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为人知的甲辰三暗杀案,其中两起即由爱国协会“发纵指使”。1904年夏,练兵处襄办大臣铁良铁良南下的消息传开后,这位满人中的能臣立刻成为革命党“千人所指之共同狩猎物”。章士钊、万福华等人策划,乘铁良于南京下关码头下船时,由华兴会会员易本羲伏击狙杀。但事机不密,被同情革命的两江总督李兴锐之孙李茂桢知察,李极力劝阻,刺杀铁良事流产。11月,万福华、章士钊、刘师培等在上海组织截杀前广西巡抚王之春的行动。王因主张出卖利权以联俄,深为国人痛恨。此次刺杀因万福华射术不精而功亏一篑,万随即被捕下狱,革命党人上海暗杀机关受到破坏,章士钊、黄兴等一大批革命党人受牵连入狱,杨毓麟逃亡日本。此案的发生及审讯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不仅扩大了革命党人的影响,“更倡导了长江下游对于满清亡国君臣直接行动的先声,激发了一般革命青年杀身成仁的志气”。

章士钊

甲辰三暗杀案中另外一起,为科学补习所成员王汉、胡瑛袭杀铁良,最终同样未能奏功,抱定杀身成仁信念的王汉投井自尽。

胡瑛

吴樾炸五大臣案是军国民教育会策划的影响最大的暗杀事件。谋刺王之春失败后,杨毓麟对暗杀活动有所反思,认为“发难边区不如袭取首都收效之速”,于是潜至北京,组织军国民教育会北方暗杀团,成员有吴樾、马鸿亮、杨积厚诸人,从事“中央革命”。受无政府主义影响至深的吴樾,特别崇拜炸弹的威力,相信“予死后,化一我而为千万我,前者仆后者起,不杀不休,不尽不止”。杨毓麟、吴樾本“念念在杀铁良”,以完成前人未竟之志,但1905年7月清廷宣布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后,他们“深恐立宪告成,益不利于汉族”,决定变更计划,谋炸五大臣。9月24日,怀抱炸弹的吴樾在北京正阳门车站登上五大臣专列,但杨毓麟研制的新式炸弹并不稳定,火车震动,炸弹自爆,吴樾当场被炸死,仅炸伤载泽、绍英二人。此次刺杀虽未能阻止五大臣出洋,但深入敌阵心脏区域的杀身成仁之举,不但使清吏“狼奔鼠窜,魄散魂飞,知炸弹为不可侮之利器矣”,从而造成了有力的心理震慑,而且益使革命党人的英雄形象彰彰在人耳目,有效地推扬助长了暗杀之风的形成。

吴樾

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兴中会元气大伤,在此后很长时间内革命党人无力组织军事起义,暗杀几乎成为对抗清廷的唯一激烈方式,从这样的角度观察,暗杀对于国内革命风气的形成,革命运动的持续推进,其意义或许不可低估。

(张宪文、张玉法主编:《中华民国专题史第1卷》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