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商報

長江商報記者 沈右榮

張傳衛實際控制的明陽系捲入了輿論漩渦。

5月16日晚間,明陽電氣(301291.SZ)發佈關於媒體報道相關情況說明的公告,針對公司被客戶“拉黑”事件進行說明。

5月7日,國家電網電子商務平臺發佈的一則《通報》顯示,明陽電氣及其關聯公司中山市明陽電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山明陽”)在招投標過程中非法行賄504.7萬元,從今年2月23日開始,國網湖北將其“拉黑”三年。

市場質疑的是,今年2月23日,明陽電氣就被國網湖北“拉黑”,公司至今“祕而不宣”,是否存在信披違規問題。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2023年6月30日,明陽電氣通過闖關IPO登陸A股市場。當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以下簡稱“淨利潤”)分別接近50億元、5億元,均較上年同期增長超過50%。

不過,亮眼業績的真實性受到了質疑。明陽系另一家公司明陽智能是明陽電氣的下游,長期充當明陽電氣第一大客戶。但在2023年,兩家公司披露的經審計的數據自相矛盾。

信披問題突出,明陽系的信譽度面臨考驗。

被質疑瞞報重大事項

儘管明陽電氣通過正式公告形式進行了說明,但仍未消除市場的猜疑。

明陽電氣被推至風口浪尖,與其未及時披露重大事件直接相關。

今年5月7日,國家電網電子商務平臺發佈了《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關於供應商不良行爲處理情況的通報(2024年5月)》(以下簡稱《通報》),明陽電氣、中山明陽“榜上有名”。

根據通報,2019年至2022年,明陽電氣、中山明陽在國網武漢公司系統招投標活動中存在通過行賄方式中標的違法行爲。具體而言,依據2023年12月27日下達的湖北省荊門市掇刀區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和紀檢監督機構查實,原武漢公司相關人員收受時任中山明陽、明陽電氣總經理孫某、高級銷售經理田某所送504.7萬元。

對於中山明陽、明陽電氣的上述不良行爲,國網湖北表示,2024年2月23日至2027年2月22日,在湖北省集中規模招標中將中山明陽、明陽電氣列入黑名單3年,處理範圍爲所有品類。

按照年報披露,中山明陽是明陽電氣的控股股東,直接持有明陽電氣的41.82%股份。

毫無疑問,行賄超過500萬元,屬於重大事件,明陽電氣沒有披露。國網湖北採取熔斷機制,暫停明陽電氣、中山明陽在湖北的所有招投標,且從今年2月23日開始,將其“拉黑”三年。

然而,對於上述重大事件,明陽電氣沒有披露。

國家電網的通報,纔將明陽電氣的違法違規行爲公開,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在一片質疑聲中,5月16日,明陽電氣“被動”回應。公司在公告中稱,今年2月27日,公司收到國家電網電子商務平臺郵件通知,自今年2月18日起對公司全部採購品類啓動招標採購“熔斷機制”。5 月 7 日,國網湖北發佈通報,公司所有品類被國網湖北在湖北省集中規模招標中列入黑名單3年。

明陽電氣披露,公司 2022 年度在國網湖北簽訂合同金額爲 1926.95 萬元(含稅),確認收入爲 1391.94 萬元(不含稅),佔公司 2022 年度經營業收入的 0.43%;2023 年度在簽訂合同金額爲 1852.83 萬元(含稅),確認收入的金額爲 1957.95 萬元(不含稅),佔營業收入的 0.40%。

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在國網湖北在履行合同金額爲 288.87 萬元(含稅)。

公司 2022年度、2023年度在國家電網簽訂合同金額分別爲2418.20 萬元(含稅)、8939.63 萬元(含稅),確認收入金額爲 2879.97 萬元(不含稅)、6662.40 萬元(不含稅)。今年以來簽訂合同金額爲 831.42 萬元(含稅),在履行合同金額爲 2249.83 萬元(含稅)。

明陽電氣稱,被採取“熔斷機制”和被列入“黑名單”,不會對公司正常生產經營以及當期經營業績和未來經營業績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數據打架究竟誰真誰假

在信披方面,明陽電氣的問題不少。

明陽電氣、明陽智能是A股市場上明陽系兩家核心公司。明陽智能主要從事風機及其核心部件的研發、生產、銷售;新能源電站發電業務;新能源電站產品銷售業務,公司於2019年1月底登陸A股市場。

明陽電氣主要從事新能源、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的輸配電及控制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箱式變電站、成套開關櫃、變壓器等。

從產業角度看,明陽電氣是明陽智能的上游。

根據明陽電氣招股書,2019年至2022年1—6月,明陽智能穩居明陽電氣第一大客戶,2021年,公司嚮明陽智能銷售收入約5.18億元,佔公司營業收入的25.53%。

2023年年報中,明陽電氣未具體披露前五大客戶名稱,根據近幾年公司向前五大客戶銷售情況看,第一大客戶仍然是明陽智能。

年報披露,2023年,明陽電氣嚮明陽智能銷售金額約爲5.90億元。

但是,明陽智能的年報顯示,2023年,公司嚮明陽電氣採購金額爲6.09億元。

二者相差0.18億元。那麼,究竟誰在撒謊?這中間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需要說明的是,明陽電氣和明陽智能的年報,都是經審計過的。

根據明陽智能年報,2023年12月,明陽智能喪失了對開封潔源新能源有限公司(簡稱“開封潔源”)、依安縣明陽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簡稱“依安明陽”)的控制權。

公開查詢到的信息顯示,開封潔源爲電投綠動融和新能源湖北有限公司100%持股,依安明陽爲中廣核風電有限公司100%持股。

奇怪的是,明陽電氣的2023年年報顯示,開封潔源、依安明陽仍屬於公司實際控制人張傳衛控制的企業。

明陽電氣年報顯示,公司關聯方多達155家,其中,張傳衛實際控制的企業有49家(編號29-77),編號45號、71號分別爲開封潔源、依安明陽。

2023年,是明陽電氣上市第一年,當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9.48億元、4.98億元,同比增長52.91%、87.67%。上市前的2022年,營業收入、淨利潤分別爲32.36億元、2.65億元,同比增長59.40%、64.38%。

連續兩年營收淨利高速增長,明陽電氣的經營業績表現出色。但是,當信披問題被曝出,市場對明陽電氣盈利能力真實性、持續性產生了懷疑。

二級市場上,受亮麗業績等因素影響,明陽電氣的股價表現也較突出。今年2月6日,盤中低點爲22.80元/股,5月13日達到45.98元/股,翻了一倍多。但是,近幾個交易日,股價調整,5月17日大跌6.40%,收報40.36元/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