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旧时光

白墙黑瓦的江南村落之间,泛黄的春联还残留在墙上,黄金葛爬满了雕花的门窗;夕阳斜斜映在斑驳的砖墙,也将晚归人儿的背影拉长;明月把灰蒙蒙的天空照亮,吴侬软语散落在河边小巷,刀枪棍棒又响起在那礼堂

赵家——一个古色古香的小镇,以香榧而闻名,来了之后你却会发现这里风景怡人,不仅有诗情还有画意,颇有水墨江南的韵味。

而在赵家的历史长河中

一直有一个村子忽明忽暗的影子

了解它你也就打开了一个窗口

去比较全面的了解赵家

那就是花明泉村

文武双全的村庄

在我们走过的村庄当中,有的风景宜人,地理条件得天独厚;有的物产丰饶,逢年过节游人如织;有的文脉深远,上古之风绵延存续。但是,至于花明泉嘛,我实在想不出符合她的开场白。

因为,我记忆中的诸暨乡村,还没有哪一个像花明泉这样:尚武之气熊熊烈烈,耕读之风绵绵延延,既有丰饶特产,又有怡人风物,古建古物沉稳挺拔,名人名家相得益彰;秉性方正、热心公益的著名书法家何蒙孙,以及他的长子——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北京大学首任校长何燮侯,都是其中的佼佼者,都是花明泉文化底蕴的体现。

(何燮侯故居)

别听花明泉这三个字,就以为这是一个偏柔的村子,那你可错了,走进村子,你会发现里面好多老老少少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都耍得有模有样,这就是花明泉和其他村子区别开来的地方了。

过去,当别的村子渔樵耕读的时候,花明泉人正在以武会友,而花明泉的拳棒历史久远,最早可追溯到唐末宋初,由檀溪何氏一脉世代相传。咸丰年间,泉畈村何文庆率众抗捐,组建“莲蓬党”,后又转战浙东,花明泉村建造武祠,外聘武师,偏重于实战......即便在武学之风渐微的当代,花明泉人依然怀揣武学,颇具名声。

花明泉文化礼堂

花明泉村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建有电影院, 是一代人的文化记忆。现在,曾经的电影院改建成为花明泉村文化礼堂, 是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赵家拳棒”的传承基地, 陈列着赵家拳棒套路中使用的枪、刀、流星、叉、剑等兵器。

为了沿袭先人的一些传统

在一些特定节日上

都会在文化礼堂

举办别开生面的武术表演

市美术家协会

走进花明泉村文化礼堂

现场挥毫拨墨

迎来村民啧啧称奇

绍剧团演出现场

丰富了村名的日常生活

带去了极大的乐趣

当然除了这些,现在的花明泉村农业也十分发达,像樱桃采摘,蓝莓采摘等也吸引了一批批远道而来的客人。

既能游山玩水

又能陶冶情操

还能习武强身

你确定不来逛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