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緊接着華爲海思總裁何庭波先生致全體員工的內部信突然刷爆朋友圈和頭條,"公司曾做出過極限生存的假設,總會有一天美國所有的先進芯片和先進技術都將不可獲得,華爲爲了這個以爲永遠不會發生的假設爲了公司生存打造了很多"備胎"。"但是曾以爲永遠不會發生的事情還是發生了,美國爲了"打擊"華爲,不惜動用"國家機器",進入"實體名單"意味着美國企業將會停止爲華爲提供任何芯片,華爲生產端有可能會面臨前所未有的"癱瘓危機"。

"有關華爲5G的安全問題完全是個笑話"英國議會上院議員阿蘭·邁克爾·蘇格20日在社交媒體上說,美國之所以把華爲作爲主要目標,僅僅是因爲華爲技術領先。巴西麥肯齊長老會大學電子工程學教授若澤·羅伯託·蘇亞雷斯說:"5G是一種革命性的創新技術。美國企圖佔領這一領域,但華爲早已處於領先地位,因此華盛頓希望通過政治施壓來達到目標。"

5月15日,華爲正式被美國商務部列入所謂的"實體名單",關於華爲"至暗時刻"的言論四處瀰漫。緊接着華爲海思總裁何庭波先生致全體員工的內部信突然刷爆朋友圈和頭條,"公司曾做出過極限生存的假設,總會有一天美國所有的先進芯片和先進技術都將不可獲得,華爲爲了這個以爲永遠不會發生的假設爲了公司生存打造了很多"備胎"。"但是曾以爲永遠不會發生的事情還是發生了,美國爲了"打擊"華爲,不惜動用"國家機器",進入"實體名單"意味着美國企業將會停止爲華爲提供任何芯片,華爲生產端有可能會面臨前所未有的"癱瘓危機"。

華爲事件有感:芯片產業是花錢買不來的

很難想象華爲作爲以一個民營企業之力,承受着一個世界超級大國無所不用其極的全面圍剿。而華爲的"強硬"和"備胎計劃",大概也大大出乎了美國的預期。讓我們不禁回憶起法國的阿爾斯通,一家曾經與德國西門子、美國通用電氣並稱世界三大能源巨頭的跨國企業。

2013年4月,這是一個讓法國阿爾斯通永世難忘的噩夢之時。當月,阿爾斯通鍋爐部全球負責人皮耶魯齊乘飛機去美國出差。落地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 就被FBI人員逮捕。美國司法部指控皮耶魯齊涉嫌商業賄賂,違反了美國法律,還要對阿爾斯通公司罰款近8億美元。這個劇情是不是感覺似曾相識?跟美國現在指控華爲的手法幾乎完全相同。長期以來美國把國內法當國際法使用,長臂執法早已臭名遠揚。實力如此強悍的阿爾斯通公司,被美國通過各種手段強行拖垮併購,如今的世界500強企業名單中再也看不見它的身影。

華爲事件有感:芯片產業是花錢買不來的

滔天巨浪方顯英雄本色

"滔天巨浪方顯英雄本色,艱難困苦鑄造諾亞方舟" 結合華爲的至暗時刻,這封信讀起來格外"熱血"和"悲壯"。"備胎"這個詞,第一次顯得璀璨耀眼。

由於華爲在"芯片危機"中充分體現了"未雨綢繆、居安思危"這些中國人骨子裏的精神,也被網友奉爲"中國民族企業"。 2004年,也許任正非先生早就察覺到了十幾年後的今天,受命於華爲工程師何庭波:"我給你四億美金每年的研發費用,給你兩萬人。一定要站立起來,適當減少對美國的依賴。"於是何庭波着手開始了這項偉大的事業,海思半導體成立兩年後,2006年海思決定進軍手機處理器;2008年,那時智能手機剛剛嶄露頭角,海思發佈了首款自主研發的處理器K3V1,現實是殘酷的,它沒有足夠的性能去涉足高端市場,只能用於國內低端機市場。

但是,海思沒有放棄,潛心研究四年後,2012年體積更小的四核處理器K3V2橫空出世,成爲繼英偉達tegra3之後第二款四核A9處理器。而搭載K3V2的華爲智能手機AscendD系列手機遠銷歐洲、美洲和中東等全球市場,海思處理器首次實現了千萬級商用。

2013年,華爲麒麟處理器橫空出世,它從英特爾、高通等諸多巨頭中"虎口奪食"搶佔高端市場。之後的幾年間,華爲憑藉其智能手機業務的不斷升溫,堅持採用自主研發的麒麟系列處理器,從麒麟920一直到如今的麒麟980。我們現在可以自豪的說,麒麟海思處理器毫不遜色高通的驍龍系列處理器。

除此之外,在5G通信領域,海思擁有巴龍Balong調制解調器;在數據處理方面,海思開發了基於ARM架構的鯤鵬Kunpeng系列服務器CPU處理器;在人工智能領域,海思提供全場景AI芯片組昇騰Ascend系列;在視頻應用領域,海思擁有着世界領先的智能IP攝像機,智能機頂盒和智能電視芯片,提供端到端的全8K / 4K產品和解決方案;在物聯網應用,海思推出了PLC / G.hn / Connectivity / NB-IoT產品,用於連接各個家庭和各種行業的數字設備。

正如何庭波所說:"爲了這個以爲永遠不會發生的假設,數千海思兒女,走上了科技史上最爲悲壯的長征,爲公司的生存打造"備胎"。數千個日夜中,我們星夜兼程,艱苦前行。華爲的產品領域是如此廣闊,所用技術與器件是如此多元,面對數以千計的科技難題,我們無數次失敗過,困惑過,但是從來沒有放棄過。"海思芯片尚不能說是解決了中國芯片產業的問題,但是已經有足夠的底氣面對美國政府的無理制裁!

華爲事件有感:芯片產業是花錢買不來的

士不可以不弘毅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一個國家的復興之路,必然會遭遇無數的打壓。華爲的這些委屈和磨難,也許正是華爲成長的代價吧,也許正是一個國家走向復興必然遭遇的代價吧。低調了一輩子的任正非被美國人逼到聚光燈下,以75歲高齡爲華爲的未來衝鋒陷陣,像一位年輕的戰士,任正非面對美國無理打壓所表現出來的態度,讓國人感動並深受鼓舞。

當越來越多中國企業,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上市速度神話的同時,有多少企業能像華爲一樣,靜下心來做基礎科研?

2018年4月,中興突然收到美國封殺,不正是因爲沒有核心技術嗎?長期依賴美國的技術,麻痹了中興的神經。沒有危機意識,導致賠款11.9億美元。這是中興之痛,亦是中國企業之痛,更是中華民族之痛!

當然,我們還有很多民族企業也在嘗試在基礎科技研究進行突破:百度醉心於AI研發,已經有所成果;阿里成立達摩院,大力發展基礎研究。騰訊研究院,着重發展智能雲和大數據。正如任正非所言:"中國13億人民,我們13億人每個人做好一件事,拼起來我們就是偉大祖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