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父子三人出發時,蘇軾21歲,蘇轍17歲,兩人尚未在四川眉州參加解試中舉,也就是說還沒有參加高考的資格。後來,可能因爲蘇軾參加省試四場考試有兩場分別考了第一和第二,所以“升一甲”,從丙科第五甲升到乙科第四甲,賜進士出身。

大文豪蘇東坡的”高考“成績,詩賦居然不及格

文:李巍元(讀史專欄作者)

高考季,蹭熱點的特別多,拿名人蹭熱點更是常見。這不,蘇東坡再次被開涮,什麼蘇東坡寫高考作文啦,蘇東坡是當年高考第二名(也就是榜眼)啦等等。

那麼,人人都愛的蘇東坡在宋朝參加高(科)考(舉)考得如何?真像傳說中的是狀元才榜眼命麼?

作爲一位歷史名人,東坡先生在文學、政治、爲人和美食等方面爲後世留下了諸多美談,宋代和後世記述頗豐,在《宋會要輯稿》中,就有關於東坡先生”高考“經歷的相關史載。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他考得怎麼樣。

嘉祐二年五月四日,以新及第進士第一人章衡爲將作監丞,第二人竇卞、第三人羅愷併爲大理評事、通判諸州,第四人鄭雍、第五人朱初平併爲兩使幕職官,第六人以下及《九經》及第,併爲初等幕職,第二甲爲試銜大縣薄尉;第三、第四等試銜判司薄尉;第五甲及諸科同出身,並守選。

這是高考閱卷結束後,當時的國家高招辦——尚書省禮部發布的考務信息,包括了蘇軾那屆高考的考試排名、進士及第和官職授予情況。但是,怎麼找不到我軾的名字呢?他不是榜眼嗎?作爲一名東坡粉,我接受不了啊。要知道,榜眼的說法可是蘇軾的弟弟蘇轍寫在墓誌銘裏的啊!

弟弟蘇轍在爲哥哥寫的墓誌銘《亡兄子瞻端明墓誌銘》中,關於蘇軾參加”高考“的部分如下:

閱卷時,主考官歐陽修以爲“論”那一場考試能給第一的試卷是自己門生曾鞏的。爲了避嫌,給了第二名。成績發佈以後,結果發現是蘇軾的。下一場帖經、墨義考試中,蘇軾以《春秋》對義拿了第一名。殿試中乙科。

我軾真是棒棒噠。不過,一個很大的疑問是,弟弟爲哥哥寫的墓誌銘裏,爲什麼只提到了排名第二和第一的兩場考試,要知道當時是要考四場的,相當於現在的語數外等等多科目,其中兩科蘇軾分別考了第一和第二,但高考是要看總分的啊,那麼,他其餘兩場考試考得如何?四場考試總成績如何?“殿試中乙科”是我軾的高考最終排位嗎?

咱們還是回到這場考試之初,看看當時的高考到底是咋樣的。

公元1056年(宋仁宗嘉祐元年),正在家裏收看邸報的四川眉山人蘇洵,得知朝廷將於1057年(嘉祐二年)春天在都城開封,舉辦全國統一高考。

大文豪蘇東坡的”高考“成績,詩賦居然不及格

大文豪蘇東坡的”高考“成績,詩賦居然不及格

因”禎“和”蒸“同音,犯忌諱,所以”蒸餅“改成了”炊餅“。圖源:《欽定四庫全書・集部・中原音韻・上卷》第80頁

蘇洵把兩個兒子蘇軾和蘇轍叫來,決定儘快動身去開封。

離考試還有一年,怎麼就着急忙慌地上路了呢?其實,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要解決異地高考的問題。

