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东部是花园的精华所在,在南墙偏西位置设园门,门北紧接着一座吟秋馆,北面的山墙外伸出一间抱厦,檐下挂着“空潭泻春”匾额,两侧抱柱上有一副对联:“有山可观水可听,于室得静亭得闲”,很好地描绘了园林的景观特色。自西向东,依次布置马号、西大院和两所宅院,宅院之东的两跨院子为花园,花园的东侧为东大院,院中有一座三卷五间的大厅,名叫乐真堂,堂中设有室内戏台,是那家举办各种庆典、堂会的主要场所。

燕京名园 | 占据半条胡同的那家花园

原文刊载于《北京晚报》2019年3月10日第16版《知味》副刊

燕京名园 | 占据半条胡同的那家花园

巫敬桓先生绘那家花园鸟瞰图


那家花园位于北京东城金鱼胡同的路北,是清末大学士、军机大臣那桐的宅园,正式的名称叫“怡园”,“那家花园”也被用作整座那宅的代称。

燕京名园 | 占据半条胡同的那家花园

那桐像

那桐(1856-1925)字琴轩,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举,初任户部主事、鸿胪寺卿,迁内阁学士,光绪十六年(1890年)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之后历任藩院侍郎、户部尚书、步军统领,三十一年(1905年)拜体仁阁大学士,宣统元年(1909年)任军机大臣,兼署直隶总督,可谓宦运通达、职高位显。

燕京名园 | 占据半条胡同的那家花园

那桐题“清华园”匾额

值得一提的是,宣统三年(1911年),也就是辛亥革命这一年,那桐为新建的清华学堂的西式校门题写“清华园”匾额。文革时期这座校门被砸毁,后来在原址复建,根据照片重新复制了那桐所书的匾额。

随着那桐在官场的升迁,那家也日益兴盛,这才有能力修建一座横向并联七跨院落的庞大宅第,占地总面积达25亩多,鼎盛时有300多间房屋,几乎占了半条胡同。自西向东,依次布置马号、西大院和两所宅院,宅院之东的两跨院子为花园,花园的东侧为东大院,院中有一座三卷五间的大厅,名叫乐真堂,堂中设有室内戏台,那家举办各种庆典、堂会的主要场所。

燕京名园 | 占据半条胡同的那家花园

那家花园(怡园)复原平面图

花园修建于光绪末年,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西部格局比较简单,南为倒座房,北为两卷五间书房味兰斋,院子里搭建了藤架和竹篱,还种有牡丹、芍药。

东部是花园的精华所在,在南墙偏西位置设园门,门北紧接着一座吟秋馆,北面的山墙外伸出一间抱厦,檐下挂着“空潭泻春”匾额,两侧抱柱上有一副对联:“有山可观水可听,于室得静亭得闲”,很好地描绘了园林的景观特色。从这里沿着游廊折而向西,可通味兰斋的前廊。

花园的中心是一汪清池,形状曲折,岸边青石斑驳,主要的建筑物和假山均围绕水池布置。水池的东南角上建了一座小木桥,以通东面的假山。院子的西南角上建有一座圆妙亭,入亭后可沿着叠落的爬山廊登上澄清榭。澄清榭是一座三开间的悬山建筑,高居假山之上,西侧设有坐凳,东侧设置铁花栏杆,栏杆的外面布置了一组剔透玲珑的湖石假山。夏天在榭中放上竹榻、竹椅,四面清风,是纳凉的好地方。

澄清榭的东北面是一条独立的五间敞廊,南面临水,北面种了一片牡丹,因此有一个别致的名字叫“水涯香界”。水涯香界之北为三开间的双松精舍,门前种了两株松树,平时用作家塾。双松精舍的东面是叶赫那拉氏的宗祠,曾经悬有慈禧太后所赐的御笔匾额和对联,祠前种植了牡丹,还有一个长方形的石池,池中注水,安放了一尊巨石,形如老翁拱手,造型很奇特。

水池的东面堆叠了一组蜿蜒的假山,以青石为主,山势峻峭,与西侧澄清榭前面的湖石形成鲜明的对比。山脚处有一株大榆树,山坡上则设有石几、石凳,以供登临赏景。山谷中掩藏着一座平面六角形的井亭,夏天时从井中汲水浇在山石上,再流淌下来成为溪流,注入水池。井亭之南则是平顶的筛月轩,平时供家塾的老师居住。从筛月轩沿游廊转西,即是吟秋馆东面的翠籁亭,四方形平面,直对池上木桥。筛月轩西侧也搭有棚架,种了紫藤和牡丹,还摆放了各种盆景。

燕京名园 | 占据半条胡同的那家花园

那家花园翠籁亭与水池旧照

这座园林打破了北京私家园林最常见的一正两厢格局和中轴对称观念,布局灵活,主要的院落和几个次要院落形态各异,形成了明显的疏密对比。地势高低起伏,建筑形式变化丰富,山水的形态也比较别致,因此一度享有大名。

《那桐日记》中多次记载那氏全家在此园游玩、赏花、赏月、赏雪、吃饭、饮酒、唱戏、放风筝等等活动,极有情趣。民国时期那家花园经常出借举办各种大型社会活动,如新旧式婚礼、宴客、做寿、唱戏以及召开股东大会等等。北洋政府的段祺瑞、陆徵祥、赵秉钧,军阀张作霖、陆荣廷,都曾经是那家花园的座上客,京剧艺术家谭鑫培、梅兰芳、杨小楼、余叔岩等都在此演过堂会。其中最著名的盛会当属1912年北京各界三次在此招待孙中山先生,中山先生还曾经在东大院的乐真堂上发表演说,称赞清廷的隆裕太后同意让宣统帝退位,可算“女中尧舜”。

燕京名园 | 占据半条胡同的那家花园

那家花园假山与井亭现状

解放后那家花园归和平宾馆所有,一度被辟作高级客房,颇受外宾欢迎。20世纪70-80年代,那家花园的绝大部分建筑被陆续拆除,另建新的大楼和客房。只有东南部的翠籁亭、六角井亭和部分假山等残迹至今仍然幸存,但已经凌乱不堪,难复旧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