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讓文物活起來 博物館館藏國寶再造工程之《越王勾踐劍》新聞發佈會”於湖北省博物館隆重舉行。此次國寶重器《越王勾踐劍》分爲白玉至尊版、碧玉尊貴版、青玉典藏版、銅版四個版本,由湖北省博物館獨家授權監製,兩代玉雕大師袁廣如、袁霖,沈廣隆劍鋪第四代掌門沈新培匠心創作而成。

發佈會現場,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湖北省博物館副館長王先福、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長陳振裕、湖北省博物館市場部主任王亮、湖北省博物館文保中心副主任江旭東博士攜創作大師等紛紛到場,爲再造國寶《越王勾踐劍》揭幕。中央電視臺、騰訊、新浪、網易、鳳凰、湖北日報、長江日報、楚天都市報等各媒體紛紛到達現場,聚焦發佈。

{從右至左}湖北省博物館副館長王先福、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張淑芬、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沈新培、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長陳振裕、中國玉石雕藝術大師袁霖、湖北省博物館文保中心副主任江旭東爲產品揭幕

發佈會現場

湖北省博物館積極響應“讓文物活起來”的號召,館長方勤致辭再造《越王勾踐劍》是文化傳承的有效舉措

發佈會上,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致辭:“前生,它冠絕華夏,見證萬世傳奇,用曜目鋒芒劈開春秋戰國,成就一代霸業。今天它承載着中華民族勵精圖治,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延續華夏民族精神血脈,爲響應國家號召,踐行文化自信,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本次選取越王勾踐劍爲原型,授權監製至尊版、尊貴版、典藏版、出品銅版《越王勾踐劍》,使千年國寶可以走出博物館,走進千家萬戶。”

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致辭

千年國寶《越王勾踐劍》,被譽爲“天下第一劍”,入選《國家寶藏》等大型國寶欄目,名滿中華,享譽世界

作爲湖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越王勾踐劍素有“天下第一劍”之稱,其千年不朽的神奇一直爲人們津津樂道。中華文明歷史長河中,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勵精圖治終成春秋時期最後一代霸主的事銘記史冊。而陪伴勾踐歷經滄桑,見證那段亂世傳奇的,正是他的王者之劍——《越王勾踐劍》。

湖北省博物館文保中心副主任江旭東致辭

劍舞表演

《越王勾踐劍》入選《國家寶藏》《國寶檔案》《如果國寶會說話》等大型國寶欄目,名滿中華,享譽世界。不僅滿足了國人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更是讓我們重新認識了優秀的傳統文化,喚醒了我們的文化自信,堅定了我們的民族自豪感。

編鐘表演

三位國家級藝術大師窮奇畢生技藝匠心鑄造,突破材料、工藝、創意多重困難,完美融合銅劍的雄渾氣質與和田玉的尊貴氣韻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袁廣如、中國玉石雕藝術大師袁霖兩代玉雕大師與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沈新培大師在借鑑古人的藝術思想、工藝特點、技法運用等前提下,推陳出新,使得千年古韻和現代審美有機結合,再現越王勾踐劍千年國寶風采。

主持人與《越王勾踐劍》和田玉至尊版、尊貴版、典藏版創作大師袁霖臺上(右一)《越王勾踐劍》銅版監製大師沈新培(中)互動

“再造國寶《越王勾踐劍》造型古樸渾厚,首次以和田玉、金銀爲材質再造國寶,完美融合銅劍的雄渾氣質、和田玉的尊貴氣韻和黃金的珍貴品質。”袁廣如特別錄製VCR中講到。

以被譽爲“天下第一劍”的《越王勾踐劍》爲原型再造國寶,其中至尊版、尊貴版、典藏版採用和田玉和金銀,彙集頂級玉雕技藝和貴金屬加工工藝精準雕刻而成。劍身飾菱形花紋,近劍格處刻有兩行鳥篆銘文:“鉞王鳩淺,自乍用鐱”。劍柄飾龍紋,劍首外翻卷成圓箍形,正面雕刻“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白玉至尊版

首次選用密度大、足夠細的天然和田玉再造國寶劍,劍身取料難度大、成型不易,珍貴稀缺限量發行

以玉裝飾劍早在西周時期就出現了。春秋戰國時期,四樣俱全的玉劍飾逐漸形成。但由於和田玉珍稀,古代只最大程度的做劍飾用。到了西漢這種玉劍飾就成了王公貴族佩劍上的重要裝飾品,也成爲當時社會一種身份的象徵。

中國玉石雕藝術大師袁霖談及創作再造國寶《越王勾踐劍》時講到:“以和田玉爲料進行創作,需要突破材料、工藝、創意等多重難關,切割中一旦出現雜質、綹裂就要捨棄,成型十分不易,成品率遠遠低於其他藝術品。另外製作也異常難,劍本身的長度和薄度的平衡很重要,雕刻菱形花紋需要和田玉密度足夠大、足夠細才能細琢”。

沈廣隆劍鋪五代掌門人不忘初心,十年磨一劍攻克幾大難題,沈新培談《越王勾踐劍》銅版1:1再造千年國寶實爲溯源

發佈會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資文化遺產項目龍泉寶劍鍛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沈廣隆劍鋪第四代掌門沈新培大師談起此次再造的意義時表示,越王勾踐劍作爲一代霸主用劍,代表了吳越青銅劍技術的巔峯。銅劍的製作不同於鐵劍,雖稱不上千錘百鍊,但劍身銅錫比例需要進行反覆調試,攸關劍身品質。成型後刮削琢磨一步也不可少。說是再造實爲溯源,是對文化的挖掘和傳承,意義重大。

文博專家高度肯定《越王勾踐劍》再造意義,稱其集國寶文物、大師、珍稀和田玉於一身,展現非遺玉雕傳統工藝之美

在上午開展的再造國寶《越王勾踐劍》成果報告會上,故宮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玉雕大師、鑄劍大師多角度、全方面的展開了深入的討論,稱再造《越王勾踐劍》展示中華傳統文化技藝,映射文化之美,經過精絕的玉雕工藝雕琢之後,成爲一件美的藝術品,完美展現非遺玉雕的輝煌。

成果報告會現場品鑑

成果報告會合影

《越王勾踐劍》的再造,實現了藝術價值、文化價值與實用價值的完美統一。既是國寶重器,亦是文化符號,它承載着中華民族勵精圖治、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成爲延續華夏民族的精神血脈,承載一個民族的共同記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