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西蘇區時期的紅軍課本

魏金華

這本毛筆手抄的紅軍課本(如圖)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閩粵贛邊特委”領導下的“閩西中央蘇區”與“粵東中央蘇區”區域內遺存的珍貴紅色革命文物原件,土紙線裝32開本,共有15頁,頁面高19cm、寬12cm。

該課本封面無內容,翻開首頁,右頁有硃砂紅色書寫的“吳能鎮”三字,應是課本主人的名字。左頁開始爲墨汁抄寫的課文內容,首頁課文中間蓋有一枚“永***崗區南境鄉洋背村蘇維埃政府”藍色橢圓型印章。

該課本是筆者於1998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在廣州一吳姓老人手中獲得,珍藏至今,其中藍色印章處,因年月久遠已變得模糊。

據查資料和考證,這枚印章內容應爲“永定縣虎崗區南境鄉洋背村”,虎崗爲中央蘇區“閩粵贛邊特委”“閩西蘇維埃政府”的所在地。1929年8月,毛澤東參加中共閩西“一大”後,來到虎崗區與朱德、葉劍英、聶榮臻、羅榮桓、張鼎丞、譚震林等共同指導這一區域的革命鬥爭,並在此設立彭楊軍事學校、兵工廠、中央銀行等40個蘇區機構,爲取得革命最後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紅軍課本是革命根據地爲加強對紅軍隊伍的建設,建立幹部學校,培養具有較高軍事素養的幹部提供的基本條件。這一帶政治口號的手抄課本與蘇區鄉村學校、蘇區列寧小學所使用的共產兒童讀本有所不同。從內容和形式上看,是一種供紅軍戰士、赤衛隊員、農會會員、互濟會員等人員進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的輔助性臨時讀物。主要內容有:擁護共產黨、打倒帝國主義、紅軍是工農出身、不要受地主壓迫、記今日的日記、地主是什麼、怎樣叫做寄生蟲等課文和填充題。□(摘自《紅色文化週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