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这里是静夜思历史,今天又来跟大家一起聊一下我得历史观。

历史永远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而历史的推进也永远是靠着少数人。

春秋末年,这一天魏国魏惠王心情很差,为什么?因为他引以为傲的宰相公孙痤就要不行了,魏惠王这天赶去看望公孙痤,向他哭诉,叔啊,你这一走,国政大事我该跟谁商量啊。

公孙痤呢,也没含糊,随口就说,侄儿啊,咱俩的缘分就到这儿了,有啥事儿下辈子再说吧,不过你担心的事儿我早就给你安排好了,我这小弟公孙鞅,虽然年纪小,不过有大才啊,可以帮你管理国家。

这时候魏惠王可就蒙圈了,这安排自己家亲戚也没这么直的啊,最起码应该从现在朝堂上的先给我挑一个嘛。这一下子塞给我一个不认识的小青年,我咋信啊,怕不是老糊涂了吧。

公孙痤这个人精一下子就看懂了魏惠王啥意思,马上就对魏惠王说,如果没打算用他,那就赶紧宰了,如果这个人投靠敌国,一定是我们的大患。

这一下魏惠王可就更傻眼了,啥意思啊到底,一下子让我重用,另一下子又让我宰了。这都啥情况,随随便便的应下就赶紧跑了,估计肯定觉得公孙痤老糊涂了。

这前脚魏惠王刚走,后脚公孙痤就把商鞅叫来了,跟他说,小同志啊,刚才我已经跟国君举荐你了,还说不用你就宰了你,不好意思啊,毕竟我是一国之相嘛,你别介意。你还是赶紧走吧,毕竟咱俩这感情也不是盖得。

商鞅一听,立马笑了起来,说魏惠王既然不会听你的话用我,又怎么会听你的话杀我呢。

这句话能表现商鞅有这么个问题,太过于年轻和自大。

国君杀个人需要理由吗?一个就够了,那就是把危险消灭于萌芽之中。人家宰相都这么说了,你是皇帝你不猜忌啊?而且这公孙痤是拎的清,先公后私,万一临死之前没想明白,派人把你干掉呢?商鞅这个时候,还没有学会,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应该在有迹可循的生死瞬间马上采取行动,不过看他后来的表现,应该是一直没有学会。

好在,历史并不是都这么残酷无情。公孙痤去世之后,魏国根本没人注意这个小透明,商鞅几乎都快要饿死了。而在别人的举荐之下,商鞅来到了秦国,见到了秦孝公。

要说这俩人也是一拍即合,商鞅为啥来秦国啊?秦孝公求才若渴啊,实际上是招不到人,这房子,地都随便给了,也就是是个识字儿的过去就能吃上饭,你就知道商鞅为啥过去了。那为啥秦孝公这么饥渴呢?那是因为秦国几代下来都成了二流国家了,人家东方诸国在一块儿玩都不喊他,在这么下去,都不用人家打,自己就先崩溃了。

因此秦孝公也是想要努力一点儿,做出点成绩,再次参与国家之间的论坛。终于找不到工作要饿死的商鞅和招不到人要等死的秦孝公一拍即合的在一起了。

不过商鞅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很让秦孝公满意,为啥?太中规中矩了,满嘴的仁义道德,说这有啥用啊,魏国都快打到我家门口了。我要的是马上能看到成效。得到意见的商鞅,马上回去修改了方案,这一次马上就震住了秦孝公。

这份方案的名字叫做“霸道”,具体啥意思呢?你秦孝公不是想牛逼吗?想让那些大国带你玩吗?那咱们就搞改革,先破后立,有胆子来不。

而秦孝公看完这份方案表示很满意,就打算拿出来让大家都开开眼。不过这不是茅坑里面扔炮仗吗?炸了一身屎,几乎所有人都跳出来反对商鞅,而商鞅则在大家中间记录了一份会议记录,回去就把秦孝公给说服了。这究竟是为啥呢?

相关文章