那個年代,普通考生參加高考的程序是先在戶籍地參加解試(也叫州試、秋闈、秋試)(高考預備考試)獲得舉人身份,同時也獲得參加高考的資格。

接下來,全國擁有舉人身份的考生集中在首都開封一起參加省試(也稱春試,明清亦稱會試)(高考初試),不是省級考試,也不是哪個省的考試,而是在尚書省考試。

勝出者才能繼續參加殿試(又稱廷試、親試或御試)(高考複試),和皇上面對面,接受皇上的X光照射,有無真才實學立馬現形。

大文豪蘇東坡的”高考“成績,詩賦居然不及格

范進參加多年解試後,終於喜中舉人,導致瘋癲。圖源:《范進中舉》連環畫(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

父子三人出發時,蘇軾21歲,蘇轍17歲,兩人尚未在四川眉州參加解試中舉,也就是說還沒有參加高考的資格。怎麼辦?於是蘇洵就托熟人益州知州(成都市市長)張方平,給在開封身居高位的好朋友歐陽修寫信,請歐陽修特事特辦,允許蘇軾蘇轍在開封府參加解試。

這件事後來辦得很順利,他們很輕易地成了高考移民。現在應該不會有人想着往河南高考移民了。河南高考人數連續多年全國第一,碾壓智商啊。

還需要指出的是,這時蘇洵已經48歲,要和兒子一起參加全國高考。

大文豪蘇東坡的”高考“成績,詩賦居然不及格

1056年秋,蘇軾和蘇轍一起在開封府參加解試,考題是“兩論”、“一策”。兩人雙雙中舉,拿下參加高考初試資格,順利晉級。

1057年正月,當開封城的老百姓還在歡度春節打着飽嗝的時候,省試(高考初試)就開始了。這次,父子三人一起上考場。考試總共分爲四場,蘇軾考情如下:

第1場,策。蘇軾寫作《禹之所以通水之法》、《修廢官舉逸民》、《天子六軍之制》、《休兵久矣而國益困》、《關隴遊民私鑄錢與江淮漕卒爲盜之由》。成績不詳。

第2場,論。蘇軾寫作《省試刑賞忠厚之至論》。主考官歐陽修給了第二名。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場考試中,蘇軾虛構了“天下人畏懼皋陶的執法嚴厲,而信服於堯的寬宏大量”這一論據,後世雖傳爲美談,實際上卻是拿着虛假論據在證明某一正確的觀點,以僞證實,就是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第3場,詩賦。蘇軾寫作《豐年有高廩》。不合格。

對,你沒看錯。詩賦方面,蘇軾居然沒考及格,太出人意外了。

葉夢得《石林燕語》載:……(歐陽修)往取其賦,則已爲他考官所落矣。(落:黜落,舊指科場除名落第,落榜。)

翻譯成白話就是,(歐陽修)去找(蘇軾)的賦,結果發現已經被其他考官判了不合格。

第4場,帖經、墨義。蘇軾寫作《春秋》對義。第一名。

雖然詩賦不及格,但慶幸的是,這次高考做了變革,採取總分制錄取,有利於總體優異的蘇軾。

在過去,採取的是逐場淘汰的方法,也就是說,蘇軾因爲第三場考詩賦不合格,就無緣後面的考試了。只能說,天佑我軾,雖然在最擅長的詩賦中跌倒了,但整體卻沒啥事。

這次省試(高考初試),李實獲得了四場考試綜合考評第一名。蘇軾、蘇轍綜合考評合格,一起拿到了殿試的入場券。此場考試勝出的373人,和另外的15個擁有直通名額的人一起進入殿試。

1057年三月初五,殿試(高考複試)舉行。皇上趙禎親自監考、巡考。考試內容如下:

民監賦(三月五日)、鸞刀詩(三月五日)、重巽命論(三月五日)、齋居決事詩(三月七日)、乾坤示人易簡論(三月七日)。

考試結束,入圍該場考試的388人全部被錄取。這真是一個喜聞樂見喜大普奔的結果,淘汰率爲0。要知道,過去30年的殿試,淘汰率在25%-40%,也就是3成左右。

我軾真是上天眷顧啊,因爲這次殿試他的成績也不好,屬於最後一列!

