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陀飛輪這個詞在法文中代表着旋風,是由鐘錶大師寶璣先生(Abraham-Louis Breguet)於1795年構想繪製而成的結構,並於1801年6月26日取得專利,因此這天也變成了陀飛輪的生日。矚目的款式包含五日煉陀飛輪Classique 5317、芝麻煉陀飛輪Tradition 7047、2006年的雙陀飛輪Classique Grande Complication 5347、2010年的魔術水晶陀飛輪Tourbillon Messidor 5335、結合計時功能的陀飛輪款(Marine 5837)、融入時間等式、萬年曆的陀飛輪款式Marine quation Marchante 5887、超薄Classique Tourbillon Extra-Plat Automatique 5367,以及今年最新推出的Classique Tourbillon Extra-Plat Squelette 5395。

「秒速捉得緊了,而皮膚竟偷偷鬆了,爲何用到盡了,至知哪樣緊要」,這句節錄自香港歌星陳奕迅所唱的《陀飛輪》中的一段歌詞,表達了現代人節奏快,分秒必爭,卻沒有好好享受生命所帶來的美好,鼓勵大家珍惜當下。陀飛輪這個詞在法文中代表着旋風,是由鐘錶大師寶璣先生(Abraham-Louis Breguet)於1795年構想繪製而成的結構,並於1801年6月26日取得專利,因此這天也變成了陀飛輪的生日。Breguet也選在週年前夕舉辦了陀飛輪日,讓大家一起來認識這項獨特的發明。

早在懷錶時代,由於擺輪與遊絲因受到地心引力的影響,速度會產生變化,遊絲的形狀可能因重力拉扯而變形,影響到走時的精準性。因此寶璣大師就想出了將擺輪、擒縱裝置放在一個框架內,以一分鐘的速率旋轉一圈,讓遊絲不會僅受單一方向的力量影響,平衡不同方位所產生的走時誤差,是相當聰明的概念。

寶璣大師在1795年將這樣的概念繪製成設計圖,但由於仍有許多技術需要克服,包含框架零件的製作,以及其中配重的控制,都要進行測試。當中經過了兩輪實驗,使用了282型機芯以及169型機芯製成了陀飛輪懷錶,其中169型機芯的陀飛輪懷錶還在1809年贈送給另外一位製表大師約翰.亞諾(John Arnold)的兒子。

陀飛輪這個名詞要到1801年6月26日才正式取得專利,當年是法蘭西共和9年獲月7日(Brevet du 7 Messidor An 9)。

然而想法與概念具象化是一回事、獲得專利是另一回事,正式生產又是另一回事了。陀飛輪懷錶直到1806年才正式於法國工業產品展覽會中向民衆亮相,也預告了它對鐘錶的影響,將如同「旋風」般勢不可擋。

寶璣大師在世時推出了35款陀飛輪腕錶,包含一分鐘、四分鐘與六分鐘旋轉一圈的陀飛輪。經典的一分鐘陀飛輪懷錶款式包含了No. 2567及No. 2522;另外像是No.1252兩分鐘陀飛輪桌鍾,將遊絲設計成筒狀,三維立體結構更能抵抗地心引力影響。

另外也有4分鐘旋轉一圈的陀飛輪懷錶,像是1808年以3,600法郎售出給西班牙王子Don Antonio de Bourbon的No.1188的四分鐘陀飛輪懷錶,或是1809年售出的No. 1176四分鐘陀飛輪懷錶,它還具有芝麻煉與寶塔輪所組成的恆定動力系統,具有相當高的技術成分。這兩款腕錶的錶盤佈局,乍看之下也很像米老鼠的頭呢!

在218年的陀飛輪發展史中,Breguet除了在懷錶時代推出了多款陀飛輪懷錶,到了1990年代前後,更是將陀飛輪置入腕錶,透過升級的技術與創意,以更多樣的面貌呈現。矚目的款式包含五日煉陀飛輪Classique 5317、芝麻煉陀飛輪Tradition 7047、2006年的雙陀飛輪Classique Grande Complication 5347、2010年的魔術水晶陀飛輪Tourbillon Messidor 5335、結合計時功能的陀飛輪款(Marine 5837)、融入時間等式、萬年曆的陀飛輪款式Marine quation Marchante 5887、超薄Classique Tourbillon Extra-Plat Automatique 5367,以及今年最新推出的Classique Tourbillon Extra-Plat Squelette 5395。

Classique Tourbillon Extra-Plat Squelette 5395鏤空的設計,讓581型超薄自動上煉機芯首次鏤空呈現於表迷面前。透過環形自動盤、鈦金屬框架與輪系的擺放位置,以及硅質遊絲的彎曲角度,讓機芯厚度僅有3毫米。陀飛輪偏心於五點鐘位置,支撐它的鈦金屬框架重量約0.29克;金質夾板、表橋經過精緻的倒角與拋光,加上機刻雕花,彷佛在欣賞一幅腕上的微型藝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