),而中国人关注物体更注重整个场景(二维的思维造就的)。

忽略背景,使得美国人德国人看问题:

深刻却片面。

看问题片面的人,容易一根筋,使得做事成本过高。

因为简单缺乏变通,到容易走弯路。(美国人未必意识到了)。

注重场景,使得中国人看问题:

全面且懂得变通。看问题全面且会变通的人,做事自然容易做得好。因为,事情看得透彻,复杂的问题也会变得简单。这就是中国的21星等奇迹产生的内在因素。很多在西方人看来,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中国都变成了现实,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越性。

改革开放30年,我们为什么发展这么快?这是西方人难以置信的。但是我们就是这么快,就是因为我们的思维方式与西方人有根本的区别。

中国人所使用的汉字通常在三到四千,而莎士比亚时代的英语仅有三万个单词,他本人能够全部掌握。

但是,到了丘吉尔时代,他的单词量依然是三万个,可是,那个时候的英语已经拥有近百万个单词了。

所以,我认为莎士比亚使用英语单词的熟练程度是后人根本无法达到的。语言学家们对于英语单词的要求是:

一个受过教育的英语使用者应该掌握五到二十五万单词,不但差距范围很大,如果用这个标准来衡量,莎士比亚和丘吉尔都应该是文盲,至少是没受过教育的人。

英文和德语世界里,没有20000个单词别想读报,没有30000个单词别想把《时代》周刊读顺。大学毕业10年的职业人士一般都懂80000个单词。

汉字就不多说了:

国家的扫盲标准是1500字,理工科的大学生一般掌握三四千汉字,搞科研都没问题的。

至于读书看报更是小学毕业生都可以做到的。

一句话:做中国人真的很爽。

想想看,美国人学习了2万单词,他能享受的信息还是有限的。

中国人学习三四千汉字,就可以享受几乎全部信息。学少而知多,投资收益率惊人的高呀。

什么是智慧?这就是智慧。

英语过去和现在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当年日不落帝国在全球各地的殖民而附带的,这是一种强加的文化,真正的文化不应该有任何侵略性,而是应该润物细无声,温和的改良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所以眼下这场全球化,中国的汉字必定会改良全球的文化基因,为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

我们这个民族的善于同化,满族人用两百多年消灭了自己,元朝统治者如果再在中原待上一百年,同样消灭自己。

我们的历史上,曾经那么强烈地影响了周边的国家,越南,日本,韩国,以至于很长时间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直到今天,他们的文化里有多少是来自我们的传承。

这就是我们文字的力量,我们语言的力量。

(4)未来会证明汉语的伟大

有件事,我不明白。你说汉语更优秀,为什么中国的文学作品却很难翻译成英语或者任何一种西语?

其实,很简单,中国的文学作品很难翻译成英语或德语,英语的文学作品却能翻译成汉语。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图书市场充满了英译汉和德译汉的文本,而美国和德国图书市场鲜见中译英和中译德。

这种现象说明:

英语和德语所表达的思想,都能找到对应的汉语表述;而汉语所能表达的思想,不一定能找到对应的德语或英语来表述。是不是这个理?

我以为:

是的。

因为和女儿在从中文翻译成德文,就碰到这样的问题,中文写作里面语言文字的精妙很难找到非常合适的德语来表述。

这种现象说明:

德语和英语能够表述的思想,只是汉语的一部分。

所以说,德语和英语是有缺憾的。

相比之下,汉语就完美多了:能用更少的字表达更丰富的思想。

我敢说,如果一本英文书被译成了中文,如果这个英国的作者也会非常好的中文,他读过中文译本之后,一定非常感激中文译者。

因为,中文译者的中文版,肯定精彩过他的英文版。

很简单,因为,中文可以选择的语汇太丰富。

过去,曾经有人非常荒唐的提出,中国要改用英语,这是要让我们舍弃自己的老祖宗,舍弃我们的聪明,让我们亡国灭种!

今后,如果再有人提出这么荒唐的理论,就要开除他的中国籍。

有资料表明:

说汉语比说英语能更多的使用右脑(天才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林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通过对中国人如何感知汉语声调的深入研究,证明了在声音进入耳朵后约200毫秒的早期认知阶段,汉语声调主要靠大脑的右半球来分析处理,就像处理音乐一样。研究同时提示,说汉语的中国人比说英语的西方人更频繁地使用右脑,更应重视开发右脑的潜能。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12月19日出版的《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右半脑发达的人在知觉和想像力方面有可能更强一些;而且知觉、空间感和把握全局的能力都有可能更强一些。在各种动作上相对更敏捷一些。

右脑最重要的贡献是创造性思维。右脑不拘泥于局部的分析,而是统观全局,以大胆猜测跳跃式地前进,达到直觉的结论。在有些人身上,直觉思维甚至变成一种先知能力,使他们能预知未来的变化,事先做出重大决策.

在语言方面或者说先天优势,我们中华民族不落后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

当然,这是我们的祖先太优秀了。

感恩和佩服!

然而现在,很多中国人漠视甚至鄙视自己的文化。

我的看法:

汉语是智慧的语言,充满文化的语言。

未来的,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语,将是汉语。

最近我听说,台湾蔡英文提倡身份证名字用拼音字母,这绝对是脑袋瓜进水。

因为,去汉字化是极其愚蠢的,除非你想让你的智力退化。

用字母语言,只会让他们变得更加简单肤浅。

在国外三十年,真的为汉语骄傲,感恩我们祖先为我们创造了这么伟大的文字。

谢谢你们,感恩汉字!感恩中国!

        2018年9月17日再修订于德国

约克先生和你聊

长 按 二 维 码 识 别 关 注 ID:zhukui1953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