大文豪蘇東坡的”高考“成績,詩賦居然不及格

宋代殿試應試人數及取士情況表(部分)。圖源:南昌大學碩士論文《宋代殿試研究》第18頁

殿試結果,共分爲甲科(第一甲)、乙科(第二、三、四甲)和丙科(第五甲)。

蘇軾、蘇轍的成績最初都排在丙科,即第五甲,賜同進士出身。

大文豪蘇東坡的”高考“成績,詩賦居然不及格

後來,可能因爲蘇軾參加省試四場考試有兩場分別考了第一和第二,所以“升一甲”,從丙科第五甲升到乙科第四甲,賜進士出身。這裏,剛好吻合了墓誌銘中的記載——殿試中乙科。

大文豪蘇東坡的”高考“成績,詩賦居然不及格

蘇軾殿試名次。圖源:《東坡紀年錄》

據記載,388名參加殿試的考生,賜進士及第和進士出身共262人,同進士出身126人。

我們可以做這樣的位次梳理:

甲科(第一甲),排名1-3名,共3人;

乙科(第二、三、四甲),排名4-261名,共259人;

丙科(第五甲),排名262-388名,共126人。

大文豪蘇東坡的”高考“成績,詩賦居然不及格

蘇軾最初排在丙科,第五甲,位列同進士出身的126人中,排名在262名-388名之間。後來升到了乙科,第四甲。

乙科(第二、三、四甲)的排名是第4名到第261名。如果將這三甲每一甲人數視爲等同的話,每一甲約有86人。乙科第二甲就是第4到90名,乙科第三甲就是第91名到177名,蘇軾所在的乙科第四甲就是178名到261名,更具體的名次就無法考據了。

如果大家不介意的話,在第四甲178名到261名中取個平均數,就是220名。蘇軾在388人中的排位大概是220名,這是個中等靠下的排位。而實際上,因爲是從丙科升上來的,所以是第261名左右的可能性更大。

儘管後世把我軾的才華吹上了天,並且訛傳我軾曾經是第二名榜眼。但是,1000年前,我軾在首都開封看榜的時候,估計心不止涼了半截吧。長長的金榜,仔細地搜尋到後半部分位置時,才找到自己的名字。

滿腹詩書的豪氣、出蜀科舉的霸氣,初到開封的傲氣,在放榜時都成了泄氣吧。或者,我們能不能這樣想,這個就是我軾真正的水平,他對自己憑自身實力排位乙科第四甲已經非常滿意,毫無失落感可言。

剛剛考完,還沒有授予官職,母親就去世了。蘇軾蘇轍回到四川眉山爲母居喪,丁憂三年(實際上每九個月算一年)。丁憂期滿,返回開封。

1059年,兩兄弟被授予初等官職。但他們都沒有赴任,而是準備參加兩年後,也就是1061年的制科考試。

宋代的年輕人依賴科舉進入仕途,上岸以後想晉升得快,那就要參加制科考試。蘇軾蘇轍深諳此理。

兩人蔘加的制科考試是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成績分五等,第一、二等標準極高,沒有人能夠達到。蘇軾入三等、蘇轍入四等。

整個宋朝從960年建國到1279年亡國,共歷319年,僅有吳育、蘇軾、範百祿和孔文仲四人入過三等。

從這個角度說,我軾博聞強記、才華橫溢、縱橫捭闔、名聞天下才算合情合理。宋仁宗都忍不住發朋友圈炫耀,自己選拔到了優秀人才。

大文豪蘇東坡的”高考“成績,詩賦居然不及格

而此時,距離蘇軾從四川來開封參加高考,已經過去5年了。同屆排名在他之前的那些人的孩子,都該會打醬油了吧。

當然,蘇東坡在接下來的歲月裏陷入黨爭,餘生在貶謫中度過,顛沛流離卻又灑脫風流,進而爲後世傳頌,是後話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