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正逢立春,陽光燦爛。過年時,喜歡三件事:掛紅燈、放鞭炮、喫餃子。年節喜慶,街巷掛滿紅燈籠,紅暈當頭;除夕喫餃子,是不改的習俗;唯有放鞭炮,已是遙遠的記憶,最少有十幾年沒放過鞭炮了,沒炮聲少了喜慶的氣氛。有兩個哥,卻沒有哥哥放炮的記憶,很小時,每逢過年,都是我放炮,母親幫我,那種害怕與快樂,是很興奮的感受,是全身心的幸福,小時候過年,我陪母親買肉,再窮母親也會買一掛鞭炮,當炮聲炸響的時候,母親的臉上會綻開笑容,艱苦一年,炮響是釋放,也是希望。今天,特別想放炮,中午喫過餃子,躺在牀上想:哪裏能買上鞭炮?睡起來,去街上走一圈,商店門口都擺放着各色禮品,就是沒有鞭炮。做好年夜飯,敬父母、敬先人。喜歡三件事,缺一不完美。

除夕夜,年夜飯後,準時守候春晚,看春晚是大年三十,重要的一個過程,如果沒有春晚,過年會少了很多樂趣。不去評論春晚的優劣,就那份喜慶,那份歡悅,就是春晚的貢獻。2019年的春晚,紅色喜慶,彰顯了中國年的特色,沒有大喧鬧,有文化的品格,老藝術家的出臺,鼓舞人心,藝術應與生命隨行。李谷一的《難忘今宵》是永遠的經典,晚會中唱響纔是完美。今年看春晚,是平靜幸福的感受,心無雜念。“人海是一顆顆跳動的心”。這是第一個節目中的一句歌詞,博大的說明人海茫茫,心之跳躍,應朝氣蓬勃,回家與奔事業,在擠擠挨挨中,都要有心智的力量。《媽,我回來啦》聽着湧淚,無論多麼疲憊,多麼艱難,回家堅定從容,“一個回家夢,一年冬和夏”。我是個傳統的人,年節必須回家,沒有在外過過年,回家,奔向媽媽,是唯一的理由,媽不在了,回媽的家,心思不改。過年了!“幸福中國一起走”。

大年初一早上,打出去一個電話,接進來一個電話,電話打給寶蓮姐,心意互通,癡熱文學的心智,高遠與不易,一年的生活,收穫甚豐,其中的苦澀與寬容,都是頂天立地,叮囑姐妹,照顧好自已是必須的第一。打電話的是山水畫班的張姐,一位退休的老教師,氣質極好,像似秦怡,以前學花鳥畫,牡丹畫的繽紛多彩,整個假期都很忙,在做畫,忙中還想着小黃,有約,去亮寶樓看畫展,去她家看張姐的畫。有朋自遠方來咸陽,相約廊橋上見。陽光很好,遊玩的人流閒適慢步,說着激情的話,從古渡廊橋上走過、看過,自然的融合是幾十年時間的沉澱。風雨廊橋,是景觀設計的風格,亭、廊、牌坊互爲結合,是突出地域特色的歷史文化建築。橋上風掠過,眼前耳目新。

正月初四迎竈神。民俗文化講究,不容忽視,敬重在心裏,敬奉一份情,食案自有德。工作與生活,各顯彩虹,互爲光照,開始工作,生活依舊保持正常狀態,明天初五,餃子包好,涼盤準備妥當,年中年,富足安然,文化的香馨久遠體現在一餐一飯。

年節,時間奔速,不覺間,已是正月初五。正月初五,迎財神,“破五”喫餃子,早上,喫過餃子,換戴一條有“福”字的項鍊,迎財祈福,祝福普天下有善愛之心的人,活的好,過的好,福至財到!1828年2月8日,法國“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誕辰,凡爾納是母親很喜歡的作家,其代表作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裏》《神祕島》母親都讀過,凡爾納的作品,讓母親的生活因讀書而有樂趣,以此對這位法國作家,從心裏充滿敬意。徐姐邀約去大唐西市逛廟會,並送一條圍巾,寒冷中很暖心。歲寒香暖目消魂,綠紅花間風光好。

正月初六,民俗講究:掃房子,扔拉圾,送窮。物質上已不貧窮,精神上同樣應該富有。早晨不到六點,一老友打電話,告訴我下雪了。打開窗戶,一層厚厚的雪,已覆蓋了樹木和操場。踏雪回家,潤澤的感覺,挺好。在地鐵站見到的都是拉行李箱的旅客,春節今天收假,西安的雪爲遠行的家鄉人送行。去北客站方向的,有兩個女的在交談,她們原來是坐車去北客站的,最後都改成了乘地鐵,因爲這樣最快也最安全。賽格的職工在掃雪,動用了現代化的機器設備,很快很乾淨。地鐵送人處,情暖愛意深。

正月初七,民俗定義爲“人日”,“人勝節”,以此反映老百姓對平安福祉的美好心意。人類的貢獻,無尚榮光,禮儀敬重人之生命,初七有喫麪條的講究,喫碗麪條祝願福長命大,人生永美好!春節假期上班第一天,大部分的人走上了工作崗位,春節沒過完,福字在心裏,雖未上班,早已開始工作,正月初七,祝福勤勞的中國人民!

黃濤簡介

黃濤,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主講教師,副教授。省作協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散文選刊下半月簽約作家、中國陝菜網《陝菜情緣》專欄主編。2011年出版20萬字的散文集《燦若紫菊的生命》周至獼猴桃推廣大使。知名美食博主@西安黃濤,簽約微博。陝西十大名星美食達人。

編輯:關亮

圖片:黃濤

即刻下載

“陝菜網”微信平臺由陝西仁和萬國律師事務所劉陸訓、劉瑞、金凌律師團隊提供法律服務,如有侵權行爲,必將追究責任。轉載請聯繫“陝菜網”公衆平臺。

